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220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正文内容摘要:

状态不一致时,应告警。 配置零序差动保护,经 100ms固定延时后选相跳闸,经 250ms固定延时后三跳。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应具有电容电流自动补偿功能。 Q/CSG 1100112020 6 线路空充时,差动保护不应降低灵敏度,延时应不超过 30ms。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应具有 CT断线闭锁、 CT 饱和检测及 CT变比补偿功能。 a) CT饱和检测时间应不大于 5ms。 b) CT断线时,应退出零差及断线 相差动功能,同时断线相投入 CT 断线差动保护功能, CT断线差流定值可整定;未断线相电流差动正常投入。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应具有 CRC检测、固定码位检测和帧检测功能。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电流定值按本侧 CT变比计算,对侧 CT变比由装置自动获取。 每套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均可设定线路两侧地址码。 线路两侧装置应互相交换地址码,地址码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差动保护。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功能,如实时记录并累计丢帧、错误帧等通道状态数据,并能进行通讯误码计数,通道中断或误码率过高时应发告警信号。 相间及 接地距离保护 设置三段相间距离和三段接地距离保护,各段可分别投退,各段保护定值应独立整定,且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应独立整定。 距离Ⅰ段应能选相跳闸,Ⅱ段应能经控制字选择选相跳闸,Ⅲ段三跳不重合。 距离Ⅰ、Ⅱ段应可选择经振荡闭锁。 除常规距离Ⅰ段外,为快速切除中长线路出口短路故障,应有反映近端故障的保护功能。 距离保护应具有重合和手合后加速功能,加速段可单独整定或通过控制字选择加速距离Ⅱ段或Ⅲ段。 零序电流保护 配置两段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 a) 第一段固定带方向 —— 零序过流Ⅱ段(或四段式中的Ⅲ段); b) 第 二段方向可投退 —— 零序过流Ⅲ段(或四段式中的Ⅳ段)。 PT断线相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 PT断线相过流和零序过流保护可分别整定。 当 距离保护 和零序过流保护均退出时, PT断线过流保护才允许自动退出。 系统电压恢复过程中,正序电压大于 , PT断线元件延时 500ms 返回,恢复正常逻辑。 三相不一致保护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时,由三相不一致保护跳开三相;保护功能可由控制字选择经零序或者负序电流开放。 过流保护 设置带延时的两段相电流过流保护。 每段相电流过流定值及延时可分别整定。 过流保护经过流保护投入压 板和控制字投退。 重合闸 重合闸可由 保护跳闸接点起动 和断路器位置不对应起动。 重合闸应具备检无压方式、检同期方式和不检方式。 当重合闸采用不检方式时,同期电压 PT断线不应报警。 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该是自适应的,用户可接入任意相间或相电压作为同期电压。 重合闸应具有手跳、母差及失灵保护动作、安全自动装置动作等外部开入闭锁功能,任何时候收到该信号,重合闸即放电。 手合闭锁重合闸应能自动判别。 重合闸启动前,收到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信号,经延时后放电;重合闸启动后,收到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信号,重合 闸不放电。 设置“重合闸方式”转换开关,通过转换开关实现单相重合闸、三相重合闸、综合重合闸和停用重合闸方式的选择。 保护装置内部设置停用重合闸软压板,不设置重合闸单重、三重、综重和停用重合闸方式控制字。 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时间应可分别整定。 在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或停用重合闸时,应“沟通三跳”。 停用重合闸时“沟通三跳”不经控制字及压板控制。 Q/CSG 1100112020 7 220kV 线路两套保护装置的重合闸同时投入时,不应出现二次重合。 重合闸的合闸脉冲宽度应不小于 100ms,以保证可靠合闸。 重合闸充电时间 10s。 重合闸装 置动作后,应能经设定的时间后自动复归。 重合闸装置起动后应能延时自动复归,不满足重合闸条件时应沟通三跳回路。 断路器保护及操作箱 断路器辅助保护 (仅用于旧变电站母差保护不含断路器失灵电流判别的情况) 设置失灵启动功能,其分相判别的相电流元件动作后,输出起动接点,与外部保护动作接点串联后起动失灵。 失灵电流起动 接点 分为分相电流起动接点与三相电流起动接点。 三相电流起动接点当任一相电流起动时即动作。 失灵保护采用分相和三相起动,设置三个分相跳闸开入, 一个三相跳闸开入。 