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制施工工艺内容摘要:

搭设施工平台 安装底模及支座(就位) 立一侧侧模 绑扎钢筋骨架及定位网 立另一侧侧模及两侧端模板 安装波纹管 安装附着式振捣器 搭设灌注砼脚 手平台 钢筋、模板全面检查 灌注梁体砼 检孔、穿预应力钢束及张拉 孔道压浆 封 端 成 品 检 验 就位制梁施工准备 钢筋切割、弯制成型 模板检校、刷油 波纹管除锈 波纹管的接长、制作 检查振动器 梁体材料准备备 配比试验 上料、搅拌 插入振捣器振捣 收面、养护 钢绞线的除锈 钢束的制作 浆液拌合 优化后的制梁工艺流程 针对就位制梁的现场具体条件,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由于 T 梁的截面特点是底部窄 500mm,梁体高 2600mm,且腹板薄 190mm(厚) 1900mm(腹高),加上波纹管 2φ 87+6φ 77mm 的布置,如果先支一侧模板,尽管便于波纹管的定位,但其安设及调整都非常困难。 因此,所有侧 模板应在钢筋及波纹管安装、调整并全面检查通过后进行,但钢筋骨架应通过搭设支架牢固固定,而且钢筋保护层定位必须准确以保证波纹管的安装坐标符合验标要求,保证波纹管安装的稳固性,以减少 T 梁张拉时的侧向弯曲。 由于就位制梁是在支架及变梁桥跨结构组成的平台上施工,灌注砼时,脚手架平台应排在前面,以利于周转料的运送、钢筋安装及骨架定位、侧模安装及固定。 灌注砼脚手架平台应与侧模支撑、翼缘底模支承系统综合考虑。 最好形成框架结构,以确保侧模在较大的砼侧压力及附着式振动器强烈振捣作用下的稳定, 以确保各片 T 梁在浇注、张拉过程中的整体稳定。 但要充分考虑灌注砼时脚手架平台对新浇砼的影响,把握施工规范中关于对此点的有关规定及限制的实质。 因为 T 梁高且腹板薄,波纹管密,穿预应力钢束最好在支侧模、浇注砼之前进行,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波纹管的顺直度较小地受砼上浮力的影响,有着松棒的作用。 另一方面便于施工、检查波纹管的位置、接头、排气管、排水管接头的完好性等。 由于跨度大,一次性安装捣固器需用量较大,因此应考虑倒用,但其固定连接件(捣固架)应先设置好。 根据课题组召开的磋商会议,决定 优化工艺流程如图二(下页): 图二 搭 设 施 工 平 台 ( 梁体下平台) 安装底模及支座(就位) 搭设上部框架式模板及钢筋固定支架 绑扎钢筋骨架并固定牢固 安装波纹管 立两端端模 穿设预应力钢束 钢筋、波纹管全面检查 底模反拱曲线检查与微调 立两侧侧模板并加固 安装翼缘板底模 绑扎、安装翼缘板钢筋 敷设捣固系统动力线路 安装第一批捣固器 空振试验 再次检查模型 浇注砼、养护 张拉、压浆、封端 成品检验 就位制梁施工准备 钢筋切割、弯制成型 波纹管的接长、制作 波纹管的除锈 制作钢束 钢绞线的除锈 模板检校、刷油 捣固准备 砼搅拌 制梁施工平台搭设 概况 全桥共 3 片梁,根据工期要求需设三个台位,底模三套无倒用,全就位,全现浇,无移梁作业。 每片梁重 ,梁底宽 ,翼缘宽 ,梁腹截面 ,梁高。 施工平台为底模设置反拱,其值为:砼浇筑完毕后跨中梁底反拱为 25mm~ 41mm(设计值)。 搭设施工平台 我们借鉴成都市老东门大桥 40m 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平台搭设的成功经验,并本着降低施工 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加大质量控制力度的精神,搭设施工平台前主要在于合理确定临时桥跨结构类型、跨度及其横向布置型式 临时桥跨结构及其跨度的确定 该临时桥跨结构上承 T 梁底模,承受的主要荷载为 T 梁砼自重: 26KN/m3247。 3 片247。 (跨度) =。 T 梁底面设计纵坡为 ‰,跨中梁底设计标高为 ,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标高为。 根据施工季节的水量、流速以及现场河床断面,可确定便梁桥的泄水断面,从而确定其孔跨布置。 上述河床断面可现场实测,无法实测 时采用设计图中的河床断面,其施工季节的水量及流速可通过河道管理单位的统计资料推算,无此统计资料时,可现场调查并参照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数据推测,以确定临时桥跨结构的泄水能力是否满足其施工季节的排洪要求。 为缩短工期,减少雨季洪水对桥梁施工的威胁。 为降低工程成本,并增大施工平台的安全系数,确保现浇质量,将临时桥跨结构确定为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 WDJ 碗扣支架,另一种为双层工字钢叠合梁结构,其跨度依次为: WDJ 支架:工字钢叠合梁: WDJ 支架 =: 16m:。 