成都市雄飞领袖国际大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结构、模板、钢筋、砼、防水、土方回填等分项工程的施工。 尽量缩短三层地下室结构的作业时间,目标是 150 天完成地下室结构,以便尽早开始地上部分的施工。 15 第三阶段:主体 结构施工阶段。 裙房及 钢管 砼层施工时要协调好钢结构与土建穿插配合协调,尽量压缩此部分作业时间,裙房计划 120 天完成,含钢结构的标准层计划 8 天一层。 在本阶段内,适时插入室内装饰、安装工程、部分外装饰等工作,主体装饰、安装全面铺开,该阶段为工程的施工高峰期。 第四阶段:装饰、安装阶段。 该阶段前半部分以装饰为主,安装跟进,后半部分转换为以安装为主,装饰配合,其它各专业分包也全面展开,此阶段为工程竣工的关键阶段,是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较难控制的阶段,重点是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 第五阶段:室外工程收尾阶段。 做好调试、各 项收尾、清场工作,目标在60 天内完成全部工程。 二 、 垂直运输: 布置 3 台塔吊,一台 为酒店施工服务,其余两台则为办公塔楼及裙房服务。 布置 三 台双笼人货梯,其中一台高速人货梯,解决塔楼施工人员上下和小型材料的垂直运输。 土方开挖时,将 2 台挖土机吊运至基坑内,解决挖土运转的问题。 地下室及主体施工期间布置三台 BT80 砼输送泵,解决本工程的砼输送问题。 根据本大厦结构特点,要确保工程进度,则塔楼部位结构宜优先安排施工,尤其是核心筒部分及其钢结构部分必须优先安排施工。 第 五 章 施工 方案与 技术措施 第一节 工程测量 测量准备工作 所需仪器和工具如下: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激光经纬仪 DJJ2 台 2 激光铅垂仪 台 1 塔尺 5m 根 2 铟钢尺 3m 根 2 水准仪 S3 台 2 16 太阳伞 把 1 水准仪 S1 台 2 对讲机 台 8 大线锤 个 2 钢卷尺 50 m 把 4 一、与建设单位办理交桩交点手续,复核原地下室结构轴线,共同进行桩点具体位置的确认,填制“施工测量控制点交桩记录表”作为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 二、了解设 计意图,掌握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部署、进度情况、周围环境、现场地形、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 三、进行测量仪器的检定,检校,高层专用仪器的配备,准备测量资料和表格。 四、建立定位依据的桩点与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及平面设计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复算。 五、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点网在基坑外围稳固地点和围墙上,做好控制桩和明显标记,妥善保护。 施工测量和沉降观测 该工程的施工测量由五名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测量小组,以复核后的基准点及施工图为依据。 工程测量工具采用二台激光经 纬仪,一台激光铅垂仪,二台自动安平水准仪, 2 把 5m 塔尺和 4 把 50m 钢卷尺等。 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引测方便的需要,我们在施工中设置控制点, 并将控制点处 预埋钢板 并 刻上“十”字,在“十”字交叉处冲一细小圆点,周围涂红漆加以认真保护,控制轴线 垂准测量,采用一台激光铅垂仪进行测量。 具体测量放线详述如下: (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建筑物定位放线的基本步骤是: 1)、确认定位依据 在同业主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等应请业主妥 善处理。 2)、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网” 17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测设在基坑外,平行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网。 3)、测定轴线控制桩 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四边上,测定轴线控制桩,测设时要以各边的两端控制桩为准,并校核各桩间距。 (2)、建筑物的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后,在垫层上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墙宽线和柱位线等,这是具体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心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 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基本步骤是: 1)、检测轴线控制桩 根据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角桩,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没有碰动和位移 后才可使用。 2)、投测四大角入主轴线 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3)、测定基础细部线位 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等。 18 4)、验线 首先要检查各轴控制桩有无用错和位移,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即基础的定位 ),然后再实量四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止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 另外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基础验线时的允许偏差 ,应满足国家规范 (GB5002693)的规定: 长度 L≤ 30m 允许偏差177。 5mm 30mL≤ 60m 允许偏差177。 10mm 60mL≤ 90m 允许偏差177。 15mm 90mL 允许偏差177。 20mm 经有关技术部门和业主验线通过后,才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3)、各层标高控制 1)、精度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规定: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允许误差 (mm) 每层 177。 3 总高 (H) H≤ 30m 177。 5 30mH≤ 60m 177。 10 60mH≤ 90m 177。 15 90mH≤ 120m 177。 20 120mH≤ 150m 177。 25 150mH 177。 30 2)、177。 以下标高控制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177。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为控制基础和177。 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四周的护坡上各涂一条宽 10cm 的竖向白漆带。 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177。 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然后用钢尺在白漆带上量出177。 以下,各负 (一 )整米数的水平线;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 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当误差在177。 3mm 以内时认为合格。 在施测基础标高值时,应后视两条白漆带上的水平线以作校核。 19 3)、177。 以下标高控制 177。 以下标高控制,主要是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进行。 