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a题库内容摘要:

石不密实。 侵蚀性介质不仅在水泥石表面起作用,而且易于通过毛细管和孔隙进人水泥石内部引起严重破坏。 克服腐蚀的措施: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表面做保护层。 ,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性能上有哪些不同。 其适用如何。 答: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保水性差,泌水性大,耐热性高,耐海水、硫酸盐腐蚀。 矿渣硅酸盐水泥适用:耐热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 ;蒸汽养护混凝土;耐海水、软水、硫酸盐腐蚀的混凝土。 答:水泥的选用,主要考虑的是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 水泥的品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特别是应针对工程竣工后可能遇到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 , 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对混凝土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石子的连续级配是指石子的粒径从大到小连续分级,每一级都占适当的比例。 连续级配的颗粒大小搭配连续合理,用其配置的混凝土拌合物公正性好,不易发生离析, 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但其缺点是,当最大粒径较大时,天然形成的连续级配往往与理论最佳值有偏差,且在运输、堆放过程中易发生离析,影响到级配的均匀合理性。 ? 答: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在搅拌时体现为各种组成材料易于均匀混合,均匀卸出;在运输过程中体现为拌合物不离析,稀稠程度不变化;在浇筑过程中体现为易于浇筑、振实、流满模板;在硬化过程中体现为能保证水泥水化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的良好粘结。 混凝土拌合物包括哪三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7 答:工作性又称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目前普遍认为,它应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它们各起何作用。 答:水、水泥、砂 (细骨料 )、石子 ( 粗骨料 )是普通混凝土的四种基本组成材料。 水和水泥形成水泥浆,在混凝土中赋予拌合混凝土以流动性;粘接粗、细骨料形成整体;填充骨料的间隙,提高密实度。 砂和石子构成混凝土的骨架,有效抵抗水泥浆的干缩;砂石颗粒逐级填充,形成理想的密实状态,节约水泥浆 的用量。 、技术效果。 答:混凝土采用减水剂取得经济、技术效果: (1)增大流动性; (2)提高强度; (3)节约水泥; (4)改善粘聚性、保水性,提高密实度,改善耐久性,降低和延缓水化热。 有何实用意义。 答: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是指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 5%(即具有 95%的强度保证率 )。 为便于设计和施工选用混凝土,将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分成若干等级,即强度 等级。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对混凝土的哪些性能有明显改善。 改善的机理是什么。 答:引气剂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改善工作性,并能显著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外加剂。 引气剂也是一种憎水型表面活性剂,掺人混凝土中后,在搅拌作用下能引人大量直径在 20μ m 以下的微小气泡,吸附在骨料表面或填充于水泥硬化过程中形成的泌水通道中,这些微小气泡从混凝土搅拌一直到硬化都会稳定存在于混凝土中。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骨料 表面的这些气泡会起到滚珠轴承的作用,减小摩擦,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同时气泡对水的吸咐作用也使粘聚性、保水性得到改善。 在硬化混凝土中,气泡填充于泌水开口孔隙中,会阻隔外界水的渗入。 而气泡的弹性,则有利于释放孔隙中水结冰引起的体积膨胀,因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等耐久性指标。 答: (1)选择合适品种的水泥; (2)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3)选用质量良好的骨料,并注意颗粒级配的改善; (4)掺加外加剂; (5)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混凝 土的均匀、密实。 各用什么指标表示。 答: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用“沉入度”表示。 保水性用“分层度”表示。 答:对抹面砂浆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容易抹成均匀平整的薄层,便于施工。 还应有较高的粘结力,砂浆层应能与底面粘结牢固,长期不致开裂或脱落。 处于潮湿环境或易受外力作用部位 (如地面、墙裙等 ),还应具有较高的耐水性和强度。 ,如何选择抹面砂浆。 答:用于砖墙的底层抹灰,多用石灰砂浆;用于板条墙或板条顶棚的底层 抹灰多用混合砂浆或石灰砂浆;混凝土墙、梁、柱、顶板等底层抹灰多用混合砂浆、麻刀石灰浆或纸筋石灰浆。 在容易碰撞或潮湿的地方,应采用水泥砂浆。 如墙裙、踢脚板、地面、雨棚、窗台以及水池、水井等处一般多用 1׃ 的水泥砂浆。 标。 答:砂浆在砌体中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并经受周围环境介质作用,因此砂浆应具有一定的黏结强度、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试验证明:砂浆的黏结强度、耐久性均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即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较为成熟,测试较为 简单准确,所以工程上常以抗压强度作为砂浆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要求有:规格;外观质量;强度;泛霜和石灰爆裂。 答:釉面砖为多孔精陶,坯体吸水率较大,吸水后产生湿涨,而其表面釉面湿涨性很小,用于室外,经常受大气温、湿度影响及日晒雨淋,坯体湿涨应力超过表面釉层的抗拉强度,会造成釉层裂缝、剥落,产生影响建筑物的饰面效果。 采用这种钢有什么技术、经济意义。 答:低合金结构钢的特点:强度高、耐磨性好、耐 腐蚀性强、耐低温。 采用低合金结构钢的技术、经济意义: 综合技术性能高,尤其适用于大跨度、承受动荷载和冲击荷载的结构。 与使用碳素钢相比,可节约钢材 20%— 30%,而成本增加并不很高。 结构设计时一般以什么强度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 答:低碳钢受拉经历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结构设计时一般以屈服强度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 它在建筑设计中有何实际意义 ? 