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方案内容摘要:
测试仪器:发烟器,风速仪, 35mm 照相机或摄像机 检测仪器:发烟器,风速仪, 35mm 照相机或摄像机。 检测方法:按《 HVAC 系统气流流型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用发烟器或悬挂单丝线的方法逐点观察、记录(有条件的话可以拍摄)气流流型,并在测点布置的剖面图上标出流向。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5页,第 12页 测点布置: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选择纵、横剖面各一个,以及距地面高度 、 的水平面各 1 个。 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选择选择纵剖面和工作区高度水平 面各 1 个,以及距送回风墙面 和房间中心处等 3 个横剖面,所有面上的测点间距均为~1m。 乱流洁净室选择通过代表性送风口中心的纵、横剖面和工作区高度的水平面各 1 个,剖面上测点间距为 ~,水平面上的测点间距为 ~1m,两个风口之间的中线上应有测点。 检测应在空气净化调节系统或层流净化装置正常运行并使气流稳定后进行。 按《风速检测规程》检测送风口或层流净化装置的风速符合规定要求。 检查压差表读数,确认洁净室压差符合规定要求。 用发烟器在规定的测点以及“典型位置”(产品或原料在工作 环境中暴露的上方及四周等)释放可见的烟雾,并随气流形成可见的流线。 用发烟器或悬挂单丝线的方法逐点观察、记录(有条件的话可以拍摄)气流流型,并在测点布置的剖面图上标出流向。 当烟雾流过“典型位置”时拍摄下流线。 烟雾应能够流经这些“典型位置”,而不因空气的湍流造成回流。 否则应对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设备位置或物料摆放位置进行调整。 在操作人员进入层流保护区内进行操作时摄下流线。 操作时烟雾应不会回流到“典型位置”的任何一点,否则必须建立防止污染的规程或措施。 确认所产生的湍流是否会将污染物从其它地方携带 到流水线的关键操作点。 如果能,调整气流以得到最小的湍流并迅速清洁。 如果不能防止湍流,则必须建立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如在灌装设备上使用散流器)。 可接受标准 :应绘出气流流型图,并对流型图进行分析解释。 将气流流型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3。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测试内容包括:风量测定及换气次数计算、房间静压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5页,第 13页 差、温湿度测试、侵入粒子测定、自净时间测定等。 风量测试 进行风量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空调系统能够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风量。 测试仪器:热球式风速仪或风量罩。 测试方法:按《 HVAC 系统风量测定标准操作程序》测定送风口风量。 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 其中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距地面 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取距送风面 的垂直截面。 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应大于 2m,测点数应不少于 10 个,均匀布置。 检测仪器可选用热球风速仪。 对于乱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 对于安装过滤器的风口,根据风口形式可选用辅助风管,即用硬质板材做成与风口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 2 倍风口边长的直管段,连 接于过滤器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 6 点均匀布置测点,用热球风速仪测定各点风速。 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确定风量。 送风口平均风速 各测量点风速之和测量点数 送风口风量 平均风速 风口通风面积( / ) ( / ) ( )m h m s m3 2 3600 可接受标准:(见下表) 洁净室 系统实测风量 总实测新风量 各风口的风量 乱流洁净室 在设计风量的100%~ 120%之间 在 设 计 新 风 量 的90%~ 110%之间 在各自设计风量的85%~ 115 之间 层流洁净室 在 设 计 新 风 量 的90%~ 110%之间 风量测试结果记录于附件 14。 换气次数的计算 根据测得的送风量、房间容积计算换气次数的目的是确认洁净室换气次数能否达到标准要求的换气次数。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5页,第 14页 计算方法: n 换气次数(次 /h) 式中 L1, L2,„„ Ln 房间各送风口的送风量 A 房间面积 H 房间高度 可接受标准:应符合洁净室设计要求。 将计算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4。 房间静 压差测定 在风量测定后进行房间静压差测定的目的是查明洁净室和邻室之间是否保持必须的正压或负压,从而知道空气的流向。 测试仪表:倾斜式微压计或微压表。 测定方法:按《洁净区压差检测控制程序》进行检测。 将 U 型管或微压表安装在墙壁上,可随时观察压力变化情况,并读数记录。 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和层流系统应处于连续的运行状态。 为避免压力出现不必要的变化,测试状态应固定,并应从平面上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测定。 洁净区所有的门应关闭,测试时不允许有人穿越房间。 可接受标准: 相邻不同级别空间的静压差绝对值应 ≥ 5Pa( ) 洁净级别要求高的区域对相邻的洁净级别要求低的区域呈相对正压。 洁净室与室外的压差应≥ 10Pa( 1mmH2O)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件 15。 根据测定结果调整空调系统,使各房间静压差符合设计标准要求。 侵入粒子测定 进行侵入粒子测定的目的是确认是否有未经过滤的空气通过敞开的大门通道或砖墙、天花板的结合处和裂缝处侵入洁净室。 n h L L LA H n(次 )/ 1 2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5页,第 15页 测试仪表:悬浮粒子计数器 测定方法:按《洁净区侵入粒子测定控制程序》进行检测。 测量洁净室四周外接近要评估的墙面和门口处的粒子浓度。 直径≥ 的粒子浓度应超过 3500000 个 /m3,否则应释放气溶胶使粒子浓度增加。 用每分钟 20cm 的速度,在离表面 15cm 处对建筑内表面结构连接处进行扫描,检查裂缝部位的侵入粒子浓度。 测量大门内侧 25cm 处的空气中的粒子浓度,检查门口处的逆向气流。 检查其它与外界连接处的侵入粒子浓度。 打开和关闭洁净室门后重复上述试验。 可接受标准: 无结构连接泄漏 通过大门的侵入粒子浓度不应超过测得的室外粒子浓度的 %。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件 16。 根据测定结果调整空调系统,使侵入 粒子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自净时间测试 进行自净时间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系统在受到来自内部的污染后恢复标准要求的洁净度的能力。 测试仪器:发烟器,悬浮粒子计数器 测试仪表:发烟器;悬浮粒子计数器。 测试方法:按《洁净室自净时间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洁净室自净时间的测定应在洁净室停止运行相当时间,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大气尘浓度时进行。 如果要求很快测定,可用发烟器人工发烟。 