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实用技术内容摘要:

: 1.体型外貌是一个品种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高低的主要依据,因此,选择的种鸭必须具有本品种的固有特征,同时更应侧重于经济类型的选择。 ( 1)种公鸭的选择:头大、颈粗、胸深而突出,背宽而长,嘴齐平,眼 大而明亮,腿粗而有力,体格健壮,精神活泼,生长快,羽毛紧密,有光泽,性欲旺盛。 ( 2)种母鸭的选择:以产蛋为目的,选择的母鸭应体长而丰满但不肥胖,嘴长,眼大而灵活,头稍小颈细长,腿粗壮,两腿间的距离宽,胸部深宽,臀部丰满下垂而不擦地,尾部宽扁齐平,走路稳健,觅食力强,羽毛细致,麻鸭的 斑纹要细。 如果以产肉为目的,应选择体长,背宽,胸深而突出,羽毛丰满,行动迟缓,性情温驯,生长快的鸭子。 2.根据生产力进行选择 ( 1)产蛋力 产蛋力同鸭的成熟期和换羽期的早晚、蛋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一般开产日龄早,换羽迟,蛋型大,产蛋持续时间长,产蛋力就高,相反,产蛋力就低。 ( 2)产肉力 产肉力是肉用型鸭选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体重、生长速度、肥育能力和肉的品质等。 因此,选种时应选同群中生长最快,体重较大,并符合本品种特征者为好。 ( 3)繁殖力 鸭的繁殖力通常指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鸭的成活率等。 繁殖力 的高低与经济效益关系密切,繁殖力高则经济效益大,反之则低。 三、鸭的繁殖技术 1.鸭的适配年龄 公鸭的适配年龄鉴于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为 5~ 8 月龄。 这期间公鸭精力旺盛,母鸭繁殖力也强。 2.公、母鸭配比 如果采用本交方法,一般采用群配法。 但要求公母比例一定要适当,公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受精率。 公母配比大致如下: 肉用型鸭 1: 4~ 8;兼用型鸭 1: 8~ 12;蛋用型鸭 1: 20~ 25。 3.种鸭利用年限 种母鸭一般是每二年至三年更换一次,因为第一年产蛋量最高,次年下降 10~ 15%,第三年再下降 15~ 25%,三 年以上鸭所产的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雏鸭发育不好,死亡率也高,所以,到第四年母鸭应予淘汰。 肉用种母鸭的利用年限应比蛋用鸭短,一般至三年予以淘汰。 蛋用种公鸭的配种年限一般为 2~ 3 年;肉用种公鸭一般为 1~ 2 年。 四、杂交利用 商品鸭可以采用经济杂交的方法生产。 如公番鸭和母家鸭杂交生产的骡鸭,杂交优势率颇为明显。 第四章 鸭的营养与饲料 一、鸭的营养需要 养鸭业的目的就是通过饲料给鸭提供平衡而足够的营养物质,使之转化为可供人类食用的鸭肉和鸭蛋。 饲养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这些营养物质对鸭维持生命活力、生长发育、产蛋和长肉各有不同的重要作用。 1.能量 鸭的一切生理活动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鸭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可以消化的淀粉和糖水,也称无氮浸出物;二是粗纤维。 鸭消化纤维的能力低于家畜,因此,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以 4%为宜,粗纤维过高则影响消化,降低鸭的生产性能。 脂肪可供给大量的能量,其产热量是等量碳水化合物的 倍。 此外,脂肪是鸭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而且,脂肪又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它能促进维生素 A、 D、 E、 K 及胡萝卜的吸收和作用。 在各种脂肪中,特别是在植物性油脂中,含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叫亚油酸,它是鸭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亚油酸不足时,雏鸭生长缓慢,易患脂肪肝和呼吸道疾病;种鸭产蛋量低,孵化率下降。 2.蛋白质 蛋白质是鸭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如果饲料中缺少蛋白质,会造成雏鸭生长缓慢,产蛋鸭体重逐渐下降、消瘦,产蛋率下降,蛋重降低或停止产蛋。 同时,鸭的抗病力降低,影响鸭体的健康,会继发各种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蛋白质的品质 是由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目前已知饲料中氨基酸种类有 22 种。 