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和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大全内容摘要:

,形同眠檐。 16梓桁 (挑檐桁 ):挑出廊柱中心外,位于牌科或云头上之桁条。 16菱角木:在老戗与嫩戗结合部位的菱状加固木构件。 170、盖桩石:砌于驳岸桩上之一皮石料。 17梁垫:垫于梁端下连于柱内之木条。 17菱角石 (象眼 ):踏步两旁,垂带石下部之三角部分。 17黄瓜环:瓦之一种,弯形如黄瓜状。 盖于回顶建筑屋脊处,以代脊用。 17黄道砖:砖之一种。 用以铺地,砌天井,道路及单壁者。 17随梁枋:俗名抬梁枋,在大梁下,与大梁平行之枋。 17廊:建筑物之狭而长,用以通行者。 17博风板 (博缝板 ):悬山或歇山屋顶,两山尖处,随屋顶斜坡,钉于桁上,前后并列而下缘与屋顶斜坡平行之木板。 17博风砖:硬山上部随前后坡所砌成博风形之砖,或称砖博凤。 17短川 (抱头梁 ):川或作穿,长一界, —端承桁,以连络两柱之横梁。 180、棹木:架于大梁底两旁蒲鞋头上之雕花木板,微倾斜,似 抱梁云。 18棋盘顶 (藻井 ):屋顶下隔以平顶之纵横木料,作井字形,架于大梁之底,上铺木板,内有斗拱雕刻件、彩画等组成的形似 “井 ”样的内装修,亦称之 “藻井 ”。 18鲁班尺 (八字尺 ):是古代木工用以量度,掐 定构件、门户尺寸乃至屋宇、庭院、器物尺寸的尺子。 1鲁班尺相当于。 18裙板:装于窗下栏干内之木板;又长窗中夹堂及下夹堂横头料间之木板。 18提栈 (举架 ):为使屋顶斜坡成曲面,而将每层桁较下层比例加高之方法。 提栈的算法为界深与两桁高差之比。 如 4算、 1:、 1:。 18童柱 (瓜柱 ):置于梁上之短柱,其承重量与普通之柱相同。 亦名矮柱。 18游脊:正脊用瓦相叠而斜铺者。 18搭角梁:在正方亭或建筑的转角处,搭在成正交处的两桁上的斜梁。 18落地罩 (罩 ):与飞罩同,惟两端下垂及地,内缘作方、圆,八角形等式。 18塔心木:塔之中央,上层自下至顶,直立之木料。 190、锁口石:石栏干下之石条,或驳岸顶上一皮石料。 19牌楼:亦名牌坊,两柱上架额枋及牌科屋顶等,下可通行之纪念性建筑物。 19牌科 (斗拱 ):建筑物之柱与屋顶间传布屋顶重量于柱上之过渡部分。 19牌科墙门:做细清水砖墙门之用砖砌牌科者,有硬山,发戗二式。 19牌条 (外拽枋 ):架于桁向拱升口上,与拱料相似之通长木条。 19照墙 (照壁 ):位于 墙门外,相对之单墙,不负重,上复短檐,用为屏障之墙。 19蒲鞋头:拱不出斗口或升口者。 19糙望:望砖未经过加工者称糙望砖。 19摇梗:门窗开关时的转轴,可木质,也可金属做成。 19滴水:底瓦用于檐口,底瓦端有如意形舌片下垂者。 200、滚机:即花机。 见连机项,短机之雕花卉者称滚机。 20滚筒:正脊下部分成圆弧形之底座,用两筒瓦对合筑成者。 20嫩戗 (梓角梁 ):竖立于老戗上之角梁。 20摘檐板 (摘风板 ):檐口瓦下,钉于飞椽头上之木板。 20摔网椽 (翼角翘檐椽 ):出檐 及飞檐,至翼角处,其上端以步柱为中心,下端依次分布,逐根伸长成曲弧,与戗端相平看,似摔网状,称摔网椽。 20殿庭:殿庭之广,随屋之大小,由三间至九间。 正中间亦称正间,其余称次间。 再边两端之一间,除硬山时可称边间外,称为落翼,故称五开间为三间两落翼,七开间为五间两落翼,九开间为七间两落翼。 20雌毛脊 (鼻子 ):正脊之两端如鸱尾之上翘者。 又名鸱尾脊。 20楹子:位于上、下槛固定门窗的短木构件。 20磉石 (柱顶石 ): 磴下所填之方石,与阶沿石平。 20横风窗 (瞄披 ):窗之装于上槛 与中槛之间,成扁长方形肴。 2檐人 (帽钉 ):亦名钉帽子,屋面出檐头,盖瓦上之小瓦人装饰。 