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内容摘要:

村卫生室实行以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乡村一体化管理。 10 人事财务管理( 8 分) 人员配备情况 人员岗位设置合理,配备到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 4 财务管理、分配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山西省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内部分配机制体现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岗位责任和绩效,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制。 4 院内环境与管理( 7 分) 院容院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后勤、进修和培训等制度。 乡镇卫生院冠名规范,标识明显,院容院貌干净整洁;工作环境及病员休息环境干净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 栏醒目规范,医务人员精神饱满,服务态度和蔼。 7 群众评价与监督( 10 分) 医患沟通情况,群众满意率 院内设有群众意见箱,定期召开病人及群众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有群众及病人评价结果,群众满意率(抽取不少于 10 名) 80%以上 10 — 22 — 附表 2 山西省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分值 公共卫生服务( 40分) 传染病的防控 传染病防控信息收集、上报、防控药物的发放、督导使用情况。 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按要求发放结核 病、艾滋病人等传染病的防控药物,督导使用。 3 免疫规划 免疫规划的实施及管理(疾控处修改意见)。 辖区内 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预防接种落实情况 (农卫处修改意见 ) 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村卫生室收集、整理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做好疫苗的登记和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的管理,疫苗接种率达 90%以 ,建卡(证)率达 95%以上(疾控提意见)。 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辖区内所有居住满 3 个月的 0~ 6 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报告常规、应急和强化免疫接种情况并做好统计工作;按时参加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 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协助或负责对本村内儿童免疫接种(农卫处意见)。 4 孕产妇、儿童保健 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情况 做好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的政策宣传、药物发放、使用指导工作,做好孕产妇的产后访视、母乳喂养指导等工作,参与 0— 3 岁儿童保健工作。 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服务提供情况 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刊登健康素养、疾病防治、优生优育等基本知识不少于 6 次;及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7 — 23 —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及更新情况 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及时、准确、全面收集自愿建档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按照国家规范建立、更新健康档案。 7 慢性病防治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35 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询问病情,并对用药、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 6 老年人保健 老年人保健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收集所在村老年人人口信息,并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认真做好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及评估,健康指导、健康管理随访等工作。 6 基本医疗 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做到门诊病人有登记,用药开处方,书写符合规范要求。 10 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合理用药,不滥用抗菌素、激素。 药房达到规范化要求。 执行零差率销售。 门诊抗生素 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 20%。 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 药房达到规范化要求 15 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参与新农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积极参与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发动、筹资、门诊报销;认真做好参合农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的定期公示工作。 积极支持、参加一体化管理。 15 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参与业务培训 按时参加省及市、县以及乡镇卫生院组织的业务培训。 3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同左 2 群众满意度 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对患者关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群众满意率(不少于 10 名) 80%以上。 15 — 24 — 附表 3 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分值 基本医疗服务( 35 分) 服务质量 门诊抗生素 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激素处方、静脉输液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门诊病历及住院病历合格率、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费用、院内感染控制、责任医疗事故发生数、医务人员“三基”知识掌握情况 门诊抗生素 2联及以上联用处 方百分比不超过 20%;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 100%。 门诊及住院病历合格率达 90%(住院病历仅限中心);激素处方百分比不超过 7%;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百分比应控制在 30%及以下。 次均门诊费用不超过 50元;平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仅限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全年未发生责任医疗事故;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三基”知识,考核合格率达 90%。 10 服务数量 门(急)诊人次、出诊人次、辅助检查总人次数、住院床日数或观察室输液病人数 分别计算前三年相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前述考核指 标的平均值,适当考虑人口增加和合理增长要素,确定当年考核的基准数据。 门(急)诊人次、出诊人次、辅助检查总人次数增减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住院床日数或观察室输液病人数有所下降或维持较低天数。 (辅助检查、住院床日数仅限中心) 10 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执行情况 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药房规范化建设情况 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且执行零差率销售。 按照基本药物 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药房达到规范化要求。 7 居民满意度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 医疗服务满意情况 随机从接受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中抽取 10人,询问对机构服务的满意情况,居民满意度达到 70%以上。 8 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建档率、规范率、真实率 2020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 70%,规范建档率达 40%,真实率达 90%,以后逐年递增。 优先为 0- 36月龄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建立档案。 5 — 25 — ( 45 分)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计划、设备,场所、讲座、宣传专栏、板报、橱窗、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有健康教育计划、相对固 定的健康教育活动场所及健教设备;中心、站宣传栏分别不少于 2个、 1个,每季度至少更换 1次;中心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每年至少开展 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 2020年达 60%;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中心不少于 15种,站不少于 10种;中心、站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每年分别至少举办 1 6次。 5 公共卫生服务( 45 分) 预防接种 (站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建卡(证)率、五苗接种率、新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按规定进苗、储存和运输疫苗,及时清理过期疫苗;每天及时查看并登记冰箱温度 2次;及时登记疫苗出入库和报废、 破损情况,疫苗储存数量和登记相符;适龄儿童建卡(证)率达到 95%以上,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 90%以上;新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按指定范围和人群接种率达到 80%以上, 2020年全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 90%以上。 全年未发生预防接种安全事故。 5 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进行登记报告,参与现场疫点处理。 配合专业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情况 建立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协助专业机构开展疫 点处理,排查密切接触者,留观随访,指导病例家庭落实消毒预防等措施。 配合专业机构对辖区内的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做好治疗记录。 2 儿童保健(仅限中心) 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为辖区内 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访视率≥ 80%;036个月儿童系统管理率≥ 80%。 5 孕产妇保健(仅限中心) 早孕建册率、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 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 80%;孕产妇 管理率≥ 80%;产后访视率≥ 80%。 5 老年人保健 老年人体检率、健康检查表完整率 每年为辖区内 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 1次健康体检,体检率≥ 50%。 开展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 健;健康检查表完整率达 80%。 4 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指导;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情况 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达到 90%;每年至少对高血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 4次面对面的随访;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 30%以上。 5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 者登记管理情况 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管理率≥ 60%。 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居家 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3 — 26 — 居民满意度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满意情况 分别从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中各抽取 2人,通过电话询问对机构服务的满意情况,居民满意度达到 70%以上。 6 社区服务与管理( 20分)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账目 严格按照《山西省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中心有专职财务人员,按会 计制度编制相关财务报表,机构账目清晰。 4 社区服务与管理( 20分) 人员和岗位设置 人员核定、岗位设置、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设置 人员按编制标准核定(仅限中心),岗位设置符合要求,中心至少有全科医师 6名,社区护士 9名;站至少有 2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 2名;公卫医师每万名居民不少于 1名。 4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 随机访谈机构附近居民 10— 20名,计算社区卫生服务知晓和利用情况,知晓率不少于 70%;利用率不少于 30%。 5 双向转诊(仅限中心)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上转病人和 下转病人数 和对口支援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关系协议,制定了双向转诊的具体规定,明确了上转、下转条件,年内有一定的双向转诊病人。 4 中心对站一体化管理情况 中心对站一体化管理 中心对其有隶属关系的站按照区域进行一体化管理,实行行政、业务、药械、财务、人事和信息六统一管理,没有隶属关系的实行业务和信息统一管理。 3 附件: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制定解读 一、目的和意义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避免取消药品加成后 不影响其 正常运转,又避免重返“大锅饭”的老路 ; 既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对其工作人员的两级考核体系 , 坚持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待遇相结合 是制定《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