为了有效地利用蛋白质饲料,在配合鸭的日粮时,可采用多种饲料搭配的方法,将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配合使用,使饲料中氨基酸达到平衡,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水分 水是鸭体及鸭蛋的主要成分,水分参与生理活动的全过程。 鸭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输送和吸收,废物的排除,体温的调节等都依赖水分的作用。 鸭如果饮水量不足,会导致食欲下降,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降低,肉鸭生长缓慢,蛋鸭产蛋量减少,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各种饲料虽然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如:青绿多汁饲料含 有 75%~ 95%,粗饲料含有 15%~ 20%,精饲料含有 9%~ 14%,但仍不能满足鸭体的需要,所以,必须把水作为营养物质对待,经常供给充足的饮水。 4.维生素 维生素的功能是调节新陈代谢过程,它与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鸭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少,但对维持各项机能均有重大影响。 鸭所需的维生素有13 种,根据其特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 A、 D、E、 K;水溶性维生素有 B B泛酸、烟酸、 B胆碱、生物素、叶酸、 B12。 鸭日粮中可不必提供维生素 C,因为鸭体内能自行合成。 目前所用的各种饲料,除青饲料外 ,所含维生素不能满足鸭的需要因此,养鸭场要保证青 绿饲料的供给,或使用维生素添加剂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5.矿物质 矿物质在饲料中以有机盐或无机盐类的形式存在。 根据各种矿物质在体内含量多少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如钙、磷、钠、氯、硫、镁、等占鸭体重 %以上的称常量元素;而铁、铜、锌、锰等元素占鸭体重 %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钙是骨骼和蛋壳的主要成分,鸭日粮中钙的需要量:雏鸭为 %~ 10%;种鸭为 %~ %。 钙在一般谷物、糠麸中含量很少,要注意补充。 磷能促进骨骼形成,在碳 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细胞重要成分的组成和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一般日粮中磷的需要量为 %~ %。 谷物籽实、饼类,特别是糠麸中含磷较多;而豆科植物、青饲料和粗饲料等含钙多于磷。 氯和钠通常以食盐的方式供给,具有维持机体内的水分代谢和渗透压平衡,刺激食欲,提高饲料适口性等作用。 日粮中补充食盐时,要考虑鱼粉的含盐量,含盐量过多易引起食盐中毒。 食盐以不超过日粮的 %为宜。 锰是鸭生长、繁殖和防止脱腱症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日粮中缺锰,腿骨粗薄,孵化率降低。 日粮中都必须添加一些。 此外,铁、铜、锌 、碘、硒、钴等元素都是鸭不可缺少的,在日粮中都必须适当添加。 二、鸭的饲料 1.能量饲料 凡干物质中含粗粮蛋白质低于 20%,粗纤维不足 18%的饲料都属于能量饲料,主要包括谷食类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块根、块茎类及其加工副产品。 能量饲料是啊鸭日粮中用量最多的饲料,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无氮浸出物占干物质的 70%~ 80%,但蛋白质含量偏低,能量蛋白质比例不符合鸭的营养要求,粗灰分中磷不钙多,维生素含量因品种而差异很大。 ( 1)玉米 玉米含大量优质淀粉,代谢能高,可达 ~ 兆焦/公斤,且适口性好,易消 化。 在配合饲料中玉米的需要量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而定,在一般情况下,玉米的用量占日粮的 30%~ 65%。 ( 2)小麦 小麦富含淀粉,且易消化,能量价格仅次于玉米,含粗蛋白质 13%左右,其氨基酸组成比玉米、大米的好。 缺点是缺乏维生素 A、 D,无机盐少,粘性大。 在鸭的配合饲料中小麦的用量,以配合饲料的类型而定,一般用量为 10%~ 30%。 ( 3)大麦 大麦的能量价值比玉米和小麦低,重要原因是有一层粗纤维很高的种子外壳,粗纤维可达 8%,所以代谢能只约 兆焦 /公斤。 但大麦的蛋白质含量不玉米高,约为 12%,尤其含氨 基酸较多。 ( 4)稻谷、糙米、碎米 稻谷、糙米、碎米对鸭的营养价值和玉米相近,在盛产稻谷的地区,可用糙米、碎米代替部分玉米。 2.