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网规网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内容摘要:
_RSCP大于 85dBm时,信号为强导频信号。 2. 某地是否存在足够强的主导频 ,是通过判断该点的 多个导频的相对强弱 来决定的。 3. 导频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基站选址 ,天线挂高, 天线方位角 , 天线下倾角 ,小区布局, PCCPCH的发射功率 ,周围环境影响等等。 4. 导频污染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呼通率降低 , 掉话率上升 , 系统容量降低 , 高BLER。 5. 进行仿真的过程中,注意比较不同仿真条件下的结果,通过调整 PCCPCH_RSCP的功率 和频率规划 来实现最佳的导频覆盖和 C/I的覆盖。 6. 天线调整内容主要包括: 天线位置调整 、 天线方位角调整 、 天线下倾角调整 、 广播信道波束赋形宽度调整。 7. 通过调整发射功率来实现最 佳的功率配置,功率调整幅度建议在 4dB以内。 8. 我们通过路测仪器来采集与导频污染的相关数据:各个小区的 PCCPCH 发射功率,以及各个小区的 C/I值, 经纬度 信息,测试时间等。 9. 对数据采集完成后,开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将覆盖弱场的情况排除;然后观察信号场强( PCCPCH_RSCP)覆盖较好的地方的 C/I值,如果该值较差,则有可能是导频污染。 10. 调整小区的个体偏移,通过对小区个体偏移的调整来改善扇区之间的切换性能,建议调整值为 正负 3dB以内。 11. 导频污染的优化分为两个阶段: 规划阶段 的优化、 网络建成后 导频污染的优 化。 简答题 1. 简述建网后阶段有哪些消除导频污染的手段。 答 :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1 调整天线 ; 2 调整无线参数; 3 采用 RRU和直放站设备; 4邻小区频点等参数调整。 2. 简述导频污染优化过程。 答: 1 准备工作:即各种工程参数的获取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的准备; 2 路测数据采集:各个小区的 PCCPCH 发射功率,以及各个小区的 C/I 值,经纬度信息,测试时间等; 3 数据分析: 根据导频污染的判断标准确认是否为导频污染的区域,然后根据实际网络信息,确认出现导频污染的原因; 4 优化: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找出导频污染 的原因后,采用相应的优化方法以消除导频污染,改善网络性能。 3. 导频污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 TDSCDMA 的导频污染中引入强导频和足够强主导频的定义。 即在某一点存在过多的强导频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时候,即定义为导频污染。 4. 导频污染优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导频污染的优化,其根本目的是在原来的导频污染地方产生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信号,以提高网络性能。 5. 怎么判断导频污染。 答:判断 TDSCDMA网络中的某点存在导频污染的条件是: A: PCCPCH_RSCP85dB的小区个数大于等于 4个; B: PCCPCH_RSCP(highest)- PCCPCH_RSCP(lowest)=6dB。 当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即为导频污染。 6. 简述导频污染的判定条件。 答:在 TDSCDMA系统中,当在某一点存在过多的强导频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的时候,即定义为导频污染。 导频污染的判断标准是: 综上所述,判断 TDSCDMA网络中的某点存在导频污染的条件是: A: PCCPCH_RSCP85dB的小区个数大于等于 4个; B: PCCPCH_RSCP(fist)- PCCPCH_RSCP(4)=6dB。 当上述两个条件都满 足时,即为导频污染。 论述题 产生导频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对网络性能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产生导频污染的原因主要为: 1. 基站位置因素。 由于基站位置的原因,造成在一个地方出现多个站的强导频信号。 2. 天线挂高因素。 有可能出现相邻基站之间天线高度相差非常大的情况,会出现由于越区覆盖而导致导频污染的情况。 3. 天线工程参数影响。 在密集城区里表现得比较显。 站间距较小,很容易发生多个小区重叠的情况。 4. 周边环境影响。 包括地形,建筑物阻挡等等。 对网络性能的主要影响体现在: 1.呼通率降低:在导频污染的地方,由于手机 无法稳定驻留于一个小区,不停的进行服务小区重选,在手机起呼过程中会不断地更换服务小区,易发生起呼失败。 2.掉话率上升:出现导频污染的情况时,由于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手机通话过程中,乒乓切换会比较严重,导致掉话率上升。 3.系统容量降低:导频污染的情况出现时,由于出现干扰,会导致系统接收灵敏度提升。 距离基站较远的信号无法进行接入,导致系统容量下降。 4.高 BLER:导频污染发生时会有很大的干扰情况出现,这样会导致 BLER 提升,导致话音质量下降,数据传输速率下降。 KPI和故障定位 单选题 1. 