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核心制度内容摘要:

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低 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供应室 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十、特殊检查室 (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 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 ,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各科查对要求 附件: 医疗活动是非常严肃和严谨的行为。 自医师开具处方得到患者应用药物,存在诸多环节。 在执行查对制度时应严格按各科查对要求进行认真查对。 一、 药师“四查十对”: 根据卫生部 2020 年开始执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护士 “四查十 对”: 主要是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 四查: 查医嘱、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十 对: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输血“三查八对”: 主要指为患者输血时需掌握的步骤。 三查:即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 医师交接班制度 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一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和应诊班医师。 一、接班医师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交接班时,力求做到全面、准确。 对于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当日术后病人以及有医疗纠纷隐 患的病人要求床旁交班,并在交接班登记本上据实记录。 二、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人、当日新入院病人、当日手术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登记本,并做好交班准备。 三、交接班登记本必须逐日填写,保持连续性,实行“零”交接班制。 四、接班医师应根据交班医师交代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五、接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示上级医师。 六、因医师转科、轮岗、同一病人的经治住院医师发生变更时,应在上级医师的主持下作好交接班工作,并按规定书写交接班记录。 七、接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谈话告知制度 一、为保证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自觉维护病人合法权益,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防止医疗纠纷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情况,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二、谈话告知的目的: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明白自己做何种检查项目、明白自己如何选择看病医生明白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和影响自己病情转归应注意的事项、知道自己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应该履行的签字手续、知道发生医疗纠纷应当依法解决的相关程序 、知道看病时应遵守的医院诊疗秩序和规章制度、知道看病时应该尊重医护人员诊治权。 三、谈话告知内容包括:入院时谈话、特殊治疗及特殊检查有创性诊疗前谈话、贵重药品谈话、重危病人谈话、手术前谈话、麻醉前谈话、各种会诊后谈话、临床新技术谈话、新疗法应用谈话、临床教学示教谈话等。 四、各种谈话必须由取得医师执照资格的本院医师主持,谈话时患方应当有尽可能多的人参加。 大手术、高风险的治疗和检查必须通知患者家属参加谈话,告知其风险性。 有些疾病不便直接告知患者本人的,或家属有嘱托不让告知患者的可与家属谈话。 消毒隔离制度 一、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二、要求 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协助医院感染科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每病区有一名感染监控护士,检查督促 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不戴戒指上班。 不穿工作服、裤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是高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凡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险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灭菌。 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先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以下情况必须洗手 :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 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等。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应戴手套,并记录。 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洗手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或应用液体皂。 擦手毛巾应一次一用或使用干手器烘手。 不便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无菌容器及敷料钳每周灭菌 1~ 2次,体温计用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