蛋白质饲料 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 20%以上的饲料称为蛋白质饲料。 这类饲料除蛋白质含量高外,还具有能量思量的特性,即其干物质中粗纤维一般含量较低,有机体易消化,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值高。 ( 1)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豆饼 豆饼是鸭鸭常用的最优良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粗蛋白质在 40%以上,含赖氨酸较多,其用量可占日粮的 10%~ 25%。 花生饼 花生饼的营养价值与豆饼相近,但容易 发霉变质,储藏是应注 意干燥通风。 其用量可占日粮的 10%~ 20%。 菜籽饼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含有毒物质黑芥素与白芥素,需加热至 100℃ ,才可以,用量不宜超过日粮的 5%。 (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鱼粉 它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 50%以上,但用量应由含盐量而定,不能盲目使用,用量过多易造成食盐中毒。 肉骨粉、血粉 经高温处理的肉骨粉含有 50%以上的蛋白质,血粉含蛋白质 79%以上,但适口性较差,一般用量不超过 5%。 另外,还有矿物质饲料、青绿多汁饲料、饲料添加剂等,这些都是鸭生长可缺少的物质 ,但要适量。 三、鸭的饲喂方法 饲养方法同样关系到鸭群的体质、食欲、采食量、生产力和饲养的利用率。 1.控制饲喂 控制饲喂是将鸭的日粮分成几份,按时分几次投喂。 由于定时喂,可以养成条件反射,保持鸭的食欲,减少饲料浪费,便于经常了解食欲和健康情况。 但定时喂料在料槽不足的情况下易造成强弱和生长不匀现象。 2.充分饲喂 又称自由采食。 此法可减少饲喂的工序,保持鸭群安静,采食均匀,这对饲养雏鸭和商品肉鸭有效,可使雏鸭和商品肉鸭生长快且均匀。 但对青年鸭或产蛋鸭,易造成过肥,不仅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也减少种鸭的 产蛋率。 3.限制饲喂 限制饲喂就是有意识地控制鸭的喂料量,并限制日量中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或限制饲喂的时间。 其好处是: ① 节约饲料,提高了饲料报酬,降低了生产成本; ② 适当延迟性成熟,开产种鸭产蛋整齐,蛋重大,提高了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 ③ 使产蛋高峰过后的产蛋率下降缓慢; ④ 提高产蛋阶段的饲料转化率,由于限饲,种鸭体重减轻,这样用语维持需要的饲料减少了; ⑤ 如果是饲养种鸭,则可防止公鸭过肥,提高了公鸭的受精率。 第五章 鸭的饲养管理 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本章着重介绍樱桃谷 SM3 大型 父母代种鸭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期 (4~ 18 周 )的饲养管理 1.育成期的重要意义 育成期的目的是保持鸭群的增重尽可能接近目标体重,因体重过高过低都有害于鸭群后来的产蛋量和受精率。 每日饲喂量应由鸭群体重与目标体重相差的情况来定。 2.检查体重及限制饲喂的方法: 28 日龄的早上饲喂前,每一栏各称公、母鸭 10%,计算每栏鸭的平均体重,并与育成期体重曲线比较,然后按每栏所需饲料量给料。 以后每周的第一天检查体重一次,按实际体重与目标体重的差决定本周的饲喂量,此饲喂量一周不变,以确保鸭群体重尽可能接近目 标曲线。 如果 28 日龄体重偏低,则用第 28 日龄的喂料量喂至第 35 日龄。 如果 28 日龄体重偏高,则用第 21 日龄的喂料量喂至第 35 日龄。 如果 28 日龄体重与目标体重一致,则用第 25 日龄的喂料量喂至第35 日龄。 第 35 日龄早晨喂料前,公母鸭再次抽测体重,并与目标体重比较,若达到目标则喂料量不变,低于目标则增加 5~ 10 克饲料,高于目标则继续观察一周后仍高于目标就减少喂料量 5~ 10 克。 注意事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饲喂鸭子,按每栏分别称料,然后投放入饲料槽内或均匀撒在室内垫草上或运 动场上,让每一只鸭都能同时吃上饲料。 育成期的喂料每日一次,但任何时候都不能缺水。 如果母鸭体重符合目标,而公鸭体重过低则稍微增加饲料以保证公鸭体况,而不过份提高母鸭体重。 3.分性别育成 在种鸭育成期间,准确地控制体重是获得最佳种鸭饲养效果的关键之处。 樱桃谷 SM3 的公鸭是从遗传性能和胴体特性角度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一个杂交种系。 母鸭是从产蛋能力的角度而选育出来的一个杂交种系。 因此,公鸭和母鸭相比,在潜在体重方面有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