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消费维权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全市内资登记,截至 6月 15日,全市共新登记市场主体 40091户,同比增长 %。 其中内资企业 (含私营 )及农民 专业合作社 10993 户,同比增长 101%。 外资企业 118户,同比增长 %。 个体工商户 28980户,同比增长 %。 从登记类型来看,公司制企业法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公司制企业新增数为 9192 家,同比增长%,占新增企业总数的 84%。 (二 )重点工作项目进展情况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 我市 1月 24日全面启动改革,省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共有十项内容,除名称开放的制度不适用泉州地区外,其余的九项中的大部分均已实施或进行探索阶段,并实现与顶层制度衔接。 内资登记方面,注册 资本认缴登记制、 “先照后证 ”登记制、简化住所 (经营场所 )登记手续、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已经落实到位,其中在实施 “先照后证 ”登记制过程中,保留的 10 前置目录从原来的市政府确定的 10类 21项改为省政府公布的 7 类 17 项。 住所 (经营场所 )改革方面按照近期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市场主体住所 (经营场所 )登记管理办法》,目前正在为市政府代拟《 XX市市场主体住所 (经营场所 )经营条件管理规定》,已进入部门征求意见阶段,下一步还将修改我市改革文件中住所相关规定。 年度报告公示制方面,已按省局部署停止年检,已先行通过各类媒体及红盾网、微信公众 服务号进行宣传,并在各登记窗口张贴通知,待总局文件下发后执行。 建立异常名录制度方面也已先行开展宣传,待等总局文件下发后执行。 证照合一登记制方面,已派员跟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人员赴 “三证同发 ”先行地区调研,我市石狮局还争取当地政府牵头,开展 “三证同发 ”试点工作,目前方案初步确定,软件正在研发,该市行政服务中心于近期试运行办理了 5家企业。 服务 “个转企 ”工作方面 上半年,根据省市政府有关精神,除做好基层 “个转企 ”登记指导工作,将指导工作延伸到个独及合伙企业,支持这两类企业转型为公司外,还以调 查问卷形式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 “个转企 ”调研工作,以评估往年工作成效,为今后政策推行提供依据。 目前,问卷调查工作已经部署到各地基层 11 开展,进入分析总结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 )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现改革稳妥实施和配套工作的全面到位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改革顶层衔接。 一是出台改革方案及规定。 在有关科室的协同配合下,立足泉州无立法权的实际情况,对接顶层制度设计,将改革与 “金改 ”、 “综改 ”等其他改革工作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认真梳理历年扶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改革经验,牵头起 草《 XX 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和《 XX市工商登记管理规定 (试行 )》以及我市市场主体登记前置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等文件,积极与省局、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文件出台的衔接工作,最终推动改革文件的顺利落地与实施,成为全省首个地级市改革文件。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 出台改革配套专项登记规定 ——《 XX 市市场主体工商登记若干规定 (试行 )》,重新划分登记管辖,并对改革后的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与备案事项规定、登记程序等作了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实践提供依据。 根据改革精神,重新修改全市系统《企业注 册官制度实施办法》,重新明确了各级注册官 12 的登记事权,理顺办事环节。 三是统一登记标准。 结合泉州改革具体规定,对总局提交材料规范和表格文书进行了相应修改与完善,重新制订了章程、公告、决议等一系列格式范本,梳理改革前后提交材料规范异同并制作相关规范文件,下发基层作为实践参考。 强化学习指导,推进改革稳妥实施。 一是强化业务学习。 围绕改革思想动员和改革有关事项,以集中培训、分发材料自学、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完善业务指导机制,运用 “XX 市工商注册官业务网 ”上传新规和答疑解惑。 年初以来,先后开展 3次集中 培训会议,合计参训人数约 170次,分发学习资料 300多份。 二是完善基层指导。 由市局注册官为专项联络人,分别挂钩各县 (市、区 )注册科 (股 ),指导、收集、协调与解决各类改革问题。 此外,指导解决业务衔接问题。 指导部分基层开展 “三证合办 ”前沿探索。 梳理部分法律法规对行业有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的规定,供基层单位实践执行。 三是开展改革调研工作,开展窗口设置情况摸底调查,进行一线窗口实地考察,着力解决基层实务中的实际困难,解决窗口人员配置等问题。 加大宣传引导,力促改革落地生根。 改革以来,科室配合办公室认真做好我局 改革宣传工作。 一是早告知。 结合 “金 13 改 ”、 “综改 ”工作进行工商改革推介,利用 “千人企业家大会 ”、 “两会 ”宣传等渠道让敏锐的泉州企业家们较早知悉改革动态。 二是广宣传。 从新闻发布会到改革专题采访,从各级报刊、电视宣传到网络宣传,从改革新闻专题报道到电台“走进政风行风热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