答:钢材的屈强比,即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之比。 它能反映钢材的利用率和结构的安 全可靠性,屈强比愈小,反映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愈大,因而结构的安全性愈高。 但屈强比太小,则反映钢材不能有效地被利用,造成钢材浪费。 答:建筑钢材材质均匀,具有较高的强度、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承受冲击和振动荷载、可焊接或铆接、易于加工和装配,钢结构安全可靠、构建自重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但钢材也存在易锈蚀及耐火性差等缺点。 答:碳元素是决定钢材性质的主要元素。 钢材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相应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 当含量超过 1%时,钢材的极限强度开始下降。 此外,含碳量过高还会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降低抗腐蚀性和可焊性。 ?各组分的性能和作用如何。 答:石油沥青的组分有:油分、树脂、沥青质。 各组分的性能和作用: 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中性树脂赋予沥青具有一定的塑性、可流动性和黏结性,其含量增加,沥青的黏结力和延伸性增加;酸性树脂能改善沥青对矿物材料的浸润性,特别是提高了与碳酸盐类岩石的黏附性及增强了沥青的可乳化性;沥青质决定着沥青的黏结力、黏度、温度敏感 性和硬度等。 沥青质含量增加时,沥青的黏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软化点提高。 答:矿物填充料掺入沥青中后,能被沥青包裹形成稳定 8 的混合物,由于沥青对矿物填充料的湿润和吸附作用,沥青可能成单分子状排列在矿物颗粒(或纤维)表面,形成结合力牢固的沥青薄膜,具有较高的黏性和耐热性等。 因而提高沥青的黏结能力、柔韧性和耐热性,减少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并且可以节省沥青。 《建筑材料》期末考试题库 4 计算题 ,其尺寸符合要求( 240 115 53mm),当烘干至恒重时为 2500g,吸水饱和后为 2900g,将该砖磨细过筛,再烘干后取 50g,用比重瓶测得其体积为。 试求该砖的吸水率、密度、体积密度及孔隙率。 解:砖的吸水率:%16%10025 0025 0029 001 12  m mmW W 密度:ρ =33 / 50 cmgcmg  30 cmV  体积密度:3310 / cmgcmgVm  孔 隙 率 :P=%37%100) (%100)1( 000  V VV 24%,此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 40cm3 ,质量为 , 吸水饱和质量为 ,烘干后的质量为 ,求该材料的 ρ , ρ ′和 WW。 解: Vmρ= = 82. 3/(40(1- 24%)) =V′ =40- = V开 =(- )/ ρ 水 = V0=40cm3 ρ ′ =m/ V′ =- =100%mmm=W112w = (( - )/) 100% = % 24%,此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 40cm3 ,质量为 ,吸水饱和质量为 ,烘干后的质量为 ,求该材料的密度( ρ ),体积密度( ρ 0)、体积吸水率( W0)。 解:⑴密度 Vmρ= = 82. 3/(40(1- 24%)) =⑵体积密度 ρ 0=m/V0= 82. 3/40 =⑶体积吸水率 1 0 0 %Vmm=W0120 = (( - )/40) 100% = % ,其尺寸为 ,已知孔隙率为 37%,质量为 2570g,烘干后为 2487g,浸水饱和后为 2935g。 试求该砖的体积密度、密度、质量吸水率。 解:⑴体积密度 ρ 0 = m/V0= 2487/( ) =⑵密度 ρ =ρ 0/(1P) = ()= g/cm3 ⑶质量吸水率 1 0 0 %mmm=W112w =(29352487)/2487=18% 试件,外形尺寸为 50 50 50mm,测得该试件在干燥状态下、自然状态下、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分别为 325g、 、 ,已知该岩石的密度为 g/cm3。 试求该岩石的体积密度、孔隙率、体积吸水率、质量吸水率。 解:⑴体积密度 ρ 0=m/V0=325/(5 5 5)= g/cm3 ⑵孔隙率 %3%100)68/2/(%100)1( 0  P ⑶体积吸水率 %%100)555/()325( 3 2 6 . 1100%Vmm=W0120  ⑷质量吸水率 33 .8%100%32 5)/ 32 5(32 %m mm=W 1 12W  ,要求 配制强度为 C20 的坯,用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碎石,如水灰比为 ,问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标准差为 , a =, b =) 解:M P affkcucu 0,0,   实际MP aWCf bceacu )()(0,   故能满足强度要求。 30L 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 ,水 ,砂 ,石子 ,经试拌增加 5%的砂,( Sp=30%,保持不变)满足和易性要求 ,并测得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为 2380kg/m2 ,试计算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 解:⑴调整工作性后砂用量= 18. 99 = 石子用量=()/= kg ⑵试拌材料总量 gbsbwbcbQb mmmmm  =+++ = (kg) 实测试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 ohρ =2380kg/m3 ⑶ 则混凝土经调整工作性后的每立方米的材 料用量,即基准配合比为 ohcj = ρmmm Qbcb=  2380=306( kg/m3) ohQbwbwj = ρmm m=  2380=172( kg/m3) ohQbsbsj = ρmmm=  2380=634( kg/m3) ohQbgbgj = ρmmm =  2380=1269( kg/m3) :水泥 292 kg;水175kg;砂 674kg;石子 1253kg。 调整工作性,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配制 25L 混凝土试样的各组成材料用量为:水泥 ;水 ;砂 ;石子。 按规定方法拌和后,达不到要求的坍落度,故需在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水泥浆用量。 现增加水和水泥各 5%,重新拌和后,测得坍落度满足要求,且粘聚性、保水性良好,且实测试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 ohρ =2415kg/m3。 试求其基 准配合比。 解:调整后的用水量为 = ;水泥用量为 = , 试拌材料总量 gbsbwbcbQb +++= mmmmm =+++ =(kg) 实测试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 ohρ =2415kg/m3,, 则基准配合比为: ohcj = ρmmm Qbcb= 2415=306( kg/m3) ohQbwbwj = ρmm m= 2415=183( kg/m3) 9 ohQbsbsj = ρmm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