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人教版生物必修123知识点学生记忆手册内容摘要:

特有 细胞壁 、 叶绿体 、 液泡。 ( 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 三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细胞器 膜、 细胞 膜和 核 膜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 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结构上的联系 ( 1) 直接: ( 2) 间接: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四、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 核糖体 (合成肽链) → 内质网 (加工成半成熟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 (加工、分类、包装成熟有活性的蛋白质)→囊泡→ 细胞膜 →细胞外 第 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结构: ( 1)组成: 核膜 、 核仁 、 染色质 ( 2)核膜: 双 层膜,有 核孔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 质交换通道 , RNA、蛋白质等 大分子 进出 通道。 ) ( 3)核仁: 与某种 RNA的合成以及 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 ( 4)染色质: ( DNA+蛋白质) 染色质 (分裂间期 ) 染色体 (分裂期 ) 结论 :细胞中 同 一 种物质 在 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 5)功能: 是遗传物质 DNA的 储存 和 复制 的主要场所,是细胞 遗传特性 和细胞 代谢活 动 的控制中心。 (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 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是否具有 核膜 ) 二、 细胞 的完整性: 细胞 只有保持以上结构 完整性 ,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三、细胞 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 遗传信息库 ,是 细胞代谢 和 遗传 的控制中心。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 1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植物细胞成为渗透系统的两个条件: 出芽 小泡 突起 小泡 细胞膜 线粒体膜 内质网膜 核膜 2020 届高中必修 1 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7 页 共 43 页 ( 1) 原生质层 : 相当于 半透膜 , ( 细胞膜 、 液泡膜 、 细胞质 ) ( 2)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 浓度差 质壁分离:(质→原生质层;壁→细胞壁) 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 细胞壁的伸缩性。 ②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细胞 失水 质壁分离的复原: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 吸水 ① 条件:质壁分离时间不 长,细胞没有死亡。 ② 外界溶液选择: A、比细胞液浓度低的溶液。 如:清水。 材料用具: 紫色 洋葱表皮, ,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二、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 A、判断细胞死活。 B、测定细胞液浓度。 C、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注释: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层)的区别: 半透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 具有选择通过性 ,是生物膜,细胞死后变成 全透性。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 结 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 双分子层 镶嵌、横跨 糖蛋白 (膜基本支架) (行使功能,功能复习种类多) (与细胞识别有关) 二、特点 结构 特点:具有的流动性 细胞 膜 (生物膜) 功能 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 1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小分子物质 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简单 扩 散 高→低 O CO 水 、 乙醇 、甘油 、 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 被动 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 高→低 √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 离子 ,小肠吸收 葡萄糖 、 氨基酸 ,肾小管重吸收 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 主动 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大分子 (如蛋白质) 物质 进出细胞 的方式: 通过 胞吞 作用 进入细胞, 通过 胞吐 作用 向外分泌物质。 (又叫非跨膜运输方式) 2020 届高中必修 1 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8 页 共 43 页 第 5 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 1 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 陈代谢:是活细胞中 全部化学反应 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 生命活动 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 化学反应。 酶:是 活细胞 所产生 ( 来源 ) 的具有 催化 作用 的一类有机物。 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活 化 能:分子从 常态 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 活跃状态 所需要的 能量。 二、酶的发现: ① 178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 1836 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 1926 年,美国科学 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是 蛋白质 , 少数是 RNA。 四、酶的特性: ① 高效性 :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 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 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 pH 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 1) PH: 在 最适 pH 下,酶的活性最高, pH 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 PH过高或 过低,酶活性 丧失 ) ( 2) 温度 : 在 最适温度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 降低。 (温度过低,酶活性 降低 , 但可以恢复 ;温度过高,酶活性 丧失 ) 另外:还受 酶 的浓度、 底物 浓度、 产物 浓度的影响。 第 二 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 一、 ATP结构: 中文名: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苷 —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 AP~ P~ P ( A : 腺嘌呤核苷 ; T : 3; P: 磷酸基团 ; ~ :高能磷酸键, 远离 A的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容易 断裂 ) 二 、功能: ATP是 生命活动的 直接 能源物质 注: 生命活动的 主要 . . 的能源物质是 糖类 (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 主要 储 . 能 . 源物质是 脂肪。 生命活动的 根本 . . 能量来源是 太阳能。 三 、 ATP与 ADP的相互转化: 注: ATP ADP + Pi + 能量 2020 届高中必修 1 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9 页 共 43 页 ( 1)向右: 表示 ATP 水解 , 所释放的能量用于 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 表示 ATP 合成 , 所需的 能量来源于 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