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内容摘要:
)作业 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施方案和保证措施;图纸会审中所确定的有关部位的设计和技术核定等事项。 交底工作应该按照管理系统逐级进行,由上而下直到工人队组。 交底的方式有书面、口头形式和现场示范形式等。 ( 5)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直接影响其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有章不循其后果是严重的,而无章可循更是危险的。 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 通常内容如下: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 档案管理制度;材料 (构件、配件、制品 )检查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地及班组经济核算制度;材料出入库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具使用保养制度。 2.材料组织 材料、构 (配 )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 第 21 页 共 65 页 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作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物资准备包括主要材料的准备、构 (配 )件、制品的加工准备、安装机具的准备。 (1)主要材料的准备。 主要材料的准备主要是 根据施工预算进行分析,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出需要量计划,为组织备料、确定仓库、场地堆放所需的面积和组织运输等提供依据; (2)构 (配 )件、制品的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提供的构 (配 )件、制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消耗量,确定加工方案和供应渠道以及进场后的储存地点和方式,编制出其需要量,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面积等提供依据; (3)安装机具的准备。 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具的类型、数量和进场时间,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 放地点和方式,编制工艺设备需要量计划,为组织运输 ,确定堆场面积提供依据。 物资准备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第 22 页 共 65 页 施 工 预 算资 源 需 要 量 计 划施 工 进 度 计 划施 工 方 法组 织 进 场使 用存 储 保 管确 定 运 输 方 式 和 计 划加 工 、 订 货 、 签 订 供 应 合 同四 川 汇 源 吉 迅 数 码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工程前期准备 1.工程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是施工全体参加者为夺取优质、高速、低消耗的目标,而有节奏、均衡连续地进行战术决战的活动空间。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给拟建工程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和物资保证。 1)建造临时设施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与工程总包单位以及甲方协调,建造 第 23 页 共 65 页 临时设施,为正式开工准备好生产、办公、生活、居住和储存等 临时用房。 2)施工用水用电的落实 与工程总包单位以及甲方协调工地现场施工临时用水、电,按照要求和规范接驳到位。 3)安装、调试施工机具 按照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将施工机具安置在规定的地点或仓库。 对于固定的机具要进行就位、接电源、保养和调试等工作。 对所有施工机具都必须在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4)做好材料、构 (配 )件、制品和材料的储存和堆放 按照材料、构 (配 )件、制品需要量计划组织进场,根据总平面图规定的地点和指定的方式进行储存和堆放。 5)做好雨季施工安排 按照 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落实雨季施工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 6)设置消防、保安设施 设置消防、保安设施,悬挂各种警示牌及规章制度。 2. 工程的场外准备 施工准备除了现场内部的准备工作外,还有施工现成外部的准备工作。 其具体内容如下: ( 1)材料的加工和订货 材料、构 (配 )件和建筑制品大部均必须外购,工艺设备更是如此。 这样如何与加工部门、生产单位联系,签订供货合同,搞好及时供应,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协作项目也是这样,除了要签订议定书之外,还必须做大量的有关方面的工作。 第 24 页 共 65 页 ( 2)提交开工 申请报告 及时地填写开工申请报告,并报批。 工程实施流程图 接 建 设 单 位 施 工 委 托开 工 条 件 确 认编 制 施 工 组 织 设 计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报 审配 置 各 种 资 源 , 确 认 开 工 条 件 、 填 写 开 工 报 告。 