一下哪种 不属于无线负荷和资源类 PI (C)。 A、流量指标 B、误块率 C、同频硬切换成功率 D、系统资源利用率 2. 报表不能直接给出( A) A、 Iu口带宽利用率 B、电路域话务量 C、 RRC连接成功率 D、电路域掉话率 3. 当我们做完 10M的 PS下载后,后台统计的 PS下行流量( B) 10M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一定 4. 电路域话务掉话比属于( C) KPI。 A、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 B、呼叫建立特性类 C、呼叫保持特性类 D、移动性管理特性类 5. 无线接通率属于( B) KPI A、无线负荷和系统资 源类 B、呼叫建立特性类 C、呼叫保持特性类 D、移动性管理特性类 6.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和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相比,数值上前者( D)后者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一定 7. 电路域掉话率以( C)为单位进行统计。 A、 RNC B、 NodeB C、小区 D、载频 8. 对于 TDSCDMA系统,超闲小区是指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小于( A)的小区。 A、不一定 B、 15% C、 10% D、 5% 9. 时隙码资源占用率以( C)为单位进行统计。 A、 RNC B、 NodeB C、小区 D、载频 10. 寻呼拥塞率主要指 RNC在寻呼信道( PCCH)上由于( A)原因导致寻呼消息发送失败的情况。 A、资源限制 B、无线环境 C、用户未开机 D、用户忙 11. 对于过覆盖优化,我们通常采取 (A)方式,此举一来可以抑制过覆盖,同样也可以缓解灯下黑的状况。 A、压下倾角 B、抬下倾角 C、增加发射功率 D、调整波束宽度 多选题 1. KPI的分类包括 (ABCD)。 A、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 B、呼叫建立特性类 C、呼叫保持特性类 D、移动性管理特性类 2. 从报表中可以得到( ABC) A、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 换出) B、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 C、同频硬切换成功率( RNC间切换出) D、同频硬切换成功率( RNC间切换入) 3. 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包括( BCD) A、登记成功率 B、寻呼成功率 C、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D、 RAB指配建立成功率 4. 切换成功率可以分为( ABD),以全面的反映系统的切换性能。 A、硬切换成功率 B、接力切换成功率 C、软切换成功率 D、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5. 发生的 RLC层 PDU总的字节数,包括( ABCD)流量。 A、用户数据 B、 RLC层包头 C、重 传 D信令 6. 目前我们系统支持统计( AB)。 A、 Iu CS业务流量 B、 Iu PS业务流量 C、 Iub CS业务流量 D、 Iub CS业务流量 7. Iu 口拥塞率主要是指建立 RAB时由于资源不足,导致 RAB建立被拒绝的情况。 统计触发点在 RANAP RAB ASSIGNMENT RESPONSE消息中,失败原因为( BD)。 A、 Request superseded B、 No Resource Available C、 Iu UP Failure D、 Tqueuing Expiry 8. 电路域话务掉话比包括 ( ABCD) A、 AMR低速率 B、 C、 C类 32/32 D、 C类 64/64 9. 目前我们系统支持统计( ACD)。 A、系统间电路域切换成功率( TDSCDMAGSM) B、系统间电路域切换成功率( GSM TDSCDMA) C、系统间分组域切换成功率( TDSCDMAGPRS, UTRAN发起) D、系统间分组域切换成功率( GPRSTDSCDMA) 10. ( ABD)属于呼叫保持特性类 PI A、电路域掉话率 B、分组域掉线率 C、电路域话务量 D、电路域话务掉话比 11. 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 ABCD) 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A、话统数据 B、用户反映 C、路测 D、 CQT 12. 无线链路类的掉话从信令上看通常是在收到系统侧下发的()消息之后终端回复的()消息系统侧没有收到,从而引起重配超时,导致切换掉话。 ( A) A、 物理信道重配置、物理信道重配完成 B、 物理信道重配完成、物理信道重配置 C、 RRC连接请求、 RRC连接建立完成 D、 RRC连接建立完成、 RRC连接请求 13. 网络优化的 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 (ABCD)等 方面来进行分析。 A、干扰 B、掉话 C、话务均衡 D、切换 14. 话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 (ABCD)。 