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总结内容摘要:

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 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认真落实各 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 、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 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 并组织实施。 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 、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成员:职责 指导科室实施相关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收集和整理数据。 组织对全院实施的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每月进行全院信息汇总及分析评估。 (四) 、科室成立 护理方案实施小组 组长:科室护士长、科主任 成员:护理责任组组长、医疗组组长、质控员、责任护士 职责 实施本科室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收集和整理数据。 对实施的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效果评价与分析。 每月向护理部上报本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进展情况。 组织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培训。 二 ○一四年八月五日附: 20 个中医护理方案相应病种实施科室安排病名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胸痹心痛病 心衰病(心力衰竭) 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 胃脘痛(慢性胃炎) 肾风( IgA 肾病)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 肺癌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实施科室 内一、内二 康复科 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 康复科 病名 混合痔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胃癌 青盲(视神经萎缩)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呕吐(急性胃炎) 肺胀(慢阻肺稳定期) 乳腺癌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胆胀(胆囊炎) 实施科室 外一科 内一、内二 外一科内二内一、内二 内一、内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臁疮(下肢溃疡) 面瘫病(面神经炎)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康复科 康复科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积聚(肝硬化) 内一、内二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丹毒 外二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心病科一、基本情况 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 “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 方案 ”中的病种之一, 2020 年 06 月,我科收治眩晕病 26 例,所有 患者都纳入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 路径管理的 0 例,患者 平均住院日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上扰 14 例,阴虚阳亢 4 例,痰瘀阻窍 4 例,气血亏虚 3 例,肾精不足 1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 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 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泡洗、 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针刺。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 体位实施人次 26 19 26 百分比 100% 73% 100%眩晕 26监测血压 护理 1 监测血压 头痛 1 体位 情志护理 活动 心悸气短 2 情志护理 用药护理 体位 1 呕吐痰涎 6 服药护理 口 1 干 心 烦 2 失 眠 其他 食 少 8 便 溏 颈 部 不 1 饮食护理 体位 情志护理 活动 2 1 1 1 2 2 2 10 16 15 1 1 2 2 2 8 5 7 1 1 1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100%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 100% 100% 100%口腔清洁饮食护理 服药指导 活动指导 情志护理 指导促睡眠措施 肛周清洁 服药护理适 腰 酸 1 膝 软 恶 心 1 呕 吐 纳 2 差 情志护理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平均实施次数 中医护理技术 耳穴埋豆 穴位贴敷 中药泡洗 穴位按摩 艾灸 针刺 中药熏洗 病例数 (次) 26 2 7 20 3 9 8 体位 1100%饮食护理 1100%体位 口腔清洁 服药护理 服药护理 饮食 护理 1 1 1 2 2 2100% 100% 100% 100% 100% 100%平均应用天数 (天) 1 百分比 ( % ) 100 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 其原因: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 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 意度 依从性( %) 例数 项目 (人) 依从 依从 3 23 耳穴埋豆 26 ( ) ) 2 穴位贴敷 2 ( 100) 7 中药泡洗 7 ( 100) 15 穴位按摩 20 ( 75) 3 艾灸 3 ( 100) 针刺 9 9 04 满意度( %)部分 不依从 满意 2 0 ( ( ( ) 0 2 ( 100) 0 0 ( 100) 5 0 ( 25) 0 0 ( 100) 0 9 0 0 ( 75) ( 25) 3 0 0 15 5 0 7 0 0 ) 0 0 一般 4 0 不满意 0( 100) 8 中药熏洗 中药离子 2 导入 ( 100) 8 ( 100) 2 0 0 0 0( 100) 8 0 ( 100) 2 0 ( 100) 0 0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 因: 1.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 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因 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 ① 满意 22 人 ( %) ; ② 一般: 4 人( %) ;③ 不满意: 0 人。 分析其原因: 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 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 《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 得了患者的信任。 ,如穴位 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头晕、头痛不适症状。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 ① 实用性强 22 人( %) ; ② 实用性较强: 4 人( %) ; ③ 实用性一般: 05 人; ④ 不实用: 0 人。 分析其原因: 1. 《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 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 确该怎样做。 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年轻及西医院 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因口味不同, 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未能普及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因护理技术和辩证施护措施开展不能单独解决患者临床症状, 而每个病人他的医疗手段不一样,且缺乏简单实用的评价工具,建 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对眩晕的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心悸 /气短、呕吐痰涎、口干、 心烦失眠、食少便溏、腰酸膝软、纳差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 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关键点为: 6 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 落实为主要评价 (来自 : 博 威 范文 网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指标。 本护理方 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症状 病 例 数 (人) 眩晕 头痛 心悸 /气促 呕吐痰涎 口干 心烦失眠 食少便溏 颈部不适 腰酸膝软 纳差 26 1 2 16 1 1 8 1 1 2 好 护理效果 (%) 较好 一般 0 0 0 0 0 0 0 0 0 0 差 0 0 0 0 0 0 0 0 0 022 ( ) 4( ) 1( 100) 2( 100) 0 014 ( ) 2( ) 1( 100) 1( 100) 8( 100) 1( 100) 1( 100) 2( 100) 0 0 0 0 0 0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 85%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眩晕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 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 1:患者王某,女, 76 岁,因 “反复头晕 3 个月,再发 1 天 ”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入 院症见:神清,精神稍倦,头晕,轻口干苦,纳可,眠可,二便调。 入院时测体温: ℃ ,脉搏: 64 次 /分,呼吸: 20 次 /分,血压 161/80mmHg,医嘱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 7 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 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 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 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 20 分钟 ,每晚睡前 1 次,给予生活起 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高血压偏 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 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 2030min。 3 天后患者 诉无头晕,血压 142/78mmHg,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 指导患 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 2030min。 案例 2:患者黎某,女, 69 岁,因 “反复头晕, ”入院,中 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3 级,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头晕,头重如裹,纳可,眠可,二便调。 测体温 ℃ ,脉搏: 72 次 /分,呼吸: 20 次 /分,血压:204/115mmHg , 医嘱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头重,给予卧 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头重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 症状、监 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 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 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 20 分钟 ,每晚睡前 1 次,给予生活起 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高血压高 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 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 2030min。 5 天后患者诉 轻头晕,无头重、纳可,眠可,血压 146/88mmHg,教会患者及其家 属测量血压。 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 2030min。 8 案例 3:患者陈某,男, 51 岁,因 “头晕 2 小时 ”入院,中医 诊断:眩晕(风痰上扰) ,西医诊断:颈椎病,入院症见:神清,精 神疲倦,头晕,天旋地转感,恶心欲呕,眠可,二便调,测体温 ℃ ,脉搏: 76 次 /分,呼吸 20 次 /分,血压 111/ 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天旋地转感,给予卧 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天旋地转发作的次数、时间、 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 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 、风池、上 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 20 分钟 ,每晚睡前 1 次,给予生 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恶心 欲呕,予指导体位、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