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gtp协议测试规范lastversion内容摘要:
的路由区进入新 SGSN 所控制的路由区。 正确的消息顺序: 新 SGS N GGSN1. U pdat e P D P C ont ext R eques t2. U pdat e P D P C ont ext R es ponse 测试说明: 1. 2. 3. 新 SGSN向 GGSN发送 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 —— 包含 IE:请求协商的 QoS、 TEID数据 I、 TEID控制平面、 NSAPI、控制和用户平面 SGSN地址等。 GGSN返回 Upd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 PDP上下文更新成功,参数 Cause为‘ Request Accepted’。 GGSN上 MS的 PDP上下文相应修改。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14 页 14 测试编号: (可选) 测试时间: 阶段 1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隧道管理 分项目: 网络侧请求 PDP上下文修 改过程 目的: 检验 GGSN端发起的 PDP上下文修改过程 测试预置条件: HLR 中有 MS 的相关数据; MS 激活 PDP 上下文; GGSN 发起该 PDP 上下文的修改。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SN GGSN1 . U p d a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q u e s t2 . U p d a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s 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3. GGSN向 SGSN发送 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 —— 包含 IE:请求协商的 QoS、 NSAPI等。 SGSN返回 Upd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 PDP上下文更新 成功,参数 Cause为‘ Request Accepted’。 —— 参数 Quality of Service Profile为协商后的 QoS值或同于请求消息中 QoS值。 SGSN和 GGSN上 MS的 PDP上下文相应修改。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15 页 15 测试编号: 测试时间: 阶段 1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P上下文删除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MS发起的分离过程 目的: 检验 SGSN端发起的 PDP上下文删除 过程 测试预置条件: MS 已 GPRS 附着; MS 激活 PDP 上下 文; MS 发出分离请求。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SN GGSN1 . D e le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q u e s t2 . D e le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s 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3. SGSN向 GGSN发送 Dele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 —— 参数 NSAPI和 GTP头中的 TEID一起唯一确定一个 PDP上下文。 GGSN返回 Dele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 PDP上下文删除成功,参数 Cause为‘ Request Accepted’。 SGSN和 GGSN上 MS的 PDP上下文标记为非激活的, MS分离成功。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16 页 16 测试编号: 测试时间: 阶段 1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P上下文删除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MS发起的 PDP上下文去激活过程 目的: 检验 SGSN端发起的 PDP上下文删除 过程 测试预置条件: MS 已 GPRS 附着; MS 激活 PDP 上下文; MS 发出 PDP 上下文去激活请求。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SN GGSN1 . D e le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q u e s t2 . D e le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s 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3. SGSN向 GGSN发送 Dele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 —— 参数 NSAPI和 GTP头中的 TEID一起唯一确定一个 PDP上下文。 GGSN返回 Dele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 PDP上下文删除成功,参数 Cause为‘ Request Accepted’。 SGSN和 GGSN上 MS的 PDP上下文标记为非激活的。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17 页 17 测试编号: 测试时间: 阶段 1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P上下文删除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网络侧 发起 PDP上下文去活过程 目的: 检验 GGSN端发起的 PDP上下文删除过程 测试预置条件: MS 已 GPRS 附着; MS 激活 PDP 上下文; GGSN 发出 PDP 上下文去激活请求。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SN GGSN1 . D e le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q u e s t2 . D e le t e P D P C o n t e x t R e s 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3. GGSN向 SGSN发送 Dele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 —— 参数 NSAPI和 GTP头中的 TEID一起唯一确定一个 PDP上下文。 SGSN返回 Dele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 PDP上下文删除成功,参数 Cause为‘ Request Accepted’。 PDP上下文删除成功。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18 页 18 测试编号: (可选) 测试时间: 阶段 2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U通知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网络侧发起 PDP上下文激活过程 —— 成功 目的: 验证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中的 PDU通知请求消息 测试预置条件: MS 具有静态 PDP 地址; GGSN 中有将 MS 的静态 PDP 地址翻译成相应 IMSI 的相关信息; GGSN 能够与 HLR 通过 Gc 接口或 GTPMAP 协议转换器进行通信; HLR 中有 MS 的相关数据且未设置 MS 不可及标志; SGSN 中有 MS 的相关数据; MS 已附着到 GPRS 上,但没有激活的 PDP 上下文; GGSN 接收到外部网络向 MS 发送的 PDP PDU; MS 在接收到激活 PDP 上下文请求时接受该请求。