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内容摘要:
、范围、建设内容和总 体 布局。 说明工程等别及标准;简述工程选址 (选线 )和 主要建筑物 选型成果、 工程 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形式和布置,以及地基处理措施等。 简述主要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选型、数量、主要参数和布置;简述接入电力系统方式。 简述工程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导截流方案 、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总体布置、工程控制性进度及总工期。 工程建设征地及移民应简述以下内容 : 1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原则、标准。 2查明的主要实物成果。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城(集)镇迁建规划、工矿企业和专项的处理方案以及恢复建设和防护 工程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应简述以下内容 :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和审批情况。 2 项目区环境调查与评价结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及对策措施。 4 水土保持应简述以下内容: 1 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结论、要求和建议。 2 水土流失责任范围。 3 水土流失防止等级、目标、分区、布局和措施。 简述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工程类别,管理单位性质,简述工程管理方案,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位置与数量等。 简述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方案和消防设计方案。 简述节能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措施,项目能耗分析和综合评价结论。 简述工程建设及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和成果 ,以及与上阶段相比投资变化的情况和原因分析。 简述费用估算、国民经 济评价、资金筹措方案、财务评价以及利用外资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和结论。 简述本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综合说明应附以下图和表: 1 工程特性表。 特性表的格式见附录 A。 2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 1:500000~ 1:2020000)。 3 工程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 1:10000~1:1000000)。 4 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 5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 6 工程总布置图。 7 主要建筑物 布置图及 剖面图。 8 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 置图。 9 工程施工总布置图。 10 工程施工总进度图。 11 水库库区淹没示意图。 5 3 水文 流域概况 说明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 说明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 气象 说明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 、 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说明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 水文基本资料 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 的流域特征值。 说明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项目、测验年限、河段控制特性、高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水文资料整编等情况。 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料复核变动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价。 径流 概述河道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 应 进行还原计算。 对短缺年份的径流 可 进行插补延长。 根据工程特性和设计 要求 ,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 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 提出年径流计算成果,经合理性检查,确定径流计算成果。 必要时,分析枯水径流特性,进行枯水(期、月、日)径流分析计算。 必要时,分析并确定丰、平、枯水年径流。 6 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补给方式、水位变化、空间分布、可开采量等情况。 洪水 概述流域暴雨特性、暴 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重现期。 概述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及其时空分布。 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分析并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 , 以及历史洪水 和 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 工程场址设计洪水计算 应 根据资料情况进行说明: 1 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洪水系列年限,采用的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 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 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2 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检查其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说明入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并确定 入库设计洪水 成果。 说明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计算方法,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说明汛期分期 设计 洪水 的 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说明分期时段、洪水系列统计原则,计算分期设计洪水,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 分期设 计洪水的 计算成果。 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说明非汛期分期时段,分期洪水计算方法,基本确定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分析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洪水遭遇情况;说明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方法和采用的典型洪水年份,放大方法,洪水演进参数,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 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 计算成果。 基本确定与供水工程相交的沿线沟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 7 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说明涝区流域特征值、洪水资料 或暴雨资料情况,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情况。 说明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涝区设计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泥沙 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 多沙河流,需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份,设计泥沙系列特征值及年内分配资料。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说明设计断面位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依据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 说明 水位流量关系曲 线推求方法和高水外延方法,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 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断面冲淤变化情况及 采用的 水位流量关系 曲线,分析并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实测水位和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说 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 (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潮水位 )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 对于过海工程,还需说明海流规律、工程沿线水深、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确定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 8 水面蒸发和冰情 说明蒸发皿类型及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实测与插补的蒸发量系列,基本确定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有冰凌危害的河段,说明冰情特征值内容和工 程冰情分析计算内容,分析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提出防冰、排冰措施的建议。