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葡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时绑蔓和摘除副梢,合理留枝,避免枝梢过密,改善架面负透光条件,对于地势低洼园片,要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侵染,要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病能力;三是药剂防治。 在葡萄展叶前,对结果母枝喷铲剂,可用波美 3 度石硫合剂+ 200 倍五氯酚钠; 200倍福美砷+ 100 倍腐必清等,要喷的细致、周密、尽量避免漏喷。 在葡萄发芽前后喷药。 前可喷 1::200 倍波多液,80%大生 M~ 45 800倍液, 8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等杀菌力强的药剂,连喷 2~ 3 次,直到当年新梢基部木质化为止(约在 7 月初)。 ( 4)葡萄白粉病。 危害葡萄所有绿色部分,如果实、叶片、新梢等,发病部位表面形成灰白色粉层。 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发病,管理粗放、架面郁闭亦能促进病毒发展。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要注意及时摘心绑蔓,剪副梢,使蔓均匀分布于架面上,保持通风透光良好。 冬季剪除病梢,清扫病叶、病果,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原体。 二是喷药保护:硫制剂对白粉病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石硫合剂、硫磺胶悬剂、托布津、粉锈宁等药剂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葡萄发芽前喷洒 1次 35 度(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彻底铲除越冬病原体。 葡萄发芽后初发病时,喷洒 度(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50%硫磺悬浮液 3004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共喷 23 次。 ( 5)葡萄穗轴褐枯病。 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果粒发病较少,穗轴老化后一般不易发病。 发病初期,幼果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的水浸状小斑点,并迅速向四周扩展,使整个分枝穗轴变褐枯死,不久失水干枯,变为黑 褐色,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果穗随之萎缩脱落。 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脱落。 幼果粒发病,形成圆形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直径约 2毫米,病变仅限果粒表面,随果粒长大,病斑变成疮痂状;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 防治方法:除加强葡萄园常规病虫防治技术外,重点要在花序分离期和花后 1 周各喷 1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大生 M45 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药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 果。 葡萄主要虫害及防治。 ( 1)葡萄二星叶蝉,又名葡萄二点浮尘子,头顶上有两个明显的圆形黑斑、成虫体长 毫米,全身淡黄白色,幼虫体长约 2 毫米。 整个葡萄生长期均能危害,被害叶片出现许多小白点,严重时叶色苍白,致使叶片早落。 防治方法:一是冬季清除杂草、落叶、翻地消灭越冬虫。 夏季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锄草、管好付梢,保持良好的风光条件;二是第一代若虫发生期比较整齐,掌握好时机 ,喷 50%敌敌畏或 90%敌百虫或 40%乐果 8001000倍液防治。 ( 2)葡萄短须螨。 以若虫、成虫为害嫩梢、叶片、幼果等。 叶片。 嫩梢受害后,呈现黑色斑块,严重时焦枯脱落。 果穗受害呈黑色,变脆易折断。 果粒被害,果皮变成铁锈色,粗糙易裂,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 一是冬季清园,剥除枝蔓上的老粗皮烧毁,以消灭在粗皮内越冬的雌成虫。 二是春季葡萄发芽时,用 3 波美度石流合剂混加 %洗衣粉进行喷雾。 三是葡萄生长季节喷 ~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40%乐果乳油 1000— 1500 倍液,或 50%敌敌畏乳油 1500~ 2020 倍液,或 40%三氯杀螨醇乳油 800 倍液。 ( 3)葡萄透翅蛾。 以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使受害部位肿大,叶片变黄脱落,枝蔓容易折断枯死,影响当年产量及树势;防治方法一是结合冬季修剪,将被害枝蔓剪除,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 6 月至 8 月剪除被害枯梢和膨大嫩枝进行处理。 大枝受害可直接注入 50%敌敌畏乳剂 500倍液,然后用黄泥封闭。 二是在产卵孵化期,喷布 50%三硫磷 1500倍液,或 50%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 %敌杀死乳油 2020倍液, 20%速灭杀丁乳油 2020 倍液, 5%来福灵乳油 2020倍液。 ( 4)白斑金龟 子。 成虫常几个群集为害成熟的葡萄果实,把果实食成“空壳”,也为害副梢的花序,对生产有一定影响;防治方法一是消灭粪肥中的幼虫和蛹。 幼虫多隐藏在粪肥中 (特别是在鸡粪中 )。 结合掏粪,捡净粪肥中的幼虫和蛹。 二是用果醋、烂果诱杀。 取小口瓶、内装烂果和果醋,并加入 ~ %的有效成分为 90%的敌百虫,悬挂于葡萄架上可诱杀成虫。 三是人工捕杀。 成虫聚集为害时,可进行人工捕杀。 四是成虫发生期喷 50%马拉松或地亚农 1000倍液,或 50%对硫磷 2020 倍液,或 90%敌百虫 1500 倍液。 葡萄营养袋快速育苗技术 营养袋育苗是一种集约化、工厂化育苗技术,操作简单,可节约用地和种条,提高出苗率、成活率和苗木质量。 同时,与大棚温室、地热催根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选用农用薄膜或专用纸张,制成 8cm16cm 的长筒形袋。 选用经过筛的沙、土、肥。 土以富含有机物质的活土为宜;肥以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家禽、家畜粪便、羊粪为宜,按沙、土、肥为 1: 1: 1 的比例混合均匀,即成营养土。 营养土必须保持疏松、透气和保水性能良好,然后装入袋中。 装袋时要装满蹲实。 将营养袋依次放入苗床,苗床整成宽 的畦。 床底铺一层 510cm 的湿沙,摆满后,灌透水,使袋内土壤沉实,水分充足。 水渗后,即可扦插。 将温床设置成宽 、长 3m 的长方形池,池深20cm,沿长方形长边铺设地热线。 在铺设地热线前,先在池底铺 5cm 厚的稻草,以利保温,之后,铺一层塑料薄膜。 在薄膜上每隔一定距离打孔,以备往下漏水,然后铺设地热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