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量小,以保证传递运动准确性。 2)传动的平稳性 :对高速运转要求齿轮一转过程中,一齿距范围内的转角误差的最大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齿轮付瞬时传动比变化小,以保证传动的平稳性。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对于重载荷要求传动中的工作齿面接触良好,接触痕迹尽可能的大,保证载荷分布均匀。 4)齿轮副侧隙的合理性 ,齿轮副在啮合时非工作面间有一定间隙,用以( 1)贮存润滑油( 2)补偿因温度变化( 3)弹性变形引起的尺寸变化( 4)加工和安装误差 . 影响齿轮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有:齿轮毛坯的误差(尺寸、形状和位置 误差);齿坯在滚齿机床上的误差(包括夹具误差);滚齿机床的分度机构及传动链误差;滚齿刀具的制造误差及其刃磨误差等。 三 . 标注题 将下列公差要求用形位公差代号标注在下图所示的图样上。 (每小题 2分,共 10分) ( 1)曲轴销Ф d4 圆柱度公差为。 ( 2)曲轴销Ф d4 的轴线与 AB公共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 3)左端锥部相对 AB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为。 ( 4)锥部键槽相对大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值为。 ( 5)轴径Ф d3(两处)相对 CD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 ( 6)轴径Ф d3圆柱度公差为。 答案如下: 8 四 .计算题 (每题各 5分,共 10分) 1. 算出下列配合中最大、最小间隙(或过盈),并画出公差带图及配合公差带图。 Φ 45F8(++ )/h7(0 ) ( 5分) Xmax=+, Xmin=+,图略。 2.根据下表中已知项,填写表中未知项( 5分) 2.根据下表中已知项,填写表中未知项( 5分) 五 .设计应用(共 17 分) 1.应用 “表 2 标准公差系列” 和 “表 3 轴的基本偏差系列” 完成表 1空格 中各项要求填写。 (每格 1分,共 9分 ) 2.设计计算 (8分 )按表 2和表 3給出的尺寸公差带标准设计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 D( d) = ф 30mm,要求: Xmax=+107181。 m Tf=44181。 m。 ( d) =ф 30mm Xmax=+107181。 m Tf=44181。 m 解:设为间隙配合, Tf=XmaxXmin Xmin=Xmax Tf=10744=+63181。 m 1)选择公差等级 因为 Tf=Th+Ts,查表确定 Th和 Ts的值 因为轴和孔的公差等级应符合“工艺等价”原则,且 Th+Ts≤ Tf 先假设 Th=Ts=Tf/2=22181。 m,查表此值 为 IT7,取轴、孔均为 IT7 则 Th+Ts=21+21=42181。 m, 该值符合上述原则。 若采用基孔制,则为 ф 30H7( +) mm 2)选择配合种类(选择轴的基本偏差) 因为轴 和孔结合最大和最小间隙要求在 107~63181。 m范围 内,而 Xmin=EIes且 EI=0 所以 es=Xmin=63181。 m,查表 轴的基本偏差 63181。 m 介于 65181。 m181。 m 和 40181。 m 之间,根据上述条件选取 e( es=40181。 m)则轴为 ф 30e7( ) mm 3)验算结果:所选配合为 ф 30H7/e7 Xmax=21(61)=+82181。 m Xmin=0(40)=+40181。 m 在 63181。 m ~107181。 m 基本尺寸 孔 轴 Xmax 或Ymin Xmin 或Ymax Tf ES EI TD es ei Td φ 40 +5 0 +50 +34 6 9 范围内。 选择的配合符合题意的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 5及答案 一、简答题( 每 小题 4分,共 4 5=20分。 ) 1. 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1分,共 4分。 答对 4个关键点即可) 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 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 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一般情况下,在粗加工或是加工有硬皮的毛坯时,采用逆铣。 2. 机床结构中换置机构有什么作用。 举出两种以上的典型换置机构。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1分,共 4分。 答对 4个关键点即可) 机床传动链中,换置机构主要起到:变换传动比和传动方向。 如挂轮变速机构,滑移齿轮变速机构,离合器换向机构等。 3. 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1分,共 4分。 答对 4个关键点即可) (1) 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 均匀时; (2) 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 (3) 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 (4) 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 (5) 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4. 简述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变形区域的变化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1分,共 4分。 答对其中 4个关键点即可) 第一变形区:从始剪切线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终剪切线晶粒的剪切滑移基本完成。 第二变形区: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纤维化方向基本上和前刀面平行。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受到刀刃钝园部分和后刀面的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与回弹,造成纤维化与加工硬化。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刀刃附近,切削层金属在此处与工件母体分离,一部分变成切屑,很小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5. 简述刀具磨损的过程。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1分,共 4分。 ) 典型的刀具磨损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第这一阶段的磨损很快,第二阶段的磨损比较缓慢均匀,尽量避免达到第三阶段,在这之前及时更换刀具。 表 1 配合件 公差带代号 基本偏差 181。 m 标准公差 181。 m 另一极限偏差 181。 m 极限间隙或过盈 181。 m 配合公差 181。 m 配合性质 孔 轴 216。 30H8 0 33 +33 Xmax=+18 Ymax=36 54 过渡配合 216。 30n7 +15 21 +36 10 二、分析题(每小题 8分 ,共 8 5=40分。 ) 1. 分析车削过程中,由于刀具的刀尖安装高于回转工件的中心时,刀具的实际前角和实际后角的变化趋势。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2分,共 8分) 2. 若车刀刀尖高于工件回转轴线,则由于切削速度方向的变化,引起基面和切削平面的位置改变,则工作前角增大,工作后角减小。 (可以自己作图分析)分析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工件回转类加工(如车削)和刀具回转类加工(如镗削)两种不同加工形式的影响。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2分,共 8分) 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工件回转类加工(如车削)的影响,加工的外园轴与回转中心不同轴,即是偏心轴。 偏心距即是主轴纯径向跳动误差值。 机床主轴纯径向跳动对刀具回转类加工(如镗削)的影响,主轴轴承孔或滚动轴承外园的圆度误差将直接复映到工件内园表面上 ,形成椭圆内孔。 3. 试分析高刚度轴类零件,采用两端顶尖支承车削后零件的实际形状。 关键点: 工件刚度大于两端顶尖的刚度,应用静力学知识,推导工件,两端顶尖刚度与工件变形(位移)的关系(本关键点 6分),可知:加工出来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马鞍形(结论 2分)。 4. 假如用两台相同的机床完成同一批零件相同的工序,加工完毕后,零件混在一起测量,测得的零件尺寸分布曲线可能是什么形状。 为什么。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2分,共 8分) 可能会出现双峰曲线。 将两批零件混在一起测量,由于两台机床调整时,常值系统误差一般是不同的 ,而且精度也可能存在区别。 因此得到的零件尺寸分布曲线可能是双峰曲线,且可能是两个凸峰高度不等的曲线。 5. 拟定 CA6140车床主轴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时,可以列出以下四种方案: (1) 钻通孔 —— 外表面粗加工 —— 锥孔粗加工 —— 外表面精加工 —— 锥孔精加工 (2) 外表面粗加工 —— 钻深孔 —— 外表面精加工 —— 锥孔粗加工 —— 锥孔精加工 (3) 外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