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概述设计流域水文、气象 现状以及 站网和站点情况,实测资料情况,已建遥测站位置和通信组网方式。 拟定水情预报方案、遥测站网范围、各类站点数量、通信方式、组网方案、土建工程和设备配置,估算投资。 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 本章 可附以下表: 1 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 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 工程场址及区间)。 3 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4 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 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 其他有关附表。 本章 可附以下图: 1 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 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 3 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 4 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 5 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 过程线图。 6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 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8 其他有关附图。 本章 可附 水文分析专题报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等。 9 4 工程地质 概述 说明前期勘察工作经过及完成的主要成果。 说明项目建议书阶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审查、评估意见。 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本阶段及以前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简述工程所在区域地形地 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 水库区工程地质 简述水库区的地形地貌、地 层 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根据水库区可能渗漏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确定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估算渗漏量,提出防渗处理的建议。 当可能存在岩溶渗漏时,还应考虑岩溶发育的特征、可能产生渗漏的岩溶通道及延伸情况等。 根据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 能浸没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建议。 基本确定水库区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和边界条件,结合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和方式,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根据水库防护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根据水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 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震级和烈度,评价对水工建筑物及震中附近工农业设施 以及 居民的影响。 评价影响水库建设的 其他 环境地质问题。 10 坝(闸)址工程地质 根据各比较坝(闸)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腐蚀性、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坝(闸)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闸)址选择的地质意见。 根据选定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评价不同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宜性,提出坝型 选择的地质意见、建基标准和防渗范围; 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初步分类, 基本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针对存在的地质缺陷,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对于推荐的闸址,除符合 的规定外,还应评价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提出地基承载力及地基加固处理所需的相关地质参数。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评价 泄水建筑物 各比较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地质意见。 对于推荐的泄水建筑物应评价溢洪道堰基、开挖边坡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评价泄洪洞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基本确定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地质意见。 评价推荐 发电 引水建筑物的进、出口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基本确定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提出地基、隧洞围岩支护措施的建议。 对深埋引水隧洞,还应分析地应力、放射性元素、有害气体等对工程及施工影响。 11 厂房与泵站工程地质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地质意见。 对地面厂房,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 对地下厂房,应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 对于泵站,应评价场地地基渗透稳定、抗滑稳定及边坡稳定性等 ,基本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及基坑降(排)水的相关水文地质参数。 基本确定主要岩 ( 土 ) 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通航 与 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 根据各比选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评价推荐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基本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开挖边坡建议值以及地基和边坡处理措施的建议。可研报告编制规程
相关推荐
示意图: 净药材 配 液 煎煮 浸渍 回流 渗漉 过 滤 油、水分离 浓缩(收醇) 溶剂 收膏、分装 浓缩(收醇) 醇 沉 水 沉 过 滤 …………………………………………………………………………………………………………………………………………… 冷 库 ……………………………… 为十万级洁净区 收膏、分装 、浓缩、纯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工序 质量控制点
准确性和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 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过大而爆模,对于较大的基础承台采用φ 12对拉螺杆加固。 . 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拆除模板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结构的棱角。 为 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编号定位,每次使用前清理干净模板并刷好隔离剂,使混凝土达到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洁。 .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位置准确,安装牢固
各项规章或命令者。 K. 托人签到、 刷卡或代人签到、刷卡者。 L. 其它应予惩处情事者。 (2) 惩处种类 A. 免职:免职后永不录用,案情重大者,并得送司法机关侦办。 B. 大过:同年度内累计大过 3 次者应予免职。 C. 小过:小过 3 次换算为大过 1 次。 D. 申诫:申诫 3 次换算为小过 1 次。 E. 警告:警告 3 次换算为申诫 1 次。 功过互抵 从业人员有本规则第
成立项目部起,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牢记安全重于泰山,质量高于一切,进度就是效益的现场管理宗旨,贯切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设备标准,行为规范、施工有序、环境整洁”安全文明施工原则,自觉地接受各级部门的管理、监督,实现全过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监理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组织机构,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编制了 110KV浠水城南变电站工程安全工作方案、施工安 12
二、学习情况 现在是我努力学习的阶段。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公司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行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得我刚到变电站的时候,对站内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因为我学的不是变电运行专业,所以对设备运行管理知识知道的也有限,但是在站长、值长的尽心教导下,我受益颇多。 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我逐渐 熟悉了设备的操作。 尽管我只是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