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码头工程施工技术规格书060714-e内容摘要:

计强度时可拆除模板。 ( 7)模板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 a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10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木模 长度与宽度 177。 5 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 1 表面平整度 5 2 钢模 长度与宽度 177。 2 表面平整度 2 连接孔眼位置 1 b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模板接缝表面错牙 2 2 沉箱边长 177。 5 3 沉箱宽度 177。 15 4 沉箱高度 177。 10 5 沉箱壁厚 177。 5 6 顶面两对角线差 30 7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10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码头胸墙前沿线 5 2 墙顶标高 177。 10 3 桩帽、基础等支承面标高 0,- 10 4 截面尺寸 桩帽 177。 10 梁的宽度 177。 5 5 顶面两对角线差 短边≤ 3 米 15 短边> 3 米 25 6 全高竖向倾斜 3H/1000 7 侧面弯曲矢高 L/1000 且≯ 25 8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10 11 5)现浇混凝土 ( 1)配料 a 混凝土配料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现 场不得变更。 所用的原材料应用已校准的磅秤秤量。 b 应用批准的搅拌机搅拌混凝土,保证包括水在内的所有材料彻底搅拌,直至混凝土表面所有材料已均匀。 从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起至卸料日止最短历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 混凝土坍落度(m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额定容量 (L)和最少搅拌时间 (s) < 250L 250~500 L > 500L ≤ 30 自落式 90s 120s 150s 强制式 60s 90s 120s > 30 自落式 60s 90s 120s 强制式 60s 60s 90s 实际搅拌时间还须按 拌合机制造商指导由试验确定。 c 应采取适当措施卸料以保证混凝土垂直卸入装载设备和防止混凝土离析。 d 一般不允许重新搅拌,重新搅拌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且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时才可能被接受 : 未超过最大允许水灰比。 未超过最大允许坍落度。 未超过最长允许搅拌时间。 重新搅拌历时至少应在要求最少搅拌时间的一半以上。 e 严禁不当加水以增强混凝土流动性的行为。 f 每批混凝土从搅拌机或运输设备出料,在其装载量为 15%和 85%时做坍落度试验以检查混凝土均匀性及离析情况。 如果坍落度相差大于 38mm,搅拌时间以及程 序须修改以达到可接受的均匀性。 从无搅拌设备出料的混凝土坍落度相差若大于38mm,除非条件改善以达到可接受的均匀性,否则不能用。 ( 2)浇注混凝土 a 混凝土浇注温度不宜超过 28176。 C。 b 浇注前,模板、支撑、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须检查以确保无误,且应由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在一张检验单上书面确认。 c 混凝土浇注前,模板内的木屑和泥巴以及砂浆、油污都必须清除干净。 12 e 混凝土浇注须连续进行至完工,大体积混凝土应使用水平分层分步浇注以尽量减少冷缝和面层倾斜。 大体积整体混凝土浇注,各层浇注时其下层混凝土应仍可振捣,各 层厚度应足够薄以保证两层混凝土经过适当振捣可结合成整体。 e 如果混凝土工作暂停,容许间歇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硬化速度和其足够密合分层面的振捣能力,经试验确定并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 温度 ( ℃ ) 容许间歇时间 (h) 30~35 20~29 10~19 5~9 f 混凝土接缝处理 在现有已硬化的混凝土上浇注混凝土前,下层混凝土需凿毛,并清扫干净,并用符合规定的清水冲洗以确保表面完全饱和。 浇注混凝土前铺 10~30mm 厚水泥砂浆。 g 浇注时应避免混凝土离析,混 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 2米。 h 浇注大体积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次序和方向分层进行。 分层间歇时间应符合 3)节第 ⑸ 点要求。 每层厚度按以下 节要求执行。 