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20xx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技术要点总结内容摘要:

30~60mm 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 位置宜错开 200mm 以上。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 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 100℃,铺筑时宜选择适宜的 熨平板振捣 或夯实装置的 振动频率和振幅 ,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摊铺机必须 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 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2~6m/min 范围内。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 最低摊铺温度 根据 铺筑层厚度 、 气温 、 风速 及 下卧层表面温度 ,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铺筑层厚度为 50mm、 (50~80mm)、 80mm,最低摊铺温度分为 140℃、 135℃、 130℃,( 厚度小,温度高 ) 1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 试铺、试压 确定,应随时检查 铺筑层厚度 、 路拱 及 横坡 ,并辅以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1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 1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 外侧向中心碾压 ,在 超高路段 和坡道上则 由 低处向高处碾压。 1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 80m。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 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 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 1/3~1/2 轮宽。 对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层厚较大时,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以防止骨料破碎,相邻碾压带宜重叠 100~200mm。 还是那句话,关于沥青路面的案例,考试太少,所以,要点列的比较多 城市道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1当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重质量不小于 12t,相邻碾压带宜 重叠后轮的 1/2 轮宽,并不应小于 200mm。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 隔离剂 或 防粘结剂 , 严禁刷柴油 ,也可向碾压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 雾状水。 1压路机 不得 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上 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1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上下层的 纵缝 应错开 150mm(热接缝)或 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 横向接缝 应错位 1m 以上,并用 3m 直尺检查平整度。 1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待 自然冷却至温度低于 50℃时,方可开放交通。 继续沥青要点 改性沥青混合料 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 10~20℃;当采用 SBS 类、 SBR 胶乳类、 EVA、 PE 类之外 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生产温度由试验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 间歇式拌合设备 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24h, SMA 混合料只限于当天使用, OGFC 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具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2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摊铺温度不应低于 160℃。 2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要求外,还应做到: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 150℃,碾压终了表面温度应不低于 90℃。 2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阶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2改性沥青 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 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的原则。 2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 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 ,摊铺时应保证充分的运料车,满足摊铺要求 ,使纵 向接缝为热接缝。 改性沥青的 2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 内摩阻力 和 嵌挤力 ,以及沥青胶结料与矿料之间的 粘结力 所构成。 2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 1)悬浮密实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 c,但内摩角φ较小); 2)骨架空隙结构(φ较高, c 较小); 3)骨架密实结构( c 较高,φ较高)。 2沥青混凝土由 沥青 、 粗骨料 、 细骨料 以及 填料 等主要材料组成。 沥青混合料小要点 城市道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2沥青混凝土对沥青的技术要求: 粘结性 (黏度) 、 感温性(软化点) 、 耐久性(抗老化) 、 塑性(延度) 和 安全性(闪点)。 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 增水性石料 经磨细得到的 矿粉 ,且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 3矿粉应具有合理的粒度范围,用于高等级道路的矿粉通过 的筛孔的含量应为 75%~100%。 3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关键在于 沥青的再生。 3沥青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1)必须具有 软和与渗透能力 ,即具备适当的黏度; 2)必须具有 良好的流变性质 ; 3)必须具有 溶解分散 沥青的能力,即应 富含芳香芬 ; 4)具有良 好的 表面能力 ; 5)必须具有良好的 耐热 化和 耐侯 性。 3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1) 旧路面材料的品质 —— 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旧料中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级配; 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途及其质量要求; 3)生产条件; 4)沥青、砂石料的供应及经济效益的追求。 3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 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 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 沥青混合料 掌握城市道路结构工程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外观质量要求 是:表面应 平整、坚实 ,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集料集中等现象;用 10t 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连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测项目: 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 八项。 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质量应检查外观、接缝、施工温度、矿料级配、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指标、压实度。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平整度采用 3m 平整度仪测得;对平整 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当于城市主干路、快速路)σ应达到 ,其他公路(相当于城市一般道路)σ应达到。 属于城市道路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课本 P207 页,移到此处,方便结合记忆。 城市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 路基 、 垫层 、 基层 以及 面层。 路基:路基应 稳定 、 密实 、 均质 ,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以及含有有机质颗粒土 , 不适用 做路基填料。 垫层:在 季节性冰冻地区 , 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 小防冻厚度要求时 ,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冰冻垫层) ,其 差值 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基,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 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 半刚性垫层。 防冻垫层 和 排水垫层 宜采用 砂、砂砾 等 颗粒 材料, 半刚性垫层 宜采用 低剂量水泥 、 石灰 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 150mm。 基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水泥砼路面中, 基层 的作用:防止或减轻 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或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砼面层产生不利的影响。 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 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 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 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道路 宜选用 水泥稳定粒料 或 沥青稳定碎石 ; 中、轻交通道 路宜选择水 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或 级配 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道路宜采用排水基层。 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 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 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等。 水泥砼路面的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1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 普通(素)混凝土板 、 钢筋混凝土板 、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 、 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 等。 目前 我国 多采用 普通(素)混凝土板。 1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根据 交通等级 、 道路等级 、 变异水平等级经设计确定。 1以 28d 龄期的水泥混凝土 弯拉强度 控制面层混凝土的强度;各交通等级,混凝土弯拉强度的 标准值 不同。 1接缝: 纵向接缝 根据 路面宽度 和 施工铺筑宽度 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 拉杆 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横向接缝 ( 横向施工缝 )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同胀缝形式;胀缝: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 200mm 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均应设置胀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一些小要点,了解下吧。 水泥路面好像历年考的不多,仔细看下吧 城市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1对 特重 及 重交通等级 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1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 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采用 刻槽 、 压槽 、 拉槽 或拉毛 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1普通混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