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eda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题目。 要求明确设计内容;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及可供选择的样图; 3与学生一起进行方案论证,帮助学生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 4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5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6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每天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 四、设计参考资料 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等方面的图书、文献等均可作为参考资料。 制定人:王常武 审核人: 批准人: 2020年 4月 燕山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46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 EDA》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 1019701 学 时: 2周 学 分: 2学分 开课学期 : 第五学期 课程类别: 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 :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设 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 EDA》课程设计是继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课之后开出的实践环节教学。 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数字逻辑的能力。 设计工作建立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的基础上。 硬件平台是可编程逻辑器件,所选的器件可保证在一片芯片上设计出题目要求的数字电路。 软件平台是 ALTERA公司的 MAX+PLUSII。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要掌握使用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计数字逻辑的方法,包括设计输入、编译、软件仿真、下载和硬件仿真等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 量 学生按给定的题目进行设计,题目数量要基本保证每人一题。 题目的难度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两周内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题目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进行电路设计,然后在微机上进行原理图输入、编译和软件仿真,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载和硬件实验。 如硬件实验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修改设计,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最后,学生要按要求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按以下内容撰写: 设计题目 设计要求 设计过程 ( 1) 设计方案(包括原理、仿真 情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47 ( 2) 硬件实验情况 ( 3) 改进方法 收获与体会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掌握设计所用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 EDA 软件的使用方法。 能较熟练地使用 EDA 平台设计较复杂的数字逻辑电路。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 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在承担此课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指导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原则认真指导。 指导教师的职责如下: 引导学生理解透题目,明确任务; 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设计,注重引导,不得包办; 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创 新; 督促学生按时作息,按要求的进度作好每个设计环节的工作; 作好验收工作。 对于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指导学生改正; 批改设计报告。 结合验收中学生的表现,给出设计成绩; 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应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 四、设计参考资料 EDA 课程设计指导书 .自编; 阎石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宋万杰等 .CPLD 技术及其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赵曙光等 .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开发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制定 人:韩佩富 审核人: 批准人: 2020 年 5 月 燕山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48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数字通信计算机仿真》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 时: 3周 学 分: 3学分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课程类别 :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软件仿真 ASK 通讯系统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基带信号的形成、调制、解调、滤波、传输、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对 ASK系统各关键点的信号波形及频谱有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用 C语言进行软件设计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信号与系统”各课程内容的理解。 本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是: 设计并提交仿真软件。 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要求以下些内容: (1) 画出 ASK系统的原理框图。 (2) 叙述各部分工作过程及软件仿真原理。 (3) 给出程序框图。 (4) 画出各部分输出的时域波形及频谱图。 (5) 对结果进行分析。 (6) 总结。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在掌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 统”的基础上画出 ASK通讯系统的流程图,熟悉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对各部分的工作过程,要求独立完成用 C语言编程的软件仿真工作。 用频率抽样法或窗函数法设计低通和带通数字滤波器,观察各关键点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分析噪声对它们的影响。 课程设计报告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其格式如下:( 1)统一稿纸 或 B5纸 ,正规书写 或打印 ; ( 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 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 3)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49 文字说明,不得潦草。 设计报告 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 包括: 封面。 