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湖北气象内容摘要:

料性附录)表 的要求。 检查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 中 织入袋体的金属丝的接地端子 的 静电接地 状况, 测试 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静电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表 的要求。 检查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喷嘴等) 的静电接地状况 ,要求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静电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表 的要求。 检查在粉体筛分、研磨、混合等 其 它生产场所金属 导体部件 的 等电位连接和静电接地 状况,测试其电气连接和静电接地电阻。 导体部件与连接线应采取螺栓连接,静电接地线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检查生产场所的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用钢材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规范性附录)表 的要求,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检查在生产场所进口处 ,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 , 测试其接地电阻。 储运场所 油气罐区 检查储罐 应 利用防雷接地装置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 检查 使用前 储罐内各金属构件(搅拌器、升降器、仪表管道、金属浮体等)与罐体 的电气连接 状况,测试其电气连接。 连接线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检查浮顶罐的浮船、罐壁、活动走梯等活动的金属构件与罐壁之间 的电气 连接 状况, 测试其电气 连接。 连接线应取截面不小于 25mm2 铜芯软绞线进行连接,连接点应不少于两处。 检查油(气)罐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放空管及安全阀等金属附件 的电气 连接 及 接地 状况, 测 试其电气连接。 检查在扶梯进口处 ,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 , 测试其接地电阻。 油气管道系统 检查长距离无分支管道 及 管道在进出工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储罐等 )处、分岔处应 按要求设置接地,测试其接地电阻。 检查距离建筑物 100m 内的管道,应每隔 25m 接地一次,测试其接地电阻。 检查平行管道净距小于 100mm 时,每隔 20~ 30m 作电气连接, 当管道交叉且净距小于 100mm时,应 作电气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检查管道的法兰应作跨接连接,在非腐蚀环境下不少于 5 根螺栓可不跨接 , 测试 法兰跨接的过渡 电阻。 静电连接线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检查工艺管道的加热伴管,应在伴管进汽口、回水口处与工艺管道 作电气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静电连接线 的材质 、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DB42/T512— 2020 8 检查储罐的风管及外保温层的金属板保护罩,其连接处应咬口并利用机械固定的螺栓与罐体作 电气 连接并接地 , 测试 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检查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两端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采用截面不小于 6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测试跨接 线两端的过渡 电阻。 检查非导体管段上的所有金属件应接地, 测试 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油气运输铁路与汽车装卸区 检查 油气装卸 区域内的金属管道、设备 、 路灯、线路屏蔽管 、 构筑物等应按 要求 作 电气 连接并接地 , 测试 其与接地装 置的电气连接。 接地线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检查 油气装卸 区域内铁路钢轨的两端应接地,区域内与区域外钢轨间的电气通路应采取绝缘隔离措施,平行钢轨之间应在每个鹤位处进行一次跨接 , 测试 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接地线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检查每个鹤位平台或站台处与接地干线直接相连 的 接地端 子 (夹) ,应 与鹤管端口 保持电气连接, 测试 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检查罐车、槽罐车及储罐等装卸场地 宜设置能检测接地状况的 静电接地仪器 , 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检查操作平台梯子入口处,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 , 测试其接地电阻。 油气运输码头 检查码头趸船应按要求在陆地上设置不少于一处的静电接地装置 , 接地线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 2 检查码头的金属管道、设备、构架(包括码头引桥,栈桥的金属构件,基础钢筋等)应按要求作 电气 连接并与静电接地装置相连 , 测试其 电气连接和静电 接地电阻。 接地线 的材质、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3 检查装卸栈台或趸船应设置与储运 船舶 跨接的导静电接地装置 , 接 地线的 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资料性附录) 表 的要求 , 测试其 电气连接。 气液充装站 检查气液充装管道与充装设备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应按要求共用接地 , 测试其 静电 接地电阻。 检查气液充装软管(胶管)两端连接处应采用金属软铜线跨接 , 测试其 电气连接。 气液充装站的储罐设施的检测宜按第 条规定进行;水上充装站宜按第 条有关规 定进行。 油气泵房(棚) 检查进入泵房(棚)的金属管道应在泵房(棚)外侧设置接地装置,测试接地电阻。 检查泵房(棚)内设备(电机、烃泵等)应作静电接地 , 接地 线 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规范性附录), 测试 其静电 接地电阻。 检查泵房(棚)入口处,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测试 其静电 接地电阻。 仓储库房 及其它储运场所 检查易燃易爆仓储库房 及其它储运场所 的金属门窗、进入库房的金属管道、室内的金属货架及 其它 金属装置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 接地线 材质、规格宜符合附录 H(规范性附录) 表 和表 的要求 , 测试 其静电 接地电阻。 检查易燃易爆仓储库房入口处,应设置人体导静电接地装置,测试 其静电 接地电阻。 其它储运场所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应按照第 条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 测试阻值的要求 仪表测试的 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方法见附录 I(资料性附录)。 DB42/T512— 2020 9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Ω,但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次 /a,且小于或等于 次 /a 的重要建筑物,则不宜大于 10Ω。 当建筑物防雷接地和电气设备共用地网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当计算机网络、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其接地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地网 时,其接地电阻 按各系统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当 采取 电气连接、 等电位连接 和 跨接连接时, 其过渡电 阻不 宜 大于。 生产、储运场所的 设备、装置等采取静电接地时,当静电接地 、屏蔽接地 与防雷电感应接地系统共用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 ,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Ω。 露天钢质储罐、 泵房(棚) 外侧的管道接地、 直径大于或等于 及容积大于或等于 50m3 的装置 、和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地上油气管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 距离 建筑物 100m 内的管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20Ω。 静电接地 电阻值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当采取间接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MΩ。 DB42/T512— 2020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 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 ——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 ——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 ——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 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 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 ——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 ——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应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 ——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 ——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 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 ——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DB42/T512— 2020 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 表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检测现场调查表 编号: 被调查单位名称 被调查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建(构)筑物高度 m/层 防雷等级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被检测装置处于 □ LPZOA 区 □ LPZOB 区 □ LPZ1 区 □ LPZ2 区 防直击雷措施 □有 □无 □其它 接闪器类型 □针 □带 □线 □网 □其它 防侧击雷措施 □有 □无 □其它 类 型 □均压环 □等电位联结 □其它 接闪器安装方式 □明设 □暗敷 □其它 接闪器高度 m 被保护物高度 m 需要保护的最大半径 m 接地引下线 根 锈蚀程度 □未 □锈蚀 □严重 □其它 接地形式 □共用 □ 联合 □独立 □其它 防雷电感应措施 □有 □无 □其它 类 型 □接地 □等电位连接 □其它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有 □无 □其它 类 型 □管线埋地 □电涌保护 □其它 等电位连接 □有 □无 □其它 类 型 □星型 □网型 □混合型 □其它 电涌保护器( SPD) □有 □无 □其它 类 型 □电源 SPD □信号 SPD □其它 屏蔽及隔离措施 □有 □无 □其它 类 型 □空间屏蔽 □管线屏蔽 □其它 调查情况说明 调查时间 调查 人 DB42/T512— 2020 12 附 录 C (规范 性附录 ) 雷电防护区划分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 和 控制雷击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 LPZ)。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和后续防护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注: : 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它屏蔽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