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安全管理沙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用的一般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由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保管;④要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 保养,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3).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 ①劳动防护用品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国家《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发放;②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由 安全科批准 ,仓库保管员负责发放;③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超出正常发放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须经 安全副矿长 审批 安全科 备案后,由仓库保管员负责发放;④在事故抢险及其他特殊应急的情况下,仓库保管员有权对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先发放后审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其发放工作;⑤从业人员有权依法向 公司 提出配备所需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有权对 公司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违法行为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4).防护用品的使用 : ①一般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的培训, 公司 级由 安全科 负责,车间级由车间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班组级由班组长负责;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③有关职能部门、车间、班组等有关人员,应经常对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④任何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穿着出 公司 ,清洗时不得与其它物品一起清洗,杜绝和儿童衣物一起清洗。 (5).劳动防护用品报废 : ①个人拥有所有权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报废,由个人根据 公司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的要求自行决定,职能部门、车间、班组等有关主管人员有权进行监督,发现 佩戴 不符合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要求的,有权强令其报废;②共用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报废由车间 、部门、班组的负责人,根据 公司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的要求决定,由仓库保管员鉴定并收回。 ③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报废,须经 车间、 安全科 等有关部按照 公司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 定的要求鉴定后方可报废。 ;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 安全科 验收。 ,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科 统一管理和发放,并建立采购、保管、发放、报废管理台帐。 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为了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 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规定。 二、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三、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四、配备有效的除尘、消音、防振、降温、保 暖、供氧等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毒口罩、耳塞、防护服(鞋帽、手套、眼镜)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安全科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 九、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十、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 卫生 要求时,项目部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和要求。 十一、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并组织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每年一次)职业卫生培训,学习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十二、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十三、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十四、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十五、 一般危害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伤及 10 人以下的。 十六、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告知劳动者本人,确诊为职业病的,及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十七、条生产单位应当将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妥善安置,并安排他们 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每年一次); 十九、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二十、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等费用由项目部承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中列支。 1 事故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做好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消除事故的措施,确保事故发生后把损失降到最小,根据本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事件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三、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本企业易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包括:边坡坍塌事故、爆破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车辆运输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职业危害事故、火灾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 四、事故的上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当班班组长及本企业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于 1 小时内向县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同时对事故、事件进行登记管理。 五 .事故的处理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同时上报班组长和负责人;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本企业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及应急救护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要尽最大可能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负责人要立即向县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兄弟单位和专业救护队紧急救援,听从上级救援工作命令,服从上级指挥。 六 .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要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调查组开展的事故调查,本着“四不放过”原则 ,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分清责任进行教育,对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按照要求时间做好事故统计上报工作,并妥善保管事故档案资料。 七 .事故的跟踪调查 不论事故大小,主要负责人都要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召开事故分析讨论会,查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将事故情况通报全 公司 ,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主要负责人、分管副 公司 长或安全管理人员要组织各班组长及岗位从业人员针对事故搞好“回头看”,举一反三,检查是否仍有类似问题和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认真做好事故防范等工作。 1 应急管理制度 一、 安全 科 负责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二、 根据应急预案更新改进的要求对预案进行改进,并 确保每年对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三、 对应急演练进行培训。 四、 依据应急演练中、事故 与事件的经验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五、 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发放给相关人员,并对其提供培训。 六、 应急演练时邀请外部机构参观、巡察现场。 七、 向外部机构提供现场布置图。 八、 向外部机构沟通并介绍应急准备有关事宜。 九、 应急演习应确定时间、目标、范围、现场、效果评价人员。 十、 应急预案演习应验证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充 分;参与人员的反映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设备是否充分、可用、有效。 十一、通过对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确保预案充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