操作箱 两组操作电源的直流空气开关设在操作箱所在屏(柜)内。 操作箱应设有断路器合闸位置、跳闸位置和电源指示灯。 操作箱的防跳功能应方便取消,合闸回路与跳闸位置监视的连接应便于断开,端子按合闸回路与跳闸位置监视依次排列;跳闸回路与合闸位置监视应固定连接,端子按跳闸回路与合闸位置监视依次排列。 为防止保护装置先上电而操作箱后上电时断路器位置不对应误启动重合闸,宜由操作箱对保护装置提供“闭锁重合闸”接点。 操作箱中串接在跳、合闸回路中的断路器机构压力接点前后应引上端子,方便取消。 具有既不启动失灵也不启动重 合的跳闸输入回路( TJF)。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 出口继电器 TJR(启动失灵不启动重合)、 TJQ(启动失灵启动重合)、TJF(不启动失灵不启动重合)、 STJ(手跳)及 SHJ(手合)的起动电压不宜低于直流额定电压的 55%,不高于 70%,启动功率不小于 5W。 断路器位置继电器应监视分、合闸回路,并保证正常运行时分、合闸线圈端电压不大于额定值的 5%。 断路器跳(合)闸线圈的出口触点控制回路,必须设有串联自保持回路,保证跳(合)闸出口继电器的触点不断弧及断路器可靠跳、合闸。 对于单出口继电器,可以在出口继电器 跳(合)闸触点回路串入电流自保持线圈,并满足如下要求: a) 自保持电流不应大于额定跳(合)闸电流的 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 5%。 b) 出口继电器的电压起动线圈与电流自保持线圈的相互极性关系正确。 c) 电流与电压线圈间的耐压水平不低于交流 1000V、 1min的试验标准(出厂试验应为交流 2020V、1min)。 d) 电流自保持线圈 接 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 电压切换箱(插件) 电压切换回路采用保持继电器 ; 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应采用保持继电器接点;切换继电器回路断线或直流消失信号,应采用隔离刀闸常开接点启 动的不保持继电器接点。 8 二次回路 通用要求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的电流回路、电压回路、直流电源和跳闸回路相互独立。 电流回路的走向见附录 A。 双重化配置的每套保护电压应分别取自电压互感器的不同绕组。 双重化配置的每套保护电流应分别取自电流互感器的不同绕组。 双重化配置的每套保护应分别动作于断路器的一组跳闸线圈。 单 套 配置的保护出口跳闸应同时作用于断路器的两组跳闸线圈。 操作箱应采用分相合闸出口,并分别与断路器机构的对应相合闸回路连接。 操作箱跳闸位置状态的监视,应串联断路器辅助动断触点后接入合 闸回路,监视其完整性。 Q/CSG 1100112020 8 操作箱内的断路器操作机构“压力低闭锁重合接点”的转换继电器应以压力低接点闭合的方式接入保护压力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 当断路器操动机构本体配置了相应的压力闭锁回路时,应取消串接在操作箱跳合闸控制回路中的压力接点。 优先使用断路器机构本体的防跳回路。 回路要求 线路保护及重合闸 每套保护分相 跳闸 启动失灵出口宜对应启动一套断路器失灵保护。 每套保护的第一组跳闸出口作用于断路器跳闸线圈,第二组和第三组跳闸出口用于启动失灵。 在线路保护屏上,跳闸出口公共端不应与合闸出口接点公共端连 接在一起。 对双母线主接线重合闸、失灵启动要求如下: 不采用两套线路保护重合闸相互启动方式。 三重方式和综重方式下当有一套保护闭重三相跳闸(如一套保护选为多相故障等)时应闭锁两套重合闸。 双母线主接线形式的断路器失灵保护,应采用母线保护中的失灵电流判别功能。 9 配合要求 对 断路器 和隔离开关的配合要求 配置具备双跳闸线圈的断路器。 220kV断路器应具有分相合闸和分相跳闸回路。 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时间应在 ~ 范围内可整定, 时间继电器应采用高精度时间继电器 ;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信号应自保持 ,并引至端子排;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后应由不同继电器的接点分别跳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 断路器本体应配置防跳回路。 合闸回路采用第一路直流电源。 断路器跳、合闸压力异常闭锁功能由断路器本体机构实现,应提供两套完整独立的压力低闭锁跳闸回路,其电源、继电器和二次回路应完全分开,且两组压力闭锁回路直流电源应分别与对应跳闸回路共用一组操作电源;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压力低禁止合闸回路,应与合闸回路共同采用第一路直流电源;应提供一副压力低禁止重合闸的接点以供操作箱使用。 断路器辅助触点与主触头的动作时间之差应不大于 10ms。 10 保护通道及接口设备 通道 配置 线路纵联保护优先采用光纤通道。 每条线路保护的两个通道应遵循完全独立的原则配置,包括电源、设备及通信路由的独立,以防止单点中断引起两套纵联保护同时退出。 迂回路由的光通信通道可以复用低一级电压等级的光纤通道,但应优先采用同一电压等级的光纤通道。 当线路上没有光纤通道时,两套主保护分别采用一路电力线载波通道。 其高频通道必须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