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装备制造方向及群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 标 准 见专 业 带 头人 考 核 标准) 从企业引进 1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 且具有行业背景和一定影响的高级技术职称者作为专业带头人。 (标准见专业带头人考核标准) 通过国外进修、企业锻炼培养 1名 具 有较 强的专 业课 程开发能力、理论与 实践 教学水 平较 高的专业带头人; 达标验收 专业 骨干 教师 培养 通过出国培训、参加企业短期技术培训、现场锻炼、产学结合项目研发等措施,培养骨干教师 6人,逐步建成一支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及产学结合的主力军。 启动教师培训项目 1.参加国内外 学术研 讨会 4人次; 2.到机电装备 制造集 团等 3家企业顶岗实践。 选派 1名教师到国内 (外 )院校进修培训时问3个月以上,并获得相应的 毕 业 证书、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选派 2名教师到国内 (外 )院校进 修培训时间3个月以上,并获得相应的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1.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 10人次; 2.到机电装备制造集团等 3家企 业项岗实践。 3.参加国内外学术 研 讨会 lO人次; 达标验收 建设项目 预期目标 2020. 10~12月验收要点 2020. 1~3验收要点 2020. 4~6验收要点 2020. 7~9验收要点 2020. 10~12验收要点 2020 验收要点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兼职 教师 聘任 在现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6人的基础上,通过机电产品生产集团、沈阳光谷有限公司等,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7人,使企业技术专家达 13人次,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聘任企业技术专家 2人,使企业兼职高级技术人员达 8人 从事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 环节教学; (兼职教师条件见兼职教师考核标准) 兼职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计划论证和研讨 活动; 兼 职 教 师在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1人: 使企业技术专家达9人。 ( 兼 职 教师条件见兼职教师考核标准) 聘任企业技术专家 2人,使企业技术专家达12人。 (兼职教师条件见兼职教师考核标准) 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1人:使企业技术专家达 13人。 (兼职教师条件见兼职教师考核标准) 达标验收 双师 素质 培养 通过进修培训、挂职实习等方式,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学习,拜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开发实训课程,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努力搞好产学结合,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选派 5名教师到国内院校进修培 训时间 3个月以上 , 并获得 相应的毕 业证书 、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1.参加国内 外 学 术研讨会 5人次; 2. 3名到沈阳 光 谷 集团等 3家企业顶岗 实践。 1.参加国内 外 学 术研讨会 8人次; 2. 6名到沈阳 光 谷 集团等 3家企业顶岗 实践。 选派 4名教师到国内院校进修培训 时间 3个月以上,并获得相应的毕业证 书、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1.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 5人次。 2.通过进修,青年教师中“双师”素 质 教 师 达90%。 达标验收 建设项目 预期目标 2020. 10~12月验收要点 2020. 1~3验 收要点 2020. 4~6验收要点 2020. 7~9 验收要点 2020. 10~12验收要点 2020 验收要点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电气 自动 化及 过程 控制 技术 实训 室 1.对学生进行过程控制技术的实验及实训项目训练; 2.对学生进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实验及实训项目训练; 3.进行“维修电工”中、高级技能训练与考试; 4.每年提供教学实训 1OO0学时以上,对外培训和职业 鉴定 400人以上。 场地建设及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1.完成实训室建设方案 2.设备采购投标 设备清点验收 设备安装 设备调试 达标验收投入实训 电子创新实训室 1. 对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方面能力训练 2. 对学生进行单片机设计能力训练 3. 对学生进行电子综合能力训练 4. 对 每年提供教学实训 1OO0 学时以上,对外培训和职业 鉴定 400人以上。 场地建设 1.完成实训室建设方案 2.设备采购投标 设备清点验收 设备安装 设备调试 达标验收投入实训 建设项目 预期目标 2020. 10~12月验收要点 2020 . 1~3验收要点 2020 . 4~6验收要点 2020. 7~9验收要点 2020. 10~12 验收要点 2020验 收要点 训 基 地 建 设 校外 实 训 基地 建设 与沈阳特变电正、沈阳冶金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沈北新区、浑南产业园等15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与沈阳特变电工等 5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训 基地协议,校外实训基地达 24家。 与沈阳吴诚电器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校外实训基地达 29家。 与沈北新区、浑南产业园等 10家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校外实训基地达 39家。 达标验收 实 验 实 训 内 涵 建 设 校企 共建 实训 基地 运行 管理 机制 与企业合作,共同完善和 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 制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 1.