21 磴 (柱顶石 ):柱底与磉石 间之石础,形似 的石构件。 因有花纹与否,而有花、素 磴之分。 21露台 (平台、露台 ):殿庭建筑前之四方形平台,较台阶低一级。 21《营造法原》:一部较完整的苏南地区传统建筑技术书。 姚承祖 (1866~ 1939)原著,该书系根据其祖传建筑做法和本人的实践经验编成。 印本终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 1959年出版。 21地仗:按明、清建筑传统的工程做法,油饰彩绘前要在木构造表面分层刮涂用血料、油满 (或光油 )调制的砖灰作为底层,称作地仗,为防止其龟裂剥离,刮涂过程中还要披麻或糊布。 明、清建筑油饰彩绘工 程的地仗是由唐、宋建筑油饰彩绘工程的衬地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21单披灰:口语称 “单皮灰 ”,只用灰料分层刮涂,不使麻、糊布的地仗做法。 21麻灰地仗:分层做法中含有使麻的地仗,常见的有一麻五灰、二麻六灰两种做法。 21布灰地仗:分层做法中含有糊布的地仗,有一布四灰、一布五灰两种做法。 21库金箔:明代称 “薄金 ”,清早中期称 “红金 ”,晚清至今称 “库金 ”,又称 “库金箔 ”,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含金量为 98%,又称九八库金箔,库金箔是与 2%的银和其他稀有材料经锤制而成的。 由于含金量最高色 泽为纯金色,因而品质稳定,耐晒、耐风化,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色泽经久不变,辉煌延年;其中颜色发黄的称 “黄金 ”(似苏大赤 ),金的成色稍差,清代工程做法中红黄两色金均指 “红金 ”、 “黄金 ”。 在古建中常采用库金箔饰金,金箔为正方形,规格,其厚度只有。 金箔计量按 10张为 1贴, 10贴为 1把, 5把为 1包,两包为 1具= 1000张。 21赤金箔:颜色浅发清白头称赤金箔 (似田赤金 ),又称七四赤金箔,金的成色稍差,含金量为 74%,每万张耗金量为 110g,耗银量为 28~ 30g,和其 他稀有材料经锤制而成的。 亮度同库金箔,但延年程度远不如库金箔,外檐用容易受气候环境影响,光泽逐渐发暗,甚至发黑,光泽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能保持五年以上。 贴赤金箔后,需在表面罩光油或涂透明清漆加以保护。 赤金箔为正方形,规格。 金箔计量按 10 张为 1 帖, 10 贴为 1 把, 5 把为 1 包,两包为 1具= 1000张。 2铜箔:比金箔厚,是近些年来代替金箔用于建筑物的,由于易氧化变黑,需在表面涂透明涂料加以防护,故不适应环境湿度大的地方。 规格为正方形,有100mm100mm、 120mm120mm、 140mm140mm 等。 铜箔不宜使用在文物建筑上。 22金胶油:以有粘稠度的光油为主要材料,加入适量豆油坯或糊粉即为金胶油,使用时分隔夜金胶油和爆打爆贴的金胶油,隔夜 金胶油适用于 58月份贴金工程,爆打爆贴的金胶油适用于 9月份至来年 4月份贴金工程。 好的隔夜金胶油干燥时间在 24- 28h脱滑,从 17h(在早晨 6点 )后,开始贴金 7h内拢瓤子吸金,金面饱满光亮足。 爆打爆贴的金胶油一般要求在 10- 11h干燥为好,因此使用油金胶在四季中应充分利用夏季的特点,因该季节的金胶油结膜后,手指背触感有粘指感 ,似漆膜回粘,既不过劲,也不脱滑,还拢瓤子吸金,贴金后金面饱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