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弱电工程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内容摘要:
mm。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 ( 1)线槽之间应沟通。 (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 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 200mm左右,支线槽宽不宜小于 70mm。 (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 1m。 铺设活动地 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 150~300mm。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 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用于大楼之间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 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导。 光纤的架设可以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告标志,以防以后的施工破坏。 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所以在施工时绝对不允许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捆扎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 10倍;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 15倍。 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铜缆小,因此在施工时,决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 46N)。 光纤配线架分挂墙式、机架式两种,根据端接光纤数目可分为 24口、 48口、 72口几种,配线架上有适配板,用来安装耦合器。 光纤进入配线架前要适当地捆扎,进入配线架之后要预留有一定备用线缆,以方便安装、维护。 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 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 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 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 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 的电梯,马达, UPS电源等。 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应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 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 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 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 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联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方便和安全。 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 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 86 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 80 80mm ,螺丝孔间距 60 mm。 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 20cm。 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 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 20cm。 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 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专业工程师完成。 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二、施工过程要求 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 管道安装: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 EIA/TIA569 标准。 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 拉线安装: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 在开 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 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 ( 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 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 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 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 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 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 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 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 ISO/IEC11801 标准 EIA/TIA569 标准中规定: 双绞线(尤其是超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 13磅(约 20公斤)。 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 5磅(约 8公斤)。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 ( 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 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 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 接送; 配件端接: 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 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专业工程师完成。 三、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予埋(留)位置准确、无遗漏。 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 导线两端应。强电弱电工程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相关推荐
用率为 50%~60%,弯管道应为 40%~50%。 暗管布放 4 对对绞电缆或 4 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 25%~30%。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 50%。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 以上。 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 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 50mm。 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程序是:自审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多方面会审,现场复核,选择分承包人,编制作业指导书报费施工手册,提出开工报告。 (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程序是:技术交底,测量、材料、设备、计量、变更设计、环境保护控制,项目质量计划,持续改进,安装调试,项目竣工评价。 ( 3)交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程序是:最终检验和试验,质量缺陷处理,整理质量记录,编制交工文件,承包人自检,发包人验收
使系统正常运转。 维修完毕后及时填写维修报告,并经用户签字认可。 建立工程质量档案实行质量跟踪卡制度,出现技术问题由用户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到位并归档,由我公司及时派人到现场检查恢复做好检查记录。 七、优惠服务 工程完工验收后,我公司“售后服务中心”可依据甲方要求,在系统运行之 初临时派遣 1~2 名工程技术服务人员在甲方中控室值班 1~2 周,为甲方提供技术咨询,设备维护服务
了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 4 全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规范 的管理。 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自查制度》、《传染病培训方案》、《手足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信息保密制度》等传染病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落实力度,确保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培训。 根据《张掖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知识培训方案》,不断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