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弱电施工规范与工艺内容摘要:

用率为 50%~60%,弯管道应为 40%~50%。 暗管布放 4 对对绞电缆或 4 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 25%~30%。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 50%。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 以上。 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 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 50mm。 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 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 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 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 5~10m 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 ,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 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保护措施 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 : (1)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 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 25mm。 (2)直线布管每 30m 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 90 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 个,并不应有 S 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 20m 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 在有 2 个弯时,不超过 15m 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 6 倍,如暗管外径大于 50mm时,不应小于 10 倍。 (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 25~50mm。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 : (1)线槽之间应沟通。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 200mm 左右,支线槽宽不宜 小于 70mm。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 1m。 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 150~300mm。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 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用于大楼之间的传输, 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导。 光纤的架设可以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告标志,以防以后的施工破坏。 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所以在施工时绝对不允许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捆扎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 10 倍。 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 倍。 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铜缆小,因此在施工时,决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 (46N)。 光纤配线 架分挂墙式、机架式两种,根据端接光纤数目可分为 24 口、 48口、 72 口几种,配线架上有适配板,用来安装耦合器。 光纤进入配线架前要适当地捆扎,进入配线架之后要预留有一定备用线缆,以方便安装、维护。 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 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 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 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 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 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 UPS 电源等。 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应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 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