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摘要:

所需办公用品由各处长自行购买;办公设备涉及金额较大的由设备使用人向分管领导提出书面申请,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转办公室,再由办公室请示主要领导后按程序统一采购。 第二十九条 差旅费报销。 严格按正财字„2020‟43号文件执行,必须在一周内完成报销手续,越期不予报销。 当日在县内出差后因公事到县外出差的按最高校准报领一次差旅费,严禁重复报销差旅费。 第三十条 经费会签制度。 所有开支票据必须在当月内送领导签字报销 (月底发生的费用必须在次月初签字报销 ),超时不予报销。 重大资金支出,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事前集体第三篇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制度探讨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领导不重视、内控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等。 本文认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遵循合法性、成本与效益、全面性等原则的前 提下,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 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治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衡量一个单位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但长期以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一般归国家所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防范组织机构中的内部人员舞弊问题,则势必 会对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在设置的系统性方面还是在执行的力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同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控体系。 要扭转这一局面,必 须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控制制度才能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制止和发现事业单位经济犯罪和腐败的 最有力的管理工具。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薄弱在主观上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仅是在企业实施的 一种管理制度,一些单位领导甚至不知道内部控制制度为何物。 事业单位也很难形成类似于企业的多方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还是采取领导 “一句话 ”的管理体制,对主管领导的管理权限缺乏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一旦主管领导的工作思路、作风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单位出现问题。 还有些事业单位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 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 了办事效率,因而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二)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该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熟悉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再加上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够强,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 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 对新 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不能正确的 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 “重大 ”无标准, “决策 ”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物资的领用、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削弱;五是忽视风险控制,在采购、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 由于程序不规范,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并参照以上 5 项原则,我认为国事业单位在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合法,我国的《会计法》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分工都有严格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此规定规范单位的财务工作,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时,还要全 面考虑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特定要求以及行业规范。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或舞弊的发生,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 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组织设立岗位分工制度,可能会 增加单位的用工成本,另外内部控制制度也很可能使管理复杂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其成本不能超过错误或舞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对单位来说将是得不偿失。 (三)全面性原则。 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使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从单位负责人到具体经办人员的所有从业人员,并贯穿从管理决策到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各个业务流程。 全面 性原则从空间上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要避免 “木桶 ”效应,不能留下内控的死角,从而使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的运行都处在制度的规范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众 多,为解决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近几年我国正逐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也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年。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 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 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负责人要充分熟悉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首先,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有关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 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确立 “以人为本 ”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