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内容摘要:

洗菜;学习切、拌、烧、炒、煮、煎、蒸等制作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炊具。 吃着自己亲手烹饪的各种“美味佳肴”,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无比快乐。 我们可以把劳动与技术教育融于其 中,以野炊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烹饪,学做家务的兴趣,设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 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寓于活动之中。 (参考《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 2 第 52 页) 将多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获得了成长的快乐蕴藏其中,让野炊成为学生的最爱。 随着野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在不断地加深,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为今后的独立生活积淀了体验,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每个学校都有许多传统的活动,如果将它们与劳动与技术教育整合,老枝发新芽,大有可 为。 三、 换一换 , 调换 与当地资源不相匹配、难以操作的内容 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泥工”这一项目,看似简单易行,但实际操 作起来,就存在许多问题。 当地缺乏像宜兴那样的紫砂泥。 教材中所需要的陶土 缺乏。 农村中的自然泥,含有杂 质多,受污染的多,且粘性不足,易干,干后易裂、易碎。 还所用的橡皮泥数量少,价格高,也不宜制作稍大的物品。 彩面泥更需要专门技术制作,且不适合做精细东西,价格昂贵。 泥工材料来源 以前的河堤下虽有乌金泥(粘性大,且有一定硬度,干后发亮,故名乌金),但现在早就 难觅踪迹。 我 们可以将其换成橡皮泥等材料,也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制作效果。 作品制作后难以保存。 半成品易干、易碎,不宜长久保存。 如需长久保存,必须进行 烧制或专门的保存室。 这对一般学校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知道,一座烧制炉,那可价格不菲。 与其最后成为一抔泥土,难以保存,不如改做其他项目。 如让学生学着用白面、米粉制作一些常见的点心、糕点等,将手工制作与食品制作相结合 (当然得注意食品卫生 )。 制作泥工需要专门的工具,这也是难以制作和购买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常 用的点心制作工具,提高制作效率。 教材不是圣经,我们完全可以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实际,进行 调换,为我所用。 [例七 ]秋天的名片 —— 叶贴画 对“纸工”部分,可删去改成“叶贴画”。 农村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木。 秋天一到,树叶变黄,一片一片从树上轻轻飘然落下来。 以往这些树叶只能作为垃圾处理掉,可它们是叶贴画的好材料。 这些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同学们采集来千姿百态的各色树叶,先分组集思广益,构思草图,再合作制作。 有的制作“水底世界”,各种树叶成了灵动的鱼儿,水草是那细长的柏枝;有的制作可爱的金鱼,那红红的枫叶,成了漂亮的鱼尾;有 5 的制作小鸟,自由飞翔在蓝天里? ?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树叶贴画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例八 ]小小书签 也可将纸工删去,增加制作小书签这一内容。 在书签制作过程中,鼓励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可用厚薄不一的纸张、易拉罐壁料、薄木片等。 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式,如粘贴、刻压、编织、剪纸等。 可设计出形态各异,如盛开的桃花;飘零的树叶;粗大的萝卜。 还有蝴蝶状、星星样、小鱼形、苹果貌、小房项等。 同时,激励同学们发挥大胆的想像,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着小小的书签。 如添加一朵朵小花,系上一根根穗条,粘上一条条花边,精心设计,细心 装扮,使书签更加惹人喜爱。 在书签上可书写与读书有关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或表现诗词意境的,或摘录优美句段。 这样制作而成的书签就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制作出来的一枚枚与众不同的书签,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创造的快乐。 这远比按部就班的纸工制作有趣得多。 四、 改一改,改编教材的设计思路,发挥教材的最优化 教材中的“ 种植 ”项目,要求认识 常见的观赏性植物 ,进行 花卉种植 、 小花圃的管理。 根据季节和学校的条件,选择 1~ 2 种常见的花卉进行种植, 如菊花的栽培 (选种、扦插、打头、修剪、留蕾、支撑 )、水仙的水培等,并对花 卉进行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 我校则根据地处农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种番茄和大蒜等常见蔬菜。 [例九 ]学种番茄 番茄是一种常见蔬菜,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在离学校不远的赵庄村,就有许多种植番茄的蔬菜大棚。 当地农民靠种植番茄发家致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家住赵庄的殷惠惠老师,也耳濡目染,从父母那里学到了一手种植番茄的技术。 殷老师就发挥自身的这一特长,指导同学们了解番茄,学习利用扦插法种植番茄。 同学们来到学校的梅形花圃中,挖坑、放苗、培土、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同学们一有空,就给 苗儿 除草、搭架绑蔓、整枝打杈、去掉老叶、防治病虫害等。 通过种植,才知 “樱桃好吃树难栽”,要想种 好番茄,决不是一种轻而易举之事。 通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不辞辛劳,番茄终于由小变大,由青泛红。 当同学们品尝着一只只亲手种植的番茄,心中无比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