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经、纬度 记录 精确至 ”,平面坐标和高程 记录 精确至。 天线高 量 取 精确至。 ** ******** 4 RTK 平面 控制 点 测量 测绘信息网 : RTK 平面控制 点 的 点位选择 要求 参照 CJJ 73 执行。 RTK 平面控制 点 的埋石 参 见附录 B。 RTK 平面 控制 点 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 表 2 规定。 表 2 RTK 平面控制 点 测量 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相邻点间 距离 ( m) 点位中误差( cm) 边长相对 中误差 与 参考 站的 距离( 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一级 ≥ 500 ≤177。 5 ≤ 1/20200 ≤5 ≥ 4 四等及以上 二级 ≥ 300 ≤177。 5 ≤ 1/10000 ≤5 ≥ 3 一级及以上 三级 ≥ 200 ≤177。 5 ≤ 1/6000 ≤5 ≥ 2 二级及以上 注:。 参考 站 RTK 测量 一级控制点 需更换参考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 2次。 网络 RTK 测量各级 平面控制 点 可不受 流动站到 参考 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 服务 范围内。 测绘信息网 : RTK 平面 控制点坐标的测定 RTK 控制点 平面坐标 测量时 , 流动站采集 卫星 观测数据, 并 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 参考 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 通过 坐标转换 方法 将观测 得到 的 地心坐标 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 平面坐标。 在获取测区 坐标 系统 转换参数 时, 可以 直接 利用已知的参数。 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己 求解。 地心坐标系( 2020 国家 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 如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1980 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 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 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 采用 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RTK 平面 控制点 测量 参考 站 的 技术要求 ( 1) 采用网络 RTK 测量时, CORS 网点的设立 要求 按 CH/T 20202020 执行。 ( 2) 自设 参考 站 如 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 对中 的观测墩。 ( 3) 自设参考 站 应 选择在高一级控制点上。 测绘信息网 : ( 4) 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 参考 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 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 参考 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 5)选择无线电台通讯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免串频。 ( 6)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 ** ******** 5 ( 7)应正确设置 参考 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 接收机 天线高 等参数。 RTK 平面 控制点 测量 流动 站 的 技术要求 ( 1)网络 RTK 测量 的 流动站 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 2)网络 RTK 测量流动站应在 CORS 网的有效 服务 区域内进行,并实现 数据与服务控制中心的通讯。 测绘信息网 : ( 3)用测量手簿设置流动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 收敛精度,设置与 参考站的通讯。 ( 4) RTK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 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 观测。 ( 5) 观测 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 , 当 长 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 6) 每次观测之间 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测绘 信息网 : ( 7) 每次作业 开始与 结束前, 均 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 8) RTK 平面 控制 点 测量平面坐标转换 残差应 ≤ 177。 2cm。 ( 9) 测量 手簿设置 控制 点 的 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 应 ≤ 177。 2cm。 ( 10) RTK 平面 控制 点 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 20个, 各次测量 的 平面 坐标较差应 满足 ≤ 177。 4cm 要求后 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 11) 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 1015min,然后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RTK 高程控制 点 测量 RTK 高程控制 点的埋设一般与 RTK 平面 控制 点同步进行 ,标石可以重合。 RTK 高程 点 控制 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 表 3 规定。 表 3 RTK 高程 控制 点 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高程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 ( 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五 等 ≤177。 3cm ≤5 ≥ 3 四等 水准 及以上 注:。 RTK 高程控制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 参考 站距离的限制,但 应在网络有效 服务 范围内。 RTK 高程 控制点 高程 的测定 测绘信息网 : RTK 控制点高程的测定 , 是将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流动站的高程异常 可以采用数学拟合方法、 似 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 内插 等 获取。 当采用数学拟合方法时,拟合的 起算点 平原地区 一般不少于 6 点 , 拟合的 起算 点 点位应均匀分布于测区四周及中间,间距一般不宜超过 5km, 地形起伏较大时,应按测区地形特征适当增加 拟合的 起算点数。 当测区面积较大时,宜 采用 分区拟合的方法。 ** ******** 6 RTK 高程 控制点 测量 参考 站 的 技术要求 ,参照 执行。 RTK 高程 控制点 测量 流动 站 的 技术要求 ,参照 中( 1)至( 7)款执行。 RTK 高程 控制点 测量高程 异常 拟合 残差应 ≤ 177。 3 cm。 RTK 高程 控制点测量 设置 高程收敛精度应 ≤ 177。 3cm。 RTK 高程 控制 点 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 20个, 各次测量 的 高程 较差应 满足 ≤ 177。 4cm 要求后 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当采用 似 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 内插 测定高程时 ,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内符合精度应小于177。 2cm。 如果当地某些区域高程异常变化不均匀, 拟合精度 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 无法满足高程精度要求时, 可 对 RTK 测量大地高数据进行后处理 或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补充。 成果数据处理与检 查 测绘信息网 : RTK 控制测量 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 内外业检 查。 RTK 控制测量 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内存卡 或 测量手簿,记录项目及 成果 输出包括下列内容: ( 1) 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 2) 参考 站点名(号)、流动站点名(号); ( 3) 参考 站、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 ( 4) 参考 站发送给流动站的 参考 站 地心 坐标、 地心 坐标的增量; ( 5) 流动站 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 ( 6) 流动站的 地心 坐标、 平面和高程成果 ; ( 7) 测区转换参考点、观测点网图。 测绘信息网 : 用 RTK。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