i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其上须标出构件类型、生产日期。 j 混凝土出料须在水泥、骨料加搅拌水后或骨料加水泥搅拌后一小时内完成。 k 接缝 膨胀缝或收缩缝应用沥青麻丝板填满。 ( 3)振捣 a混凝土分层浇注时,分层厚度应根据环境温度、浇筑能力和振捣设备分析确定。 最大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振 捣 振实后的厚度( mm) 振 捣 器 振实后的厚度 (mm) 插入式 ≤ 500 附着式(外挂)振动器 ≤ 300 表面振动 ≤ 200 人工捣实 ≤ 200 b 振捣按以下要求进行:。 (振至表面呈现水泥浆且不再沉落)。 振捣须靠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 移运间距离不应大于有效半径的 倍。 作用半径由试验确定,如无试验资料, 13 可采用 250~300mm。 1/2,并应避免触及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和充气胶 囊。 ,并慢慢拔出,反复插入拔出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振实结成整体,振捣器插入已有的混凝土中深度至少要 50mm。 5. 表面振捣器移动间距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6. 附着式振捣器应与模板紧密连接,其设置间距应由试验决定。 c 振捣应由经验丰富人员监控以防超振导致混凝土构件离析,插入方式振捣 5~15秒一般足以保证足够振实。 不要在振动中让水和细料分离或集聚到混凝土表面。 ( 4)混凝土抹面 a 无模表面 无模表面应在固结后马上抹平,刮去多余混凝土凸出的骨料,刮平凹和坑,形成要 求的表面坡度及平整度,表面应平顺而规则。 不得往表面加水抹面,在允许进一步抹面之前,自由水应用席袋、水沟排出,用软管吸出,或用其它批准的方法除去表面水泽,干水泥和水泥砂混合物不得用于干燥表面。 应避免过份处理以致表面附有超量细料和水而降低表面质量和耐久性。 b 要覆盖的或不易见的用模板浇筑的结构 表面缺陷如空隙、鼓出、气泡、破裂、龟裂和蜂窝,应铲除至坚硬混凝土处,再用水泥砂浆修补,并按《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26896第 节规定养护,模板拉杆形成的洞也同样用水泥砂浆修补。 c 易见的模板浇筑面 除按本节第 ⑵ 条要求修补外,表面不连接处,如由模板影响或模板锚固不够引起或由于凸起沉陷开裂或由收缩引起的缝隙,均应用水泥砂浆修补。 所有暴露外表均应用钢抹刀将水泥砂浆找平。 ( 5)养护 a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防止不正常干缩,浇注完成后,混凝土表面即要恰当覆盖,硬化后应经常浇水养护保持湿润。 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建议不用浇水方法养护。 14 b 养护水须为淡水,并且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不少于 10天,矿碴硅酸盐水泥不少于 15天;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 天,矿碴硅酸盐水泥不少于 21天。 c 混凝土强度达到 前,不许在其上行走、开车或安装支承或上层结构模板。 ( 6)现浇混凝土允许偏差 a 混凝土结构验收标准 本处未规定的验收标准,应按 JTJ24289《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b码头现浇胸墙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值: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前沿线位置 20 2 顶面标高 0, +20 迎水面竖向倾斜 5H/1000 迎水面平整度 20 4 顶面 平整度 10 5 预埋铁件 位置 20 与砼表面错牙 5 6)混凝土构件预制 ( 1)总则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应满足以下要求并符合以上 节规定。 ( 2)预制场内搬运 混凝土构件搬运时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 3)堆存 堆场须水平,坚固并且无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 4)预制构件允许偏差 a 预制矩形沉箱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1 长度 沉箱长度≤ 10m 177。 25 沉箱长度 10m 177。 15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2 宽度 沉箱宽度≤ 10m 177。 25 沉箱宽度 10m 177。 3 高度 177。 10 4 顶面两对角线 30 5 顶面平整度 10 6 外壁竖向倾斜 2H/1000 7 外壁平整度 10 8 外壁侧向弯曲矢高 2L/1000 9 隔墙厚度 177。 