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内容摘要:
51 923 172 黑灰色、深灰色泥岩、泥质砂岩,绿灰色细砂岩、含砺不等粒砂岩 防漏、防卡 J1b 923 1154 231 深灰色、绿灰色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黑灰色煤层煤夹层 防漏、防卡 T1j 1154 1384 230 黑灰色、绿灰色、深灰色白云质泥岩、泥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粉砂岩 防漏 P3wt1 1384 未穿 / 细砂岩,底部为棕褐色砂砾岩,含砂砾岩 防塌 D1 井压力预测 由 D1 井 地层 压力预测结果可知 , 本井 P3wt1 组 P1 油层 压力约为 , 地层孔隙压力 当量钻井液密度 为。 P3wt1 组 P2 油层 压力约为 , 地层孔隙压力 当量钻井液密度 为。 图 为 D1 井 压力预测结果图 地质概况 6 图 D1 井压力预测结果图 1387~ 为 ~, 1413~~。 1387~ 为 ~ g/cm3,1413~ ~。 表 为测井预测的压力预测数据 表 D1 井地层压力预测 地层 井深 Gp 当量钻井液密度 g/cm3 Gf 当量钻井液密度 g/cm3 N 312 E 487 J2t 667 J2x 751 J1s 923 J1b 1154 地质概况 7 地层 井深 Gp 当量钻井液密度 g/cm3 Gf 当量钻井液密度 g/cm3 T1j 1384 P3wt1 未穿 特殊情况提示: ( 1) J1s 段泥岩含量较多,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钻,通过井史看出,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井漏; ( 2) J1b 段泥岩含量多,且含有煤夹层,容易发生漏失和卡钻; ( 3) T1j 段容易发生憋漏。 ( 4) H2S 含量预 测及安全预防措施。 经查阅 D1 井天然气组份分析报告,天然气组份中均不含 H2S 气体。 在施工过程中 任然 要求特别注意加强对 H2S 气体的录井检测及防范。 旦发现 H2S 气体,立即书面通知钻井队长及甲方监督,现场人员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钻井安全操作规范果断处理,确保人身及钻井设备的安全 [24]。 D1 井试油 试采分析 D1 井试气射 开 P1 层位,井段 1387~, 采用自喷或直接泵抽采油 , 日产 油 15t, 不产水 ,累积产 油 300t,工业 油 流井。 2020 年 8 月 12 日 试采,初期日产 油 3t, 2020 年 8 月 22 日采用 机抽,日产油上升到 15t 左右。 D2 井试气射 开 P2 层位,井段 ~, 采用自喷或直接泵抽采油 , 日产 油 3t, 日产水 3t,累积产 油 33t,累计产水 35t。 2020 年 6 月试采,初期日产 油, 日产水 1t, 2020 年 7 月 2 日采用机抽,日产油上升到 3t 左右。 产油量上升的同时,产水量也在增加,此时采用螺杆泵抽水。 钻井数据 井号 按照地质设计,此次设计选取的井号为: P1 坐标 坐标以大地坐标为 依据, 井口及靶点坐标见表 地质概况 8 表 井口及靶点坐标 井口 靶 点 1 靶点 2 X 21431240 Y 4571936 海拔 m 垂深 m 距井口方位 330176。 330176。 距井口 水平 距离 井 身 结构设计 9 第 2 章 井身结构设计 井身结构设计依据 ( 1)根据《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SY/T54311996) [11]。 ( 2)依据 已钻 井实钻资料。 设计原则 ( 1) 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的油气层免受钻井液损害; ( 2) 能 避免漏、喷、塌、卡等 井下 复杂情况的产生, 为全井安全、顺利地钻进创造条件,以获得最短的建井周期; ( 3) 钻下部地层采用重钻井液时,产生的压力不致压裂上部最薄弱的裸露地层; ( 4) 下套管过程中,井内钻井液柱的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现象; ( 5) 当实际地层压力超过预测值使井出现溢流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进行压井施工。 设计步骤 ( 1)绘制待钻井的压力梯度曲线图 ; ( 2)确定井身结构 的 设计系数 ; ( 3)确定各层套管的 尺寸; ( 3) 确定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 压力预测分析 综合分析本构造已钻井测井 资料 ( D1 井) ,预测出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梯度,由实钻资料可以看出,该构造属正常压力地层,且安全窗口 非常大。 预测的压力剖面如图 所示。 井 身 结构设计 10 图 压力 剖面 图 设计系数及取值范围 在井身结构设计中除计算作用在井内的液柱压力外,还应确定设计系数取值范围。 ( 1)抽汲压力梯度一般有井下实测得, 30 .0 2 4 ~0 .0 4 8 g /c mbS 。 ( 2)激动压力梯度一般有井下实测得, 30 .0 2 4 ~ 0 .0 4 8 g /c mgS 。 ( 3)地层破裂安全增值由地区统计资料得到, 30 .0 3 ~ 0 .0 6 g /cmfS 。 ( 4)井涌条件允许值由地区统计资料得到, 30 .0 5 ~0 .0 8 g /c mkS 。 ( 5)最大回压由工艺条件决定, 2 ~ 4wh aP MP。 ( 6)正常压力地层压差卡钻临界值, a 15 ~ 20 aP MP。 井 身 结构设计 11 ( 7)异常压力地层压差卡钻临界值由地区压差卡钻资料统计得到,aab MPP 23~21。 井身结构设计 按照井身结构的设计原则,根据实钻井 测井 数据提示,设计了 一 种井身结构 方案。 具体的设计数据如下所述。 由于该区块的安全窗口 非常 大,故可快速而安全地钻穿地层直到储层,为了简化套管层次、缩短钻井周期和节约钻井成本采用了三开的井身结构设计。 根据实钻资料显示, N 地层的 泥岩较多 , 易发生水化膨胀,将会导致井壁失稳 , 所以 将表层套管的下入深度设计为 320m, 技术套管下至目的层上部 1465m, 三开采用割缝衬管的完井方式,衬管下深 1467~ 1794m。 表 P1 井井深结构数据表 开 钻 次序 钻头尺寸 mm 井深 m 垂深 M 套管程序 水泥 返 深 m 套管尺寸 mm 套管下入 地层层位 套管下入井段 M 一开 322 322 E 0~ 320 地面 二开 1467 1387 P3wt1 0~ 1465 地面 三开 1794 1420 P3wt1 1467~ 1794 井身结构设计 图 该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图见 图。 井 身 结构设计 12 图 P1 井井身结构设计图 井身结构设计说明 ( 1)一开 采用 的钻头钻 穿 N 层 至 322m,封隔 N 地层(该地层主要是以 泥 岩为主), 下入 表层套管封堵 该泥岩 地层, 防止由于水化作用产生井壁失稳的复杂情况, 安装井口装置,为二开钻进提供井控支撑。 ( 2)二开采用 钻头钻穿 T1j 层至 P3wt1 层 上部 ,下入 技术 套管封堵易漏、安装井口装置。 ( 3) 三 开采用 钻头 在 目的层 钻进至 靶点 2,下入 割缝衬管完井。 水平井设计 13 第 3 章 水平井设计 P1 井 轨道 设计 设计依据 以地质设计给定的入靶点、终止点垂深及 大地测量坐标为依据。 设计原则 ( 1)轨道设计应根据油藏特性及地质要求、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资料,结合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水平以及地面、地下条件,选择造斜率、靶前位移、造斜点深度,调整井段长度及位置,并应经过多次循环调整,优选上述参数。 ( 2)在地层岩性及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都确定时,增斜段应选择单增斜轨道。 在地层岩性及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都较稳定时,应选择靶前位移较小、造斜率较高和增斜段较少的轨道。 反之,在确定造斜率、靶前位移和增斜段的数量时要留有充分的控制余地。 ( 3)造斜点应选可钻 性较好,无坍塌、无缩径的地层。 ( 4)调整井段的位置应放在最后一个增斜段之前。 ( 5)对确定的井眼轨道,应进行典型钻具组合的摩擦阻力和扭矩计算,并以此为根据进行钻机选型和钻具强度校核。 具体设计步骤 见附表 2 基础数据 表 井口及靶点坐标 井口 靶点 1 靶点 2 X 21431240 Y 4571936 海拔 m 垂深 m 距井口方位 330176。 330176。 水平井设计 14 距井口 水平 距离 为了提高产量,选定 P1 井的水平井段 327 米,井斜角 176。 井身剖面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 ,选定造斜率 / 30oKm , 根据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关系,确定井斜方位角为 330176。 轨迹 数据结果见表 表 轨迹主要数据表 井段 测深 L(m) 井斜角 α(176。 ) 方位角 (176。 ) 垂深 D(m) 南北坐标NS(m) 东西坐标WE(m) 水 平位移 S(m) 造斜率 K(176。 /30m) KOP1 靶点 1 靶点 2 表 设计轨道详细点数据表 井段 测深 L(m) 井斜角 α(176。 ) 方位角 (176。 ) 垂深 D(m) 造斜率 K(176。 /30m) 造斜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平井设计 15 井段 测深 L(m) 井斜角 α(176。 ) 方位角 (176。 ) 垂深 D(m) 造斜率 K(176。 /30m)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靶点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水平井设计 16 井段 测深 L(m) 井斜角 α(176。 ) 方位角 (176。 ) 垂深 D(m) 造斜率 K(176。 /30m)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靶点 2 备注: 施工前请 地质、监督部门和定向井服务单位认真做好基础数据、包括海拔、钻机补心高的复核工作,以确定实际井深,以确保钻井施工顺利进行。 井眼轨迹控制 表 控制计划表 井段 井 深 m 垂深 M 闭合距 M 造斜率 (176。 /30m) 钻井 方式 监控方式 直井段 0~ 0 0 转盘钻 单 /多点测斜仪 直井段 ~ 0 0 转盘钻 单 /多点测斜仪 增斜段 ~ 定向增斜 无 线随钻测斜仪 水平段 ~ 0 转盘稳斜钻 进 多点 /无线测斜 仪 水平井设计 17 井眼轨迹控制主要措施 一、 直井段 (0~ ) ( 1) 本井区上部井段易发生井斜,开钻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循环系统试压合格;天车、转盘,井口三者的中心线在一条垂直线上,偏差不大于 10mm;钻井仪表灵敏、准确、记录清晰、可靠 ; ( 2) 钻进时每加一根单根,必须用平衡锤对方钻杆校直,保证开直上部井眼。 ( 3) 直井段采用防斜钻具组合,防止起步井斜 ; ( 4) 要求上部直井段 必须打直,坚持每钻进 30m 监测井斜及方位。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合理地调整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 ; ( 5) 直井段钻进时应坚持打完单根 应 划眼再接单根,以利于修整井壁和满足带砂保证井下安全 ; ( 6) 发现井漏、垮塌等复杂情况,应及时倒出稳定器,待处理完恢复正常钻进后再加入稳定器;每次起钻必须检查稳定器磨损情况,并按稳定器磨损限制标准进行更换;每次更换稳定器或调整下部钻具组合后,下钻要特别注意遇阻卡,遇阻后不能硬压,要划眼通过。 与稳定器连接的钻铤必须坚持每只钻头更换一次,预防断钻铤事故发生。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
相关推荐
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1.4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研究前期拟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查询和整理国内 外文献资料,使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系统化。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国内直接从事循环经济研究的实践工作的人员的调 查,将众多专家们的个人分散的经验和知识汇集成群体的经验和知识,为后面 的统计分析提供数据。 统计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取得的样本进行分析,取得对基于循 环
铺贴瓷砖墙面。 ⑪、施工工艺:水泥砂浆粗粉找平→上下水、采暖等主干管、支管安装→板面预留孔洞浇筑砼→墙面弹线→找标准→校正门窗框→镶贴瓷砖→勾缝处理。 ⑫、施工要点 ①镶贴前对瓷砖和地砖外观质量认真检查,要求尺寸一致,颜色均匀。 无凹凸扭曲和裂纹,边缘和棱角整齐无破损。 ②镶贴面砖应预排,使接缝顺直均匀。 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 非整砖应排在阴角或次要部位。 楼地面铺地砖
20 地磅房建筑图 20200415 56 T0421 地磅房结构图 20200320 第 五 卷 附属 建筑 57 T0501 脱硫综合楼建筑 图 20200121 58 T0502 脱硫综合楼基础施工 图 20200430 山东神达化工有限公司供热中心总承包投标 技术部分 2020 年 8 月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4 序号 卷册 编号 卷 册 名 称 计划时间 59 T0503
36082020 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93 SH/T 36092020 石油化工隔热耐磨衬里施工技术规程 294 SH/T 36102020 石油化工筑炉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95 SH/T 36112020 酸性环境可燃流体输送管道焊接规程 296 SH/T 390194 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文档编制规范 297 SH/T 39022020 石油化工配管工程常用缩写词
制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 9)安全奖惩制度。 根据安全施工责任制制定安全奖惩制度。 ( 10) 安全措施 补助费和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款专用制度。 2. 4 安全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 施工安全薄弱环节表 项 目 安 全 薄 弱 环 节 改 进 措 施 施工人员 少数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安全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或思想不稳定。 开工前组织学习安规并考试考核;
督规程DL/T 4382009 DL 4382000核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10252006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T 4392006 DL/T 43991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T 4412004 DL 44191火力发电厂中温中压管道(件)安全技术导则DL/T 7852001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DL/T 9562006 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