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站施工过程控制手册(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止搅拌等待指令。 9)拌合站站长随时与混凝土浇筑作业处进行沟通,了解施工进度和 供、需是否一致,及时调整搅拌计划并下达指令。 设备的检定与校准(计量检定) 1)法定计量单位校验检定 混凝土搅拌站初次安装使用前,请经国家认证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计量检验,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搅拌机出现故障维修后,必须重新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计 量系统准确,满足误差要求: 13 砼拌合站正常情况 运转 12 个月,根据计量法规定,需经国家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计量,满足精度要求后,继续使用。 2) 自校检验 砼搅拌机正常运转达 半 个月,为保证计量误差满足要求,需经自校检验,如不能满足要求,需请计量部门重新检验,确保计量系统准确、满足误差精度要求。 3) 计量称的维护保养 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计量系统的维护保养,保证计量系统干净,消除环境 、 人为对误差的影响。 搅拌机如有异常,及时通知试验检测中心,协同解决处理。 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应严格遵守施工过程中验收“三检”制, 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应由作业班组班长对工序质量进行自检,经自检合格后需签署工序质量评定表并提交现场质检员; ,应对上道已自检工序进行互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后道工序施工作业;如验收不合格,则应及时通知现场质检员,并不得进入后道工序施工; ,应由安全质量科专职质检工程师进行专检,经验收合格后填写报验资料及自检记录,报请监理验收。 、监理人员签证的不允许开盘。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质检工程师不予签证。 1)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或因质量不合格构成 安全、质量事故尚未处理者。 14 2)由于施工错误或处理质量事故而增加的工作量。 3)缺少应具备的质量评定资料、及各种试验报告资料。 4)原材料、构配件没有出厂合格证书或试验鉴定资料。 进场原材料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或使用建筑材料替代品。 5)拌合站所供混凝土部位未按变更程序办理手续或擅自变更设计者。 施工配合比 配合比的正确使用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各有关岗位人员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调整权限的范围对各种原材料用量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无论正式工程还是临时工程,每次拌制混凝土开盘前,由拌合 站试验员在监理见证的情况下,对骨料进行含水率检测,填写含水率检测登记表(格式可参考附录九中附表 13)。 试验员根据含水率检测结果计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施工配和比通知单(格式可参考附录九中附表 3),工区项目部试验室主任、质检员复核签字并经监理人员签认后该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生效。 骨料含水率发生变化时,按照以上程序重新确定施工配合比,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作废。 配合比输入 拌合站试验员和质检员携带有效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到拌合站操作室,将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交拌合站司机,并由司机签认。 拌合站司机根据施工配合比通 知单完成拌合站控制电脑数据的输入,填写配合比输入记录表(格式可参考附录九中附表9),质检员和试验员同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在配合比 15 输入记录上签字。 混凝土拌制 ( 1) 搅拌混凝土前 要 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粗细骨料含水量 的 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含水率每班抽测 2 次,雨天 要 随时抽测 ,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含水率变化引起混凝土拌合用水用量变动在 3kg 以内时,可以不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称量,其最大允许偏差应 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77。 1%;外加剂177。 1%;粗、细骨料177。 2%;拌合用水177。 1%. ( 2)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粉煤灰、矿粉搅拌 30s,再加入外加剂和拌合用水拌和 30s,最后加粗骨料进行拌和 70s,混凝土总搅拌时间控制在 130s。 ( 3)混凝土搅拌出机的坍落度控制在 160~ 200mm,入模含气量控制在 2%~ 4%。 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混凝土有关性能(如坍落度、和易性、保水率)的试验与观察,首盘鉴定(头 3 盘)后按照每 50m3 测一次混凝土坍落度和含气量。 搅拌工 作全部完毕后将搅拌机及全部混凝土容器清洗干净。 ( 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 10~ 30℃ ,冬季搅拌时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和物温度,水的加热温度不得高于70℃,实际拌和加热水温度根据气温情况进行热工计算确定。 夏季施工时对混凝土运输车及输送泵遮挡和采用冷水机降低搅拌用 水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16 ( 5)混凝土拌制速度要和灌筑速度紧密配合,拌制服从灌筑。 ( 6)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由试验室在现场试验确定,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测试结果适当调整坍落度。 ( 7) 搅拌 机 拌和的混凝土 要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 在下盘材料装入 前,搅拌 机 内的拌和料 要 全部卸清。 搅拌设备停用时间不能超过 30min,并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否则 ,必须 将搅拌筒彻底清洗 后 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 ( 8)批量生产中,预制梁每 20200m3 混凝土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 9)冬季、夏季施工混凝土拌制前工区项目部试验室主任应负责进行热工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可通知拌合站站长组织并采取以下措施: 秋季搅拌混凝土,应采用拌合水加热(但温度不应高于80℃)、骨料棚全封闭并在棚内设置热源、罐储材料的料罐覆盖保温等措施满足入模温度为 5℃~ 30℃的要求。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满足入模温度最高不大于30℃的要求。 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满足混凝土入模温度时,应暂停施工。 ( 10)混凝土开始拌制后,拌合站试验员应根据附录八中附表 2 的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指标,并填写建立和施工用表中相关表格。 17 ( 11)混凝土应连续供应,并且要有连续供应的保证措施,如设置两套拌合设备、与相邻工区项目部签订混凝 土供应的协议等。 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拌合站站长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发生或发现以及可预见的质量、进度、经济、技术等事件和问题,必要时应书面报总监,总监签署意见后报建设方。 2)如工程范围内发生、发现或可预见的质量、进度、经济、技术等事件和问题,及时向业主报告, 3)凡属重大事件和问题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如有人伤亡,先组织人员送医院抢救,落实保护现场应急措施, 必须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内 立即向 业主 汇报 和监理报告,并按事故处理要求,报相关部门。 4)对工程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做到查 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单位及主要责任者,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措施。 事故处理报告及处理意见应建立档案,事故处理完毕应建立事故处理档案。 混凝土出厂制度 1)混凝土每罐生产完成后,由试验员进行拌合物的性能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写到《混凝土签认单中》。 无检测结果和试验员签字的《混凝土签认单》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2)混凝土出厂时,由拌合站操作手打印《混凝土签认单》一式三份(拌合站、出厂和现场各一份),签认单上必须有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和混凝土的有关质量信息。 18 混凝土运输 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与搅拌、浇筑能力相适应,并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将混凝土从拌合站运至浇筑地点,以保证拌合物与浇筑时仍具有施工所需要的和易性要求,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 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担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