开 工 报 告 报 审项 目 组 安 全 、 技 术 交 底施 工 现 场 预 先 检 查安 装 设 备 、 材 料 验 收编 制 竣 工 资 料 、 工 程 结 算工 程 验 收 、 移 交完 工 通 知 、 验 收 申 请工 程 施 工竣 工 、 内 部 初 验通 过通过不 通 过不 通 过不 通 过不 通 过四 川 汇 源 吉 迅 数 码 科 技 有 限 公 司工 程 施 工 流 程 图 第 25 页 共 65 页 设备施工流程图: 到 达 施 工 现 场和 监 理 一 起 开 箱 验 货现 场 协 调 开 工系 统 安 全 确 认工 程 施 工交 接 材 料工 程 复 工工 程 完 工签 字 和 盖 章 报 告 资 料撤 离 施 工 现 场有 我 们 购 买 的 材 料。 编 制 工 程 竣 工 资 料工 程 建 设 实 施 完 成Y E SN O工 程 停 工工 程 全 部 工 作 完 成。 Y E SN O工 程 全 部 工 作 完 成。 Y E SN O审 核 工 程 竣 工 资 料报 送 工 程 竣 工 资 料工 程 结 算 审 核竣 工 资 料 存 档工 程 实 施 流 程 图 — — 实 施 阶 段工 程 实 施 流 程 图 — — 准 备 阶 段接 受 施 工 任 务了 解 工 程 信 息制 定 工 程 实 施 方 案 及 公 司 组 织 安 排清 理 、 补 充 工 具 及 耗 材 、 组 织学 习 工 程 安 全 、 质 量 、 规 范 及相 关 资 料 准 备工 程 准 备 工 作 就 绪开 工 协 调 会和 甲 方 及 监 理 了 解 工 程 准 备 情况批 准 开 工赶 赴 施 工 现 场四 川 汇 源 吉 迅 数 码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各分部工程具体 施工方案 第 26 页 共 65 页 通信工程施工方案 概述 此次方案采用的是摩托罗拉公司 Canopy 系列 室外微波设备,Canopy 是 Motorola 公司在 频段,使用非线性调频技术,以点对点、点对多点方式进行数据接入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 设备以其频段开放、费用低廉而受到了广泛推崇。 此次摩托罗拉推出的 Canopy TM 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为基础电信运营商、 ISP、驻地网服务商、行业企业用户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 , 使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低成本地架设起 “ 最后一公里 ” 宽带接入系统,为村村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系统主要特点 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度高 安装简便、快速 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效率高,适合 频段工作要求 性能稳定,在大用户量接入的时候吞吐率不下降 延时稳定,不管用户数量多少,保持 20ms 稳定的延时 覆盖范围广,点对点工作加无源反射天线距离可达 30 公里,可以应用于传输距离较远的农村和山村。 上联接口直接为 10/100BaseT 以太网接口,适用范围广 系统容量大,单扇区可以最大接入 200 个用户模块 Canopy 系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图像、互联网接入等各种服务 , 具体应用包括 IP 电话、视频监控、网吧专线、电视会议、企业局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学、高速互联网浏览等,在村村通工程中更能发挥较大作用。 Canopy 系统具有价格合理,安装简易,配置灵活及扩容方便等 “ 十大优 点 ”。 它的出现有效地补充了宽带接入设备的市场空缺。 Canopy 系统于 2020 年 7 月在全球首次投入市场,在世界几十个国家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 Canopy 与同类产品相比,其稳定可靠 /小巧精致获得广泛好 第 27 页 共 65 页 评 , 价格也极具竞争优势, 10M/20M 点对点 ,点对多点 ,IP/E1 应用一应俱全。 目前已被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驻地网服务商及行业企业用户广泛认可和使用。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深入开展, Canopy 无线接入系统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该工程中,从而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 宽带+电话 ” 的接入平台。 Canopy 微波系统的优势 1)价格廉、运营省 Canopy 系统采用了摩托罗拉成熟简单高效的射频技术 , 使得设备价格较同类产品有较大的优势 . 全球范围的产品热销使得成本大幅降低 . 建立系统的初始价格门槛低 , 大规模扩容性能力强 ,可使成本进一步下降 . 总之 , 设备性能价格比优异 . 低廉的 频段的使用费 , 因无室内单元不需要机房 ,以及系统内各单元间不需要租光纤或数据专线连接 , 使得系统运营成本很低。 2)用户多、覆盖大 Canopy 系统中每个接入模块( AP)支持 200 个用户模块( SM)。 六扇区的一个基站支持 1200 最终用户。 在点对多点的情况下覆盖距离是 16 公里 , 在点对点的情况下覆盖距离是 52 公里。 Canopy 系统在 上支持 4 个非重叠信道,在每个全向基站上面使用 3 个非重叠信道两次 ,就可支持 6 个接入模块(AP)。 3)设备小、安装易 设备小巧 , 集成度高 , 无室内单元 , 不需要象其他系统那样复杂的布线及机房环境。 因此安装 Canopy 系统简单、快捷 . 熟练的工程师每天可安装数点 . Canopy 系统模块内置了所有的网络管理和诊断的功能使得调测也非常简单。 