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益宣传,实现宣传工作的常态化,消除歧视,营造精神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部门:镇综治办、卫生院等有关部门) 2.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探索建立“专业支撑、社会协同、部门支持”的心理卫生工作模式,加强学校、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升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责任部门:镇综治办、卫生院、教辅室) (七)加强精 神卫生信息管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完善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利用建立工作 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实现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变化的即时互通和规范管理,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患者个人隐私。 (责任部门:镇综治办及相关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由副书记任组长,派出所所长、武装部长、教文卫副镇长任副组长,综治、派出所、社会事务(民政、残联)、工贸、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和各联村(社区)组长及各行政村(居委)负责人为成员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负责全镇综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由综治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项工作措施中责任部门排第一位的,为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各牵头部门要会同其他责任部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经费保障 镇财政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精神卫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督导评估 建立督导考核制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年度督导评估,及时将督导结果进行反馈和通报;并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每半年对全镇精神卫生工作综合管理情况开展自查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行政村(社区)、各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到治疗、监管两手抓、两手硬,使肇事精神病患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 业。 (二)完善措施,落实职责。 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自完善具体工作措施;各行政村(居委)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组织网络,积极配合镇有关部门开展本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 (三)依法操作,齐抓共管。 各部门在实施服务管理工作中要严格依法办事,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切实保护精神障碍患者个人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评估、服务、管理、信息报告等环节加强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精神障碍患者防治、救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办法,因地制宜,不断丰富和拓展群防群治组织形式;采取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针对辖区群防群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有效激发群防群治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群防群治工作有效开展。 四、管理重点人口。 组织综治、公安、司法、计生等部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对辖区内流动人口中的 6 重点人员、失足劣迹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重点信访人员及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摸排
突出流动性,注重程序性,体现实效性,对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归集,确定工作专班,实 行集中调处、流动作业。 流动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牵头,联村领导、联村干部、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工作人员和相关村(居)委会、镇直单位的负责人参与组成;流动调处的方式,采取走访、座谈、约访、下访等多种形式,疑难问题上报镇研判小组作出决定。 今年流动工作专班调处28 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 24 起
、驻村工作队 整改时限: 6月底前 尚未开工建设的深度贫困 D 级危房,按照 “ 两个不突破 ”的标准(不突破面积、不突破补助资金), 5月 15日前必须开工建设, 6月上旬所有的深度贫困户必须搬迁入住。 责任人:联系村(社区)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驻村工作队 整改时限: 6月上旬 加快 财政 扶贫资金项目的建设进度。 5月底前必须完成2020年的所有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及普通村民开展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 同时开展了农村妇女科学技术网络竞赛。 以点带面,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在坚持向全乡推广科技的同时,注重发展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建立年产值 100万元以上的科技示范户 8户,年产值 300万元以上的科普示范基地 3处。 通过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和实际科技成效的宣传,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科技的好处,真正起到了用实际说话,用成效说话
保护区的各项功能,安排专人看护苍鹭,并与镇环保所签定责任书,具体细化看护人的各项职责。 以更好的保护苍鹭,维护生态平衡。 2、饮用水源保护坚强有力。 把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源 保护区 — 五里箐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范围为整个水库区及周边 内。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