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课件的设计及制作内容摘要:

学者使用。 第三步:课件设计。 确定课件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UI 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等。 第四步:原型制作。 确定了技术架构和设计方案之后,就是课件的具体制作了,这个时候最好先测试一下该技术路线和方案的可行性,先拿其中一小块内容制作一个测试案例,没有问题之后才继续下去,如果技术已经成熟,开发过多个应用,这一步可以跳过。 第 五步:课件制作。 完成所有内容的制作。 第六步:课件测试。 发布测试版本,修改完善。 任何一个软件不可能一出来就是完美的,一般都会经历几次叠代,最后才形成发行版本。 第七步:正式发布。 在各大应用商店发布,或者直接挂在网站上面提供下载。 3. 移动学习课件的开发方式 目前开发移动学习课件的技术还比较复杂,主要有基于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开发方式,基于 HTML5 和 CSS3,直接开发 Web App 的方式,还有混合式的开发 方式。 基于 SDK 的开发方式 这种方式 开发出来的应用一般称为本地化应用 (Native App),如 IOS 系统下面的应用,必须 在 MAC 系统 下 ,采用 ObjectiveC 语言,一般采用 XCode 作为开发环境。 Android 系统下面的应用则采用 Java 语言,一般是采用 Eclips 作为开发环境。 本地化应用可以充沛的阐扬硬件设备和 操作 体系的功能特点,并可以完全不受收集限制,运行效力高, 可以完全发挥硬件的性能 , 但同时,因为 技术 门槛的原因,在具体实现上须要面对 开发 周期较长、 成本 较高、调试与后期 维护 相对错杂的 问题 ,所以 高校中能够采用该方式开发 移动教学课件 的人员 还比较少。 基于 HTML5 和 CSS3 的 Web App 开发方式 近两年,随着 HTML5 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 HTML5 为主要驱动的 Web App,客户端不再需要开发工作,退化为使用内置的浏览器与用户交互,服务器端以 HTML5, CSS3, JavaScript 作为前端供浏览器展示,使用其它服务器端技术实现业务逻辑和数据库管理。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不同终端的适配问题,实现“一次开发,多平台运行”,而且易于扩展和升级,已经成了未来的一个趋势。 但 是,这种方式开发出来的应用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而且性能捎差,难于使用设备的特性,如传感器,通信录,蓝牙, GPS 定位,推送等功能。 所以这种方式,也不适合制作本地化的移动学习资源。 混合开发模式 Native App 开发难度高,工作量大, Web App 受限于浏览器前端技术,两者各有优缺点。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开发成为很多用户的选择,对于侧重性能,体验,设备特性,本地数据管理部分,采用 Native 的方式,其余 内容 采用 Web 的方式,这种方式开发的应用一般成为 Hybrid App。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很 第 4 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