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普九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鲜血液的注入,结束了我县 农村小学第一学历无专科生,农村中学第一学历无本科生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学科结构,增添了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多年以来,我县坚持开展全员参与、实效突出的“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师德教育活动。 每年突出一个主题,解决 1— 2 个突出问题,树立了厚德为师理念,创新了师德教育形式,培育了师德模范群体,健全了师德建设制度,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2020 年,我县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通过召开千人师德教育动员会,组织教师宣誓、教师 师德承诺签名,观看电教片《全国师德论坛》,开展师德师风巡回演讲等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动员,组织评议,落实整改,总结反馈”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内容充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了教师继续教育六大培训机制,即:新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提高培训、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初步构建了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全县累计培训新课程实验教师 1500 人次,课改年级教师培训面达 100%,有 2200 余名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2300 余名教师通 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共有 146 人被评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 二是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主渠道。 全县中小学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参加一项校本课题研究,写一篇教学论文,备一节体现课改精神的高质量教案,写一本教学笔记,做到以研促训。 同时,以校、镇、县为单位层层组织评“四优”活动,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体现以赛励训。 通过研、讲、评系列活动,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近三年来,全县教师在各级业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 30 人次,省级奖 励 120 人次,市级 300 余人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 50 篇,省市级刊物发表 200 余篇。 三是积极参与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2020 年和 2020 年暑假,全县先后选送 800 多名教师到省电大和武汉地区高校培训“充电”,提升了农村教师水平,促进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我县农村中小学任教。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 三是每所学校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 机制。 四是完善教师交流制,通过开展城区教师下乡支教,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城乡学校手拉手等活动,不断改变农村学校师资匮乏的现状。 2020 年,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参评中高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下乡支教一年的经历,实现了支教扶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是因事设岗,按岗选人,分流局机关和二级单位管理人员,并在撤销教育组的基础上,将中心学校与镇中学实行实质性合并, 120 余名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到学校教学一线。 ㈣、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建设好“普九”的硬环境,全县中小学咬定办学标准不放松,用足政策,引外援,鼓内劲,上求支持,下抓发动,使全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全面实现学校危房改造目标。 我县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强化工程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 对危房改造工程严格实行“七统一”的“交钥匙”工程,即统一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审计、统一申请项目资金拨付、统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2020 年,我县改造 b、 c 级危房 36 所,消除危房面积 2117 平方米,改造 d 级危房 18 所,消除危房面积 23062 平方米。 新建校舍 10560 平方米,改扩建校舍 14950 平方米,大面积改善了 全县中小学校的育人环境。 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我县按照城镇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并着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坚持把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与重点建设中心校、稳妥发展民办学校相结合,走联村办完小,镇办初中的路子,实现学校建设重心的大转移。 三年来,全县撤并生源不足 100 人的中小学 36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 112 所调整为现在的 76 所。 通过收缩教育资源投放范围,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臵质量。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2020 年,我县投入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项目学校 101 所(农村中小学 91 所,城镇中小学 10 所),项目资金按中央补助三分之一,地方配套三分之二的原则,中央补助 万元,省财政负担 万元,县级财政补助 万元,项目学校筹措 万元。 目前,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已全部投入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边远农村地区,缩短了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初步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全力打造教育品牌。 我县不断加大各级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力度,按规定每两年组织一次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促进学校不断改 善软硬件建设。 在此基础上,树立特色品牌意识,建设一批素质教育窗口学校,形成分布合理、示范有力的辐射格局。 ㈤落实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