A、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话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话务量不均衡; B、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话务量高; C、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话务量不均衡; D、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15. 弱场中会引起( ABCD)等现象。 A、掉 话率高 B、起呼困难 C、乒乓切换及掉话 D、呼叫质量差 填空题 1. 系统的性能指标在不同的 负荷 情况下的会有不同,在一定 负荷 情况下系统的性能表现被认为是比较可信的。 2. Iu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 Iu接口上行流量和 Iu接口下行流量。 注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 RNC而言。 3. Iu接口流量统计的是 Iu接口传输层的流量,与具体的 物理传输介质 无关。 4. 传输信道的误块率指标主要是考虑 覆盖不好 的情况,还体现了网络的 干扰 状况,是网络规划质量的一个间接反映指标。 5. Iu口带宽利用率用 Iu 口当前的数据带宽 与 Iu口的配置带宽 的比值。 6. 计数器( RNC内同频硬切换入尝试次数)的触发点是 RNC向 UE发送 “物理信道重配置”(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消息时统计。 7. 发生掉话时,系统中触发两种信令过程,一是 RAB 释放请求 ,一是 Iu 口信令连接释放请求。 8. 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 与业务相关 的 RRC连接建立;另一种是 与业务无关 的 RRC连接建立。 9. RAB 建立成功率对于电路域和 PS 分别统计。 该指标同时要求按不同 RAB速率 分别进行统计 10. 无线接通率= RAB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 *100% 11. 如果掉话率突然上升并且本站工作正常,应检查 相邻小区此时是否正常。 12. 优化高掉话小区,应首先检查 是否有设备故障。 13. 通过对网络 Um、 Iub、 Iu等各个接口的信令进行 跟踪 分析,可以找出各种接口的信令流量和消息统计,找出 非正常 的信令流程,结合其它数据,可以对故障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同时发现平常很难发现的各种非正常现象。 14. 路测时发现某小区的覆盖与以前测试时不同,经后台确认该小区无硬件告警后,我们首先应该进行 天线校正。 问答题 1. 简述网络优化的流程。 答:网络网优过程一般可分为几步:首先设定质量指标,定义端到端的质 量目标和不同业务类型的性能指标,设定相关的 KPI值。 通过网管系统、路测设备、协议分析仪甚至用户申告来收集网络性能数据,由网络报告工具提供质量统计和预分析数据,基于网络配置,就可以进一步详细分析提高质量的方法。 首先纠正单个参数,经过多次迭代后可以纠正整个参数集,最后,在达到预期质量目标时就得到了整体解决方案。 按照整体方案对网络进行全面调整后,就开始了另一个质量不断提高的循环。 2. 简述网络优化的任务。 答:一般而言,网络优化的任务包括:最佳的系统覆盖、最小的掉话和接入失败、合理的切换(硬切换、接力切换)、均匀合理 的基站负荷、最佳的导频分布。 优化的参数包括:每扇区的发射功率、天线位置(方位角、下倾角、高度)、邻区表及其导频优先次序、邻区导频集搜索窗的大小、切换门限值等。 3. 从切换的角度简述一下优化的方法。高级网规网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相关推荐
................................................................... 16 8 性能要求 .........................................................................................................................
三、 产品生产授权: 甲方正式授权乙方在乙方 生产场地按照甲方的质量文件加工。 四、 质量责任: a) 甲方是该产品的质量保证方,产品质量由甲方负责 b) 甲方认可乙方的质量文件,并对乙方的生产过程实施监控; c) 甲方每半年对乙方的运作情况进行一次第二方审核;
CRNIVM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V )用户手册 — 接入节点分册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156 页 1 引言 随着传输网络条件的持续改善和视频编码技术的大幅度提高,视频监控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且还正处于快速普及的阶段,而传统上视频监控多是以独立功能系统形态存在,因此一套模块化的、网络化、智能化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法、英、德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
上更新统( Qpl3)洪积物,岩性以卵石为主,夹黄土状粉土或黄土状粉质粘土。 按其岩性及工程性能将厂区地层划分为 5 层,部 分厚度较小的夹层及透镜体归并在所处大层中。 以下是各层的岩性描述及分布特征: ① - 1 素填土:颜色以褐黄~黄褐色为主,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卵石混黄土状 粉土,为前期场地整平形成,零星分布于厂区地表,厚度 ~ ,平均厚度约。 ① 卵石( Qpl3):颜色较杂,以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