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 SN G G SNP D U N o tif ica tio n Re q u estH L RSend Ro u tein g I n f o f o r G P RS Send Ro u tein g I n f o f o r G P RS A ckP D U N o tif ica tio n Re s p o n s eCre ate P D P Co n tex t Req u estCre ate P D P Co n tex t Res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3. GGSN向 SGSN发送 PDU Notification Request消息。 —— 包含参数: IMSI、控制和用户平面 GGSN地址、端用户地址、 APN。 SGSN返回 PDU Notification Response消息。 —— SGSN接受请求,参数 Cause为‘ Request Accepted’。 随后执行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19 页 19 测试编号: (可选) 测试时间: 阶段 2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U通知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 MS已分离 目的: 验证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中的 PDU通知请求 /响应消息 测试预置条件: a) MS具有静态 PDP地址; b) GGSN中有将 MS的静态 PDP地址翻译成相应 IMSI的相关信息; c) GGSN能够与 HLR通过 Gc接口或 GTPMAP协议转换器进行通信; d) HLR中有 MS的相关数据且未设置 MS不可及标志; e) SGSN中有 MS的相关数据; f) MS从 GPRS分离; g) GGSN接收到外部网络向 MS发送的 PDP PDU。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 SN G G SNP D U N o tif ica tio n Re q u estH L RSend Ro u tein g I n f o f o r G P RS Send Ro u tein g I n f o f o r G P RS A ckP D U N o tif ica tio n Re s 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SGSN返回 PDU Notification Response消息,参数原因值为“ MS已经 GPRS分离”。 SGSN和 GGSN中应没有激活该 MS相应的 PDP上下文。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20 页 20 测试编号: (可选) 测试时间: 阶段 2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U通知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 IMSI未知 目的: 验证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中的 PDU通知请求 /应答消息 测试预置条件: a) MS具有静态 PDP地址; b) GGSN中有将 MS的静态 PDP地址翻译成相应 IMSI的相关信息; c) GGSN能够 与 HLR通过 Gc接口或 GTPMAP协议转换器进行通信; d) HLR中有 MS的相关数据且未设置 MS不可及标志; e) 删除 SGSN中 MS的数据; f) GGSN接收到外部网络向 MS发送的 PDP PDU。 正确的消息顺序: SG SN G G SNP D U N o tif ica tio n Re q u estH L RSend Ro u tein g I n f o f o r G P RS Send Ro u tein g I n f o f o r G P RS A ckP D U N o tif ica tio n Re s p o n s e 测试说明: 1. 2. SGSN返回 PDU Notification Response 消息,参数原因值为“ IMSI未知”。 SGSN和 GGSN中应没有激活该 MS相应的 PDP上下文。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 (WCDMA)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核心网测试规范: GTP 协议 第 21 页 21 测试编号: (可选) 测试时间: 阶 段 2 参考: 29060 167。 ,167。 项目: PDU通知拒绝请求/响应消息 分项目: 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 MS无响应 目的: 验证网络发起的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中的 PDU通知拒绝请求 /响应消息 测试预置条件: a) MS具有静态 PDP地址; b) GGSN中有将 MS的静态 PDP地址翻译成相应 IMSI的相关信息; c) GGSN能够与 HLR通过 Gc接口或 GTPMAP协议转换器进行通信; d) H。wcdmagtp协议测试规范lastversion
相关推荐
.................... 15 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 19 的工艺 分析 该设计是轴承零件的加工工艺和 Φ 4x12 孔的工艺装备 要求:Φ 4x12 在轴承零件底座的左右 2边
of machine tool fixture design reference manual and related to the use of surface fi xture design book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ixture design program to develop design efficient,
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3)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合理选择夹具 (1)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 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2) 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
核尺寸 aa, bb 不得大于 对角线偏差不得大于 177。 5. 垫铁设置 每个地脚螺栓近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 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一般应为 400~ 800mm; 每一组垫铁的面积应能足够承受设备的负荷; 按设备底座实测,垫铁位置尽可能设在有衬筋(或称立筋)的平面底部。 采用座浆法预制水泥砂墩,方法见 JCJ03- 90 附录二。 6
R( 含有 locationupdatingaccept 等表接受的消息 ), RNC 收到后通过 DCH 数据帧将消息转发给 NodeB, NodeB 向UE 发送 RRC_DL_DIRECT_TRANSF( 含有 locationupdatingaccept 信息 ),鉴权过程结束。 RNC 收到并处理消息 RANAP_SECURITY_MODE_COMMAND,完成对 RLC( Radio
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砂宜采用中砂,粒径 3 mm以下。 含泥量不得大于 1%。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 1%。 防水水泥砂浆施工前,基层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0%。 ④、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且无积水。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⑤、砂浆防水层施工作业人员已经接受技术交底。 ⑥、砂浆防水层应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