至少要由 3 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分段施工。 引测步骤是: 1先用水准仪根据177。 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 (+)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 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177。 3mm 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注意要点 为保证高层控制的精度,施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1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测设水平线时,最好是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的水平线。 这种测法比一般用木板上标记出视线再量反数的测法能提高精度1~ 2mm,但只能测出各层在 + 或 + 处的标高线。 2由177。 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和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钢结构不加温度改正 )。 3为保证竣工时177。 和各层标高的正确性,应请业主和设计单位明确:在测定177。 水平线和基础施工时,应如何对待地基开挖后的回弹与整个建筑在施工期间的下沉影响,在钢结构工程中,钢柱负荷后对层高的影响。 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中将总下沉量在基础垫层的设计标高中预留出来,会有较好的效果。 (4)、竖向控制 地下部分完工 后,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的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1)、精度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规定: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轴线的竖向投测,应以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为测站,并事先进行校测,确保其位置的正确,投测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 20 项目 允许误差 (mm) 每层 3 总高 (H) H≤ 30m 5 30mH≤ 60m 10 60mH≤ 90m 15 90mH≤ 120m 20 120mH≤ 150m 25 150mH 30 2)、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进行竖 向控制。 拟采用激光经纬仪和激光铅直仪。 激光经纬仪: 装有激光器的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的 J2 激光经纬仪,它是在望远镜筒上装一干电池电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用一组导光系统把远镜的光学系统联系起来,组成激光发射光系统,成为更新换代的半导体激光经纬仪。 为了测量时观测目标的方便,激光束进入发射系统前设有遮光转换开关。 遮去发射的激光束,就可在止镜 (或通过弯管目镜 )处观测目标,而不必关闭电源。 当物镜指向天顶方向时,水平转动仪器一周、激光点 (或视线 )永指在一点上,就说明激光束 (或视线 )方向正处于铅直,此时即可用以向上竖向投 测轴线。 激光铅直仪 该仪器光束高 200m,铅直精度达到中误差177。 10//。 在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中,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会遇到阳光照射使被晒的一面建筑物温度升高,因而使整个建筑物向背阳光的侧面倾斜,即上午向西、中午向北、下午向东。 倾斜的程度与阳光的强度、建筑结构的材料、高度和平面形状有关,工程施工中均会遇到这一问题,应注意摸索具体规律,采取措施以减少其影响。 (5)、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施工图纸已明确布点位置 ) 当浇灌基础的垫层时,就在垫层四周埋设好临时观测点,浇筑完成时进行首次观测。 以后结构每升高 一层,将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177。 时,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到竣工后,每100 天下沉小于 1mm 时为止。 21 总之,沉降观测要从基础垫层开始,直到建筑物稳定时为止,在这期间要按规范定期复测,资料要完整,才能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沉降观测的特点与要求 精度要求高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沉降的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 1/10~ 1/20。 为此应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观测时间性强 各项沉降观测的首次观测时间必须按时进行,否则得不到 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失去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也必须根据工程进展按时进行,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的变化情况。 观测成果要可靠资料要完整 这是进行沉降分析的需要,否则得不到符合实际的结果。 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为保证成果精度应采取“三固定”的措施,即: 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水准尺; 人员固定: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 观测的线路固定:包括镜位固定和观测次序固定。 地下室测量轴线复核,将控制点引测到室外地面上,做好固定保护,以便对 采用内控法传递的楼层控制点进行复核。 钢结构的测量校正 一、钢柱的安装校正: 高层钢柱的安装校正: 钢柱对接临时固定完成后,应在测量工的测量监视下,利用千斤顶以及楔子等对钢柱的垂直度偏差、轴线偏差以及柱高偏差进行校正。 钢柱垂直度的控制 高层钢结构平面轴线及水准标高核验合格后,排尺放线,钢柱吊装就位在基础上,后视柱脚下端的定位轴线,然后仰视柱顶钢柱中心线,钢柱顶中心线与钢柱另一侧面投测方向相同,垂直度偏差在连接螺栓紧固,焊接前后都应严格控制。 钢柱垂偏的控制和调正:利用焊接收缩来调正钢柱垂偏是钢柱安装中 经常使 22 用的方法。 安装时,钢柱就位,上节钢柱柱底中心线对准下节柱顶的中心线,而上节柱顶的中心线可以在未焊前向焊接收缩方向预偏一定值,通过焊接收缩,使钢柱达到预先控制的垂直精度。 控制柱底位移来调正钢柱的偏差:如果钢柱垂偏尺寸过大,个别情况可以利用调整该节柱底中心线的就位偏差,来调整钢柱的垂直精度,但这种位移偏差一般不得超过 3MM。 焊接与日照综合影响时,单节柱和中心柱可以不必预留收缩,应控制垂直偏差为主。 加强焊接工艺控制,采用对称焊等方法,可以克服中心柱与单节柱的偏差,对于边缘的钢柱,应控制边柱上部建筑物中心 的垂偏,可适当预留一定的焊缝收缩量。 钢柱的轴线偏差的控制与调正方式与上基本相同,两者偏差的调正必须相互兼顾,即保证轴线的同时,也要保证垂直度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钢柱安装标高控制:钢柱安装标高误差是钢柱制作长度的公差、安装间隙、焊接变形、压缩变形和季节性温度差、基础沉降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校正办法如下: 第一节钢柱的标高可以通过垫块的高度来控制柱顶标高。 多节钢柱的标高还可以通过采取柱与柱之间接合处适当加大间隙来调整,但垫入的钢板不宜大于 5mm。 钢柱安装时,个别钢柱标高过高时,调整标高,切割衬板不能 大于 3mm,切割后应打磨平整,不能损伤钢柱面板。 二、高层钢结构的测量控制: 高层钢结构安装测量顺序: 钢结构的安装顺序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