目录。 原始数据及资料 ,包括: ( 1)画出 ASK系统的流程框图。 ( 2)基带信号用本人学号低 4位生成,每一位学号用 4位二进制表示。 ( 3)设计有限冲击响应低通数字滤波器和带通数字滤波器。 ( 4)产生高斯分布的白噪声并加入到信道中。 ( 5)基带信号在系统输入端进行调制,在输出端进行解调,分析噪声对基带信号的影响。 ( 6)课题的 仿真 分析。 ( 7) 课程 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个人体会等)。 ( 8)参考文献。 本课程设计的时间为 3周,第一周由教师讲解、答疑、学生自己查资料、方案设计和编程;第二周到实验 室上机调试程序、进行仿真实验与分析;第三周上机和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 本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班级配备 2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指导教师要认真负责,并要严格要求同学,独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应 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与学生一起进行方案论证,帮助学生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 四、 设计参考资料 《数字信号处理》 科学出版社 1980 邹理和著 《数字信号处理》上册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丁玉美编《数字信号处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樊昌信编 《通信原理》 (第五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20 制定人:练秋生 审核人:潘明海 批准人: 2020 年 4月 燕山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50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 时: 3周 学 分: 3学分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类别 :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 : 专业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单片微机应用系统及其软件开发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单片微机基本系统,硬件,软件,仿真调试。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系统整机电路原理图一张。 系统软件流程图一张。 系统软件源程序一份。 系统硬件电路板一块。 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要求以下些内容: ( 1)画出系统的硬件原理图。 ( 2)叙述各部分工作过程及软件仿真、实验结果。 ( 3)给出程序框图并主要程序清单。 (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5)总结。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设计一套以 MCS51 单片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准确显示当前的时间和环境温度,并具有遥控功能。 遥控功能主要用于设置系统的初始时间、设置定时时间和设置提醒时间。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硬件系统设计 (1) 遥控电路设计 (2) 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3) 显示电路设计 (4)整机电路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51 软件系统设计 (1) 时钟的软件设计 (2) 遥控电路的软件设计 (3) 测量温度电路的软件设计 (4) 显示电路的软件设计 (5)整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硬件 联合调试 (1) 遥控电路的软硬件调试 (2) 测量温度电路的软硬件调试 (3) 显示电路的软硬件调试 (4)整机系统的软硬件联合调试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该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在实验板上具体实现所设计电路的功能,程序编译通过后,要和硬件进行联合调试,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的时间为 3周,第一周由教师讲解、答疑、学生自己设计和编程;第二周到实验室上机调试程序、进行仿真实验与分析;第三周上机和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 本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班级配备 2名指导 教师,具体负责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指导教师要认真负责,并要严格要求同学,独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应 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与学生一起进行方案论证,帮助学生确定最后的设计方案,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 四、 设计参考资料 张毅刚《新编 MCS51 单片机应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教材 制定人:李英伟 审核人:潘明海 批准人: 2020 年 4月 燕山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52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 DTMF 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 时: 3周 学 分: 3学分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类别: 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 :专业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双音多频( DTMF)信号的产生及检测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家用电话还是移动电话,以及公共程控交换机上,多采用 DTMF信号发送接收拨号码。 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DTMF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服务系统,人 们可以直接通过电话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 DTMF的通信方式以及过程,利用软件仿真完成 DTMF信号的产生、传输、检测功能。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双音多频信号( DTMF)的特点;了解普通电话拨号方式,一般分为脉冲拨号与 DTMF拨号。 了解如何设计DTMF 通信系统以及用软件实现 DTMF通信系统仿真的方法及步骤。 掌握 DTMF信号产生、检测方法,能用软件编程模拟这一过程。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设计并提交 DTMF系统仿真软件。 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要求以下些内容: ( 1)画出 DTMF系统的原 理框图。 ( 2)叙述各部分工作过程及软件仿真原理。 ( 3)画出各部分输出的时域波形及频谱图。 ( 4)对结果进行分析。 ( 5)总结。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该课程设计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了解 DTMF 通信方式及通信过程;第二是利用软件仿真 DTMF 信号产生、传输、识别过程;第三是对仿真结果进行性能分析。 仿真过程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率生成: DTMF系统中由键盘输入的是数码,实际发送的是该数码对应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53 率,进行不同数码对于频率的转化。 发送端波形生成:此波形为第一步得到的两个频率生成的正弦波的叠加 ,可以有不同生成方式。 信道模拟:模拟信道传输,在系统中加入高斯噪声; 随机到达模型:现实系统中接收端的信号到达具有随机性,为模拟这种随机性,要求信号在信道中随机延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