10 10 预埋件、预留孔位置 20 b 本技术规格书没有指明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验收标准应按 JTJ24287《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7)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除按以下要求执行外,同时还须满足上述第 节的要求。 ( 1)材料要求 a. 粗骨料粒径 ,碎石应小于 1/3,砾石应小于 1/ 最小导管内径,且不超过1/4 横截面尺寸和钢筋间距的 3/4。 卵石最大粒径应小于导管最小内径的 40%。 b. 砂的细度模数为 ~, 毫米的筛余量占总重的百分比不小于 85%。 ( 2)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坍落度应根据泵送高度、距离和气侯确定。 泵送高度低于 30米,坍落度可在100 至 140 毫米之间。 b 最小水泥用量应据管径、距离、坍落度和气侯条件确定,不小于 340kg/m3。 c 砂率应据水泥用量和混凝土搅拌物的和易性综合分析确定,应在 38%至 44%之间。 ( 3)混凝土搅拌、泵送和浇筑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 a 混凝土的可泵性,应用压力泌水试验并根据施工经验进行控制, 10 秒时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宜超过 40%。 b 掺用泵送剂时可采用先掺与后掺配合使用的方法:在搅拌机处先加部分泵送剂,到浇筑地点搅拌罐口处再加部分泵送剂,经搅拌出罐。 c 泵送管安装后,应用适当方法如高压水将管内污物清洗干净。 d 浇筑前应用水泥砂浆润滑管道,但此砂浆不能用于混凝土浇筑。 16 e 混凝土应连续泵送,若中断,应使泵经常转动防止导管堵塞。 在常温下,若间歇时间超过 45分钟,应将管中 混凝土排出并洗净。 f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间应为 15秒至 30 秒。 g 坍落度试验和空气截流试验取样需在进料口和出料口进行。 ( 4)泵送设备 铝制管及设备不允许用于泵送及浇筑。 8)施工缺陷修补 ( 1)总则 影响混凝土结构功能的施工缺陷,须会同设计代表研究确定修补方案,并须用不收缩、粘结强度高、稳定性好及颜色与原混凝土相近的材料修复。 缺陷修复方法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完成修复后应即刻掩盖以防日晒雨淋。 如用水泥类材料修复还需养护。 ( 2)表面缺陷修复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 a 严重影响表观的小 孔及沙凹须用钢刷或高压水清理干净,且用水泥浆或水泥砂灌浆抹平,再进行覆盖养护。 b 蜂窝、孔洞或其它局部缺陷,松软的部分先用钢丝刷或高压水冲刷干净,稍干后,再用不收缩且强度高于原混凝土的混凝土修补。 修补前应在结合面涂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以增强两种混凝土的粘结力。 蜂窝、孔洞或其它局部缺陷,如体积小,可用环氧砂浆修复。 大面积缺陷则用喷射水泥或砂浆修补。 c 如果铲除混凝土后钢筋外露,在钢筋内表面与原混凝土之间应至少留有 2 毫米净空以保证外露钢筋被同种材料包裹。 修补方法同以上 ⑵ 点所述。 ( 3)裂缝修补按以下要求执行 : a 裂缝原因和性质调查后应立即提交修补建议,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复。 b 随温度变化的裂缝要在低温季节裂缝宽度较大时修补。 c 宽度大于或等于 ;大于 毫米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修补。 灌浆宜采用封闭裂缝表面后间隔安设灌浆咀,压力灌浆的方法进行。 d 宽不到 ,清扫后用环氧树脂浆液涂刷若干遍密封裂缝,或沿缝凿出 U 型槽再灌环氧树脂浆液或胶泥封闭,如需要的话再贴玻璃 17 纤维布。 9)其它 若遇到本技术规格书未说明的细 节或要求,应按交通部颁布的《港口工程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钢筋 1) 材料 ( 1)承包商应按批准的施工图购买钢筋。 钢筋应有出厂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 钢筋的名称、符号和相应要求如下表: 名 称 力学和工艺性能 检验执行的规范 强度标准值 (MPa) 弹性模量 (MPa) 热轧Ⅰ级钢 GB228 GB232 GB5029 235 热轧Ⅱ级钢 335 ( 2)有钢筋的材料试验证书须提交承包商供业主存档。 材料在运输、存储加工和 铺设过程 中应具有可追溯性。 2)钢筋加工 ( 1)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和油迹。 漆污和铁锈应 在使用前要清除干净。 带有粒状或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 2)弯钩或弯折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已批准的施工图。 弯钩与弯折应符合以下规 定: a. Ⅰ级钢筋末端需作 180弯钩时,其弯曲内径 D 应不小于 倍钢筋直径 d。 Ⅱ级钢筋末端需制作 90或 135弯折时,Ⅱ级钢筋弯曲直径 D不宜少于 4 倍 钢筋直径 d。 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