带系统性能 4)速率高、带宽稳 空中速率为 10Mbps。 有效速率在点对点时是 7Mbps,点对多点时是。 系统对高负载进行了吞吐量的优化,所以当更多用户加入的时候吞 第 28 页 共 65 页 吐量不会下降。 不管用户数量或平均负荷是多少 ,系统带宽保持恒定 . 同时通过使用 Canopy 带宽认证管理器,系统可对每个用户模块严格的用户认证及完善的提供动态带宽控制。 系统还支持动态密钥更新,使其具有卓越的加密功能。 5)时延小、利应用 不管终端用户数负载是多少, Canopy 系统提供一致的包延时 20ms。 要保证质量 , VoIP 应用系统必须有一个算法把 VoIP 包区分优先次序,也要在任何负载下 提供一个一致的延时。 Canopy 系统专为 QoS 敏感的 IP 包预留高优先级信道,同时确保一致的往返延时,这样双管齐下使得系统对需要 QoS 服务的传输如语音和图像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网络。 6)载干低、强抗扰 所有的 Canopy 设备在工厂中的测试都符合 3dB 的载波干扰。 一般额定的C/I值根据不同参数测试约为 2dB。 这个值是在同类产品中最低的 .因此 Canopy系统在面对外部强干扰和自干扰的情况下最稳定可靠 . 一个无线解决方案的 健壮性 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载干比。 (其他一些系统的载干比一般高于 8dB) 7)全同步、扩容 易 整个系统的所有基站都可使用 GPS 达到全同步 , 它即可用来消除系统内各模块的自干扰 ,也可消除同一区域的其他系统的干扰。 这种独特的能力可以让系统管理员在任何需要扩充系统覆盖和 /或容量的地方加入 Canopy 基站 , 而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性能 . 系统不需频率规划,各基站可共用一样的频点。 8)为应用、巧优化 系统在整体设计时 ,专门为最热门的应用如上网浏览 ,VOIP 语音 ,视频监控的进行优化 . 如将分组包缩短至 2ms,大大提高了对上行申请的反应速度 . 对 VOIP 的小且多的分组传输效率极高 . 9)网管全、升级便 所有 的 Canopy 设备使用内置的 Web 服务界面。 这样对本地安装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同样对远程管理提供了一样的界面。 Canopy 平台也对中心管理服务 第 29 页 共 65 页 器提供了 Tel, FTP 和 SNMP 的支持供网管使用 . 设备软。通信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相关推荐
核心职业能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做 好中高职课程对接的核心课程和技能实训环节课程的前期调研和课程计划。 (三) 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 ( 1)完善校内现有实训基地 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有 3G 实训基地、 FTTH(城市光网) 建设 装维培训基地、光电缆接入网 通信工程 省级示范实训(实 验 )中心等,其中 3G 实训基地拥有较为先进的通信网络设备,目前包含CDMA20
上业务完全一样且流向相反,平时网元支路板 “选收 ”主环下支路的业务,如图 41 9 中 (a)所示。 若环网中网元 A与 C 互通业务,网元 A和 C 都将上环的支路业务 “并发 ”到环 S1和 P1上, S1和 P1上的所传业务相同且流向相反 ——S1逆时针, P1为顺时针。 在网络正常时,网元 A和 C都选收主环 S1上的业务。 那么 A与 C业务互通的方式是 A到 C的业务经过网元
止施工 ,发包人应从约定应付之日起向承包人支付应付款的贷款利息 ,并承担违约责任。 ,向工程师提交已完工程量的报告。 工程师接到报告后7 天内按设计图纸核实已完工程量(以下称计量),并在计量前 24 小时通知承包人,承包人为计量提供便利条 件并派人参加。 承包人收到通知后不参加计量,计量结果有效,作为工程价款支付的依据。 7天内未进行计量,从第 8天起,承包人报告中开列的工程量即视为被确认
. 资格审查方法 凡符合招标文件中审查标准的,均为初步评审合格的投标人。 (注:具体审查资料及附表格式详见第三部分第七章) 第三部分 通信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项目名称: 工程 建 设 单 位: 招标代理机构: 日期: 年 月 日 (招标文件封面格式) 投标邀请书 “第一部分 附件二: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 “第二部分第一章投标邀请书” 招标文件目录 第一卷 投标须知
引资力度。 今年,我们将加强招商力量,强化领导带头,要求各经济区主任、各镇书记镇长每月至少 “走出去 ”2 次,通过强化招商成果考核,传导工作压力。 延续以往招商一些好的作法,加大以商招商、合作招商和大型活动招商等力度,争取更有针对性地走出去,更有目的性地请进来,保证招商实效,特别是利用 XX 产业疏解的有利时机,把前期摸排的成果尽快地转化为招商成果,提前做好项目铺垫,保证招得来、落得下。
4) 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第五节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亡 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 18 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 对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上报主管部门。 对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事故、重大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