以大气尘浓度为基准时: 先测出洁净室内浓度( N0)。 立即开机运行,将悬浮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放在工作区高度上,定时(如每 分钟 )读数,直至浓度达最低限度( N)或符合相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为止,这一段时间即为实测自净时间。 以人工发烟(如发巴兰香烟)为基准时: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5页,第 16页 应将发烟器放在离地面 以上的室中心点,发烟 1~2 分钟即停止。 1 分钟后,在工作区平面的中心点测定含尘浓度( N0),作为基准。 立即开机运行并计时,定时(如每 分钟)读数,直至浓度达到最低限度( N)或符合相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为止,以这一段时间为实测自净时间。 由测得的开机前的原始浓度或发烟停止后 1 分钟的污染浓度 (N0)、室内达到稳定时的浓度 (N)和实际换气次数 (n), 查附图 1 得出计算自净时间。 实测自净时间应不大于计算自净时间得 倍。 可接受标准 :自净时间应不超过 2 分钟,或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要求。 将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7。 房间温湿度测定 进行房间温湿度测定的目的是确认 HVAC 系统具有将洁净厂房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的能力。 温、湿度测定应在风量风压调整后进行。 测试仪器: 1. 温度测定仪器: 1/10 分度水银温度计(室温波动范围≥177。 ℃时)、1/100 分度水银温度计或热敏电阻式数字测温仪(室温波动范围 177。 ℃时) 2. 相对湿度 测定仪器:干湿球温度计(相对湿度波动范围≥177。 %时)、氯化锂电阻式数字型测湿仪(相对湿度波动范围 177。 %时) 测点分布:温度、相对湿度的测点应放在工作区或洁净室的中心点。 测定方法:按《洁净区温湿度检测控制程序》进行测定。 测试应空气平衡结束后进行。 在温、湿度计、热电偶和记录仪等在测试前应经校正合格。 测试前,空调系统连续运行 24 小时以上,所有照明设施也应在测试前 24 小时全部打开。 测量和记录温度、湿度应按不同的房间、测点不同的要求进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 监测记录频率: 验证时,每个房间的每个测量点, 1 次 /小时。 对有恒温要求的场所,根据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的要求,测定宜连续进行 8~ 48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5页,第 17页 小时,每次测定间隔不大于 30 分钟。 室内测点分布: 送、回风口处; 恒温工作区内有代表性的点(如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室中心(没有恒温要求的系统,温、湿度只测此一点); 敏感元件处。 所有测点宜在同一高度,离地面。 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布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 测点距外墙表面应大于。 测点数的确定: 波动范围 室面积≤ 50m2 每增加 20~ 50m2 177。 ~177。 2℃ 177。 5~177。 10%RH 5 增加 3~ 5 ≤ 05. ℃ ≤ 5 %RH 点间距不应大于 2m,点数不应少于 5 个。 标准:空调系统在规定的运行期间和装有加热器的情况下,在全年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应能够将洁净厂房温度维持在 18~ 26℃、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或根据产品需要指定的温度范围。 在洁净厂房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结果超出规定的范围,应及时检查原因,必要时对空调系统进行调 整。 洁净厂房温湿度的检测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对空调系统进行的调整应记录归档。 可接受标准:应符合洁净室设计标准中对温湿度控制的要求。 将温度、相对湿度监测及评价结果分别记录于附件 18。 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的预测定 在按《工作间清洁消毒程序》对各工作间清洁消毒后,对洁净室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进行预测定,以便在测定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空气平衡及房间消毒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为最终的环境评价做准备。 测定仪器:悬浮粒子计数器,离心式浮游菌采样器 编 号: 版本号:。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方案
相关推荐
米,分布一般是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丘陵平地。 各项水文、气象资料如下: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 平均相对湿度 79% 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风速 风荷载机 夏季主导风向 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 北风 最大积雪厚度 15cm 地形地貌 郴州市处于南岭山脉东段和罗霄山脉南段的交汇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为山丘地区,群山集结,间有丘陵和盆地。 属罗宵山系的诸广山
,≥ 10分钟干热灭菌。 灭菌后做无菌检查,应符合规定。 第 6 页 共 11 页 文件名称 冻干粉针剂车间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JBZYZ004A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每瓶用 20ml内毒素检查用水荡洗后做内毒素检查, 应≤。 ,应符合规定。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取胶塞 40只,加入 100ml内毒素检查用水震荡后,做细菌内毒素检查,应≤。 菌种
不合格 灌装 机组件 湿热灭菌记录 -图线 灌装 机组件 湿热灭菌记录 -数据 操作人: 复核人: 操作日期 /时间: PPCV0060801 19/54 将 清洗包装后 的 灌装用容器具 ,放入机动门脉动真空灭菌器内进行灭菌。 设定温度为 121℃ ,灭菌时间为 30 分钟。 . 灭菌柜编号 程序设置 Value 数值 确认 . 程序编号 □ 正确 □ 不正确 脉动次数 □ 正确 □ 不正确
带 ,组员和组员之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 而且有的时候在生产现场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 人员管理方面 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紧张感缺乏,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策划一下整顿,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培训计划。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以后发展的需要。 三、 从公司整体方面,我有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的工作质量职责制度。 对公司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明确规定各部门和个人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