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制度的调查与思考内容摘要:

难以得到经费的支持制约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如因 交通车辆紧缺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错过调查收集证据的最佳时机,使整个办案过程处于被动。 由于没有专门的行政执法经费,执法检查时发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因为费用得不到保障,无法继续下去,只好草草处理了事。 要开展各项工作不得不进行执法成本的核算,有时工作做得越多,执法单位的经费负担就越沉重。 对政府权威的影响。 当前,违章占地、违章建筑、地质灾害等频发,由此引发纠纷增多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级党委、政府对行政执法管理越来越重视,一再强调依法行政,加强管理。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国家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行政执法,这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行政机关做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行政机关处理和化解。 行政机关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愈发展,法制化的进程愈加快,依法行政愈要加强。 把依法行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对行政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做好各项行政执法工作,一个首当 其冲的事情就是解决行政执法经费保障问题。 行政执法人员经费、办公办案经费得不到保障,行政执法人员不安心于工作,办公场所简陋,办案装备落后,不能保障行政执法工作的廉洁和高效,影响到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主题落到实处,影响政府权威。 对社会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许多重点工程纷纷上马或加紧施工建设,行政执法的作用就进一步凸现出来。 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加强效能建设,如在技术论证与行政许可方面可以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求行政机关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加快建设而加剧违法现象,而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案件预防和查处力度,科学合理 保护和开发资源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护航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执法管理,不但难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难以有效地协调社会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难以根治违法行为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行资源的统一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就无法落实。 作为行使这一职权的行政执法队伍,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行政执法办案经费短缺,行政执法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经费,执法宣传、执法巡查、办案、清障拆违等各项工作都缺乏专项的行政执法工作经费,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渠道, 缺乏必要的执法办案装备、工具。 一些行政执法机构甚至暂时靠占用其他管理费解决大部分支出的,经费来源没有保障,更有很多执法机构因经费没有出处而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这不但与行政执法队伍所担负的责任不相适应,也违背了行政执法部门收取预算外费用的初衷。 行政执法经费无法保障让行政执法部门的正常运转受到严峻的考验,一些基层行政执法部门交不起邮费、话费曾出现停电话等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办案的现象。 由于经费有限,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当事人上门催办案件,一些当事人到处越级上访,甚至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情形时有发生。 如 果连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的执法经费保障都无法落实,那么,还谈何执法。 这既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又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对行政合理性的影响。 一些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自由裁量权不符合法律目的,没有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管理背后的利益推手或者说是利益驱使。 不可否认,在一些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仍存在着行政执法人员工资福利与行政执法罚没收入相挂钩问题。 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一些行政机关逐利而争事、无利而推诿。 要么越位、错位乱作为,要么缺位、空位不作为;直接导致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问题的屡禁不止;直接导 致法律、法规普遍规定的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制度的真正落实。 行政机关“热衷”(或者说不得已)与民争利,不仅丧失了公共属性,影响政府形象,有损政府信誉,而且势必会增加社会风险。 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对行政公平公正的影响。 按照现行体制,当前实行的行政执法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