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细则。 2.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实 施细则。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实施 细则。 与企业共同制定实验实训教学方案,完善顶岗实习考核标准。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专项技能分析报告。 2.学生校外实习考核办法。 达标验收 实习实训 教学 改革 开发制订能力标准、实习标准、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 1门实训项目教材、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 1 门实训 项 目 教材、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 2 门实训 项 目 教材、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 2门 实 训项目教材、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 4 门实训项目教材、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 达标验收 建设项目 预期目标 2020 . 10~12月验收要点 2020. 1~3验收要点 2020. 4~6验收要点 2020. 7~9验收要点 2020. 10~12验收要点 2020 验收要点 人才 培 模式 的研 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培养”、“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力度,完 善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制定管理办法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及时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对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并发聘书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成本专业能力开发,确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1.对人才培 养 方 案和 相 关 管理 办 法 进行论证; 2.完成电气 自 动 化能力标准 1.完成电气自动化模块化项目教学改革中项目开发工作; 2.顶岗实习学生比例达 100% 1.进一步完善应用电子能力标准; 2.对电气自动化模块化项目教学改革中项目开发工作进一 步细化 达标验收 课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内 容 改 革 工学 结合 优质 核心 课程 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开发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及课件、实训指导书等材料。 精品课建设。 开展《电路基础》、《电气控制与 PLC》两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完成《电路基础》、《电气控制与 PLC》两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1.论证《电机 与 变 压器》省级精品 课 程 建设方案; 2.论证《变压 器 制 造工艺》省级精 品 课 程建设方案。 1.完成《电机与变压器》省级 精品课程建设; 2.完成《变压器制造工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建成网络平台, 5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上网 达标验收 配套 教材 建设 完 成 《 电 气 控 制 与PLC》、《电路基础》等 5门特色教材建设 完成《电气控制与 PLC》 1.完成《电路基础》特色教材建设; 2.完成《电机与变压器》特色教材的完成 《电机与变压器》 、 《 电气 自 动 化技能实训》教材建设 1.完成《 电气自动化 系统设计》等 特色教材建设; 2.完成《变压器制造工艺》特色教材建《高压电器》特色教材建设,完成《电气控制与 PLC》实训教材建设 达标验收 建设 设 建设项目 预期目标 2020 . 10~12月验收要点 2020. 1~3验收要点 2020. 4~6验收要点 2020. 7~9验收要点 2020. 10~12验收要点 2020 验收要点 课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内 容 改 革 精品 课件 建设 完 成 《 电 气 控 制 与PLC》、《电路基础》等 5门精品课件建设 完成《电气控制与 PLC》、《电路基础》课件制作 完成 《电机与变压器》课件制作 完成《变压器制造工艺》、《高压电器》课件制作 《 电气自动化 技能实训》和《 电气自动化 系统设计》 课件制作 达标验收 教学 质量 保障 体系 建设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临摔机制,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对实践教学的质基监控;建立企业、学校、学生的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系内教学督导制度的建设。 筹建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机构 1.结合项目建设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2.完成系内教学督导制度。 1.完成质量 规 章 制度建设; 2.初步建立 教 学 质量 信 息 系统。 1.结合专业教学标准修订课程标准; 2.完成教学标准建设; 3.完成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设 达标验收 社 会 服 务 技术 培 训 开展技术培训 2020人次 /年以上,技能鉴定450人次以上。 对大学生进行“回炉”培训,平均每年培训 100人次以上,选派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协助制定教学方案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选派教师到贫困、欠发达地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当地的职业能力水平,为科技服扶贫提供条件。 1.开展技术培训学习的相关资料、学员考评资料; 2.教师支援贫困地区及对口支援的 有关资料及证明 材 料 的 收集。 1.开展技术培训学习的相关资料、学员考评资料; 2.教师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