其纵向布置示意如下页图三所示: 图 三 临时桥跨结构的横向布置 WDJ 支架结构设计 横向布置示意图四所示: 图四 其检算过程如下: 按满堂布置,其立杆、横杆的布置由 T 梁底模所传递的竖向均布荷载控制设计。 根据底模的支承宽度以及 WDJ 的材料规格,先拟定其横向间距为,如图五所示。 根据 T 梁的截面尺寸及上图所 示的支架布置情况,可偏安全假定 T 梁砼自重,底模自重以及捣固荷 载、砼倾倒荷载, P43 钢轨重由支 图 五 架 AB 承担。 其余荷载由其余支架承担,则纵向每米荷载为: ++2+1+43 102 2=纵向按 排距布置 WDJ 支架时,每根立根承受荷载为: < 30kN(安全系数为 ), 60 cm 为便于支架搭设, T 梁底模以外的支架纵横步距可按 搭设。 WDJ碗扣支架基础设计 每一片 T 梁作用范围内,纵向 每根立杆的竖向荷载为: +( 立杆 + 横杆 3/2) 4kg 102kN/kg= 由于支架置于回填卵石土层上,其承载力应以实测为准,本设计暂按 考虑,则每根立杆(单片 T 梁)基底所需作用面积是: 由 103/S= 得 S= WDJ 立杆底座为 = m2< m2 因此需增设基础。 为考虑今后做挡墙需用片石,故按片石基础设计,厚度≥ ,片石长宽尺寸应为: ,上述 WDJ 碗扣支架基础设计中,未考虑其安全系数,因为纵横向设置剪刀撑, T 梁底模下的两排 支架所承受的荷载将会沿斜向剪刀撑进行扩散,该扩散值即为其安全储备。 H 型钢叠合梁结构设计 A.中跨便梁截面初步设计 在 H 型钢便梁简支跨度确定以后, 根据其受荷条件,结合我司以往的 工字 钢便梁施工经验,参考铁路工 程施工技术手册 1994 版《桥 涵 下册》 1581 及第 428 页图 15147, 图 六 初步确定 H 型钢便梁的横向布置如图六所示(仅示一片梁的布置)。 刚性横梁H型钢q 该方案设想通过一刚性横梁使各片 H 型钢受力均匀,然后以单片H 型钢为研究对象,其挠度检算如下: f=5ql4/(384EI)=[5*()*103*164]/(384**1011*46470*108) => [f]=l/400=16/400=,挠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由于 T 梁底面窄,自重大,单层 H 型钢数量超过 6 片时,其荷载横向分布差异大,对刚性横梁的刚度要求高,现场施工难以实现。 由此可得,简支 16m 跨 H 型钢便梁,在此荷载条件下是不能采用单层方案的。 在这种情况下,减小 16mH 型钢便梁跨度则需增设支墩,成本增加,工期变长;改用其他型号的工字钢或 H 型钢,则需向外租赁,但其截断和焊接接长均受到限制。 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用 H 型钢叠合梁结构。 鉴于工程成本的原因,其叠合方式不采用焊接和栓接,否则将造成以后周转使用上的困难。 本次施工考虑使用加强抱箍使 H 型钢整体受力。 B. H 型钢叠合梁横向布置如图七所示: 抱箍的设置效果是 H 型钢叠合梁整体受力的关键。 两片 H 型钢整体受弯曲时,中性层就是其叠合面。 该叠合面上的切向力由接触面的滑动静摩擦力提供,而该滑动静摩擦力则由抱箍的正压力保证,静摩擦系 数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μ = 图 七 C. H 型钢叠合梁叠合面滑动静摩擦力方程 图 八 如图八所示。 利用积分法求得简支 H 型钢叠合梁在均布荷载 q 作用下其叠合面在 x~( x+dx)截面范围内 (即 mm 至 nn 截面范围内 )的滑动静摩擦力方程为: lxx+dx/ 2mdxNN fx=[( ql/2qx) .dx( dx) ].Sz/Iz 式中: fx—— dx 范围内的滑动静摩擦力; x —— 求解截面至支座中心的距离; q—— 作用在一组 H 型钢叠合梁上 的均布荷载;本例q= l—— H 型钢叠合梁的简支跨度; dx—— 微段长,从 x 截面至 x+dx 截面之间的距离; Sz—— 单片 H 型钢截面面积对叠合梁中性轴 Z 的面积矩; 本例 Sz =A*yc=*25=2855cm3 Iz—— 叠合梁截面对中性轴 Z 的惯性矩。 本例 Iz =∫ A1y2dA1=Bh3/3+2/3(B/2t/2)* (b3(hb) 3) =2*{20*503/3+2/3(20/)(23(502) 3)= cm4 根据以上 公式求算得 : 所需最大压力 :(便梁端部 )1000mm 纵梁长度范围内 f1m=。 摩擦系数取 ,则正压力是 247。 =。 所需最小压力 :跨中 1000mm 内 , f1m=, 正压力是 247。 = kN。 搭设施工平台 在河床内设置 2 个浆砌片石临时支墩,将桥跨分成 3 孔,架设两孔 WDJ 支架结构,一孔工字钢梁。 采用每片梁位下、两支墩间设 2 束双层 HN 工字钢 500 200 钢束梁搭设,梁间及两侧边界外设单层工字钢,其上铺设横木及纵向木 板作施工便道。 工字钢采用角钢配合 螺栓作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