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内容摘要:
86 由墨桶到墨斗时对于屈服值高,触变性大稠厚的油墨,由印刷操作者借助 传递到墨斗 墨刀 87油墨传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 到。 着墨辊、印版 88平版胶印的一次供水供墨中要发生 次乳化 三 第二部分 89纸张放出水分时会出现 _________现象。 90把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 _________。 91测青色油墨的密度时,在密度计中应装 ________滤色镜。 92测量黄色油墨叠印在青色油墨上的密度时,应选 _______滤色镜。 93纸张从外界吸水时会出现 ________现象。 94着墨系数和匀墨系数之和称为 _______。 95各根着墨辊向印版提供的墨量占印版所获得总墨量的百分率称为 ________。 96要保证套印准确,在印刷之前要对纸张进行 ________。 97 在胶体化学中,把能使溶剂表面张力下降的性质称为 ________。 98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不电离的基团,由此区分为 ______表面活性剂和 _________表面活性剂。 9多色机的叠印效果一般 _______于由单色机印刷的叠印效果。 (高 /低) 100、多色胶印机进行多色印刷时,油墨的叠印属于 _________状态 10橡皮布分为 和。 10给墨行程包括墨斗、 和。 10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的墨量与涂敷在印版上的墨量 X之比叫。 10润湿液的传水发生方式有 和。 10着水辊和印版的 空白部分相接触,辊隙间有 ,当两者分离时,空白部分就涂上了一层水墨。 10长期绷紧在滚筒上的橡皮布,。 10油墨的传递过程为墨桶、 、墨斗辊,传墨辊、 、印版、橡 皮布、承印物等 10作为规范操作要求之一的 必须提倡。 10由墨桶到墨斗时对于屈服值高,触变性大稠厚的油墨,由印刷操作者借助 传递到墨斗。 1油墨传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 到。 11平版胶印的一次供水供墨中要发生 次乳化。 11变形的产生和消失均滞后与印刷压强的施力和撤除,这种变形指的是_______。 第二部分答案 1 紧边 2 表面活性物质 3 红 4 蓝 5 菏叶边 6 贮墨系数 7 着墨率 8 调湿处理 9 表面活性 10 离子型、非离子型 11 低 12湿压湿 13转印橡皮布、衬垫橡皮布 14墨斗辊、传墨辊 15 油墨转移率 16 连续式传水、非连续式传水 17 润湿液 18应力松弛 19墨斗、着墨 辊 20 勤掏墨斗 21 墨刀 22 着墨辊、 印版 23 三 24 滞弹性变形 模拟题 (一 ) 一 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 纸张放出水分时会出现 _________现象 2 把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 _________ 3 测青色油墨的密度时,在密度计中应装 ________滤色镜 4 测量黄色油墨叠印在青色油墨上的密度时,应选 _______滤色镜 5 纸张从外界吸水时会出现 ________现象 6 着墨系数和匀墨系数之和称为 _______ 7 各根着墨辊向印版提供的墨量占印版所获得总墨量的百分率称为 ________ 8 要保证套印准确,在印刷之前要对纸张进行 ________ 9 在胶体化学中,把能使溶剂表面张力下降的性质称为 ________ 10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不电离的基团,由此区分为______表面活性剂和 _________表面活性剂 11 单色胶印机进行多色印刷时,油墨的叠印属于 ________状态 12 测品红色油墨的密度时,在密度计中应装 ________滤色镜 13 测黄色油墨的密度时,在密度计中应装 ________滤色镜 14 多色机的 叠印效果一般 _______于由单色机印刷的叠印效果。 (高 /。印刷原理与工艺试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生产可测性要求
图 3 测试点与器件体间距 测试点与铜箔走线间距 d(见图 4) 推荐 mm( 20 mil) 最小 mm( 15 mil) 图 4 测试点与铜箔走线Test pad Via d d d d 3 间距 测试点与板边缘间距 d(见图 5) 最小 mm( 125 mil) 图 5 测试点与板边缘间距 测试点与定位孔间距 d(见图 6) 最小 5 mm( 200 mil) 图 6
印制电路板(pcb)通用设计规范
三极管 V 槽线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 3mm 范围内尽量不要布置 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的应力损坏。 如下图: 贴片集成电路优先设计在插件元器件面,尽量不要设计在过波峰机面。 对于贴片元件。 相邻元器件焊盘之间间隔不能太近,建议按下述原则设计。 ( 1) PLCC、 QFP、 SOP 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间距≥。 ( 2) PLCC、 QFP、 SOP 与 Chip、 S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