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摘要:

综合实践课程 专业见习 2 1 周 1 周 1 周 1 周 专业 实习 小实习 2 4 周 毕业实习 6 6 周 研究性学习 2 学年论文(设计) 学年 论文(设计) 学年论文(设计) 4 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技能训练 2 安排在 17 学期(具体见附表 1) 合 计 18 总 计 170 22 30 27 19 9 备注 : ‚学科专业教育模块‛ 中 ,用 *标出的为‚核心课程‛。 附 : 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表 项目名称 课时数 学期安排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语言表达能力 10 √ √ √ √ 课堂教学能力 8 √ √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8 √ √ 班级管理能力 8 √ 总 计 34 (二)主要课程说明(教材不需要列出) 1.学科基础课程群 ( 1)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 本课程作为心理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力图使学生从具体的科学事实中理解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理基础和人脑的机制,对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结构与发展和行为的关系,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神经过程与机制,以及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有初步的了解,以增进学生对人类各种正常和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解,初步形成应用 型心理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生理基础观和相关知识,为从‚生物 — 心理 — 社会‛模式看待人的心理和行为及其干预打下基本的科学基础,也为更加深入的理解心理学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育科学学院 13 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构架,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出发,描述和解释人类一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力图使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及其生理机制,能够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一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及其心理状态,懂得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初步具有科学的心理观、科学的心理学价值观、基本判断力,初步形成应用型 心理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的角色意识、心理学视角和心理学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的心理的敏感性。 ( 3) 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本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将围绕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如人格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为课程的主要部分,主要探讨人格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学派的理论与相关研究;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应用人格心理学,较系统地探讨人格测量、变态人格及其 矫正、人格教育等应用人格心理学的问题,这些内容将结合不同流派的相关应用研究的介绍而展开。 力图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型心理学工作者应有的人格心理学基本框架、知识,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增进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理解。 ( 4)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本课程除对社会心理学的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基本介绍以外,侧重从个体社会心理、交往心理和群体心理三个部分,力图使学生了解和理解其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以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型心理学工作者应有的社会心理学知识背景,初步形成对人类心理现象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和思 维方式,增进对个体发展中的社会化问题、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以及群体心理现象的理解。 ( 5)课程名称:心理学发展概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演进史,近代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史,近代的生理学与解剖学研究发展史,科学心理学产生与发展史,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等。 力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与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心理学家成长的历程,初步知晓心理学主要流派、理论和知识的来龙去脉。 初步形成应用型心理学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学历史观和理论系统观,以助于对所学的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结构化。 ( 6)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基本思想 本课程力图帮助学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已经确立起来的最基本、最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经典实验有一基本的了解,从中对实验心理学依据的基本自然科学思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验设计路线和框架有初步的理解,看到心理学在科学性和科学思维方式上的严格性,以加深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理解。 本课程作为本专业在心理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思想方法课,而不是具体的研究教育科学学院 14 方法或工具课。 ( 7)课程名称:心理统计及其软件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熟悉心理与教育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理解有关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推理过程,掌握常用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与 SPSS 等统计软件、 Excel 等电子表格相关 相结合 ,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及其在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常用统计指标、概率与分布、抽样分与参数估计、总体均值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 SPSS 与统计分析等。 ( 8)课程名称:教育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理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形成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 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问题、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教学论、德育论、教学评价等。 ( 9)课程名称:社会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社会知识,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原因,预测社会变化,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观。 内容包括: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的构成、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等。 ( 10)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含质性研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 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尤其能掌握用量化和质性的方法来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相关课题,具有科学研究的思维和策略。 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概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本过程、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研究文献的查阅及研究设计、研究报告的写作等。 2.专业课程群 ( 1)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 本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将围绕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如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等 等;第二部分为课程的主要部分,主要探讨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和规律,分为胎儿期心理、婴儿期心理、幼儿期心理、童年期心理、少年期心理、青年期心理、成年期心理及老年期心理。 力图使学生初步形成应用型心理学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发展观以及对人生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基本发展课题有基本的理解。 教育科学学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