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剖析报告x内容摘要:

务描述 电路仿真,绘制电路原理图,设计 PCB图, PCB图输出,文档整理。 工作流程(或服务流程) 方案分析,电路仿真,设计元器件原理图,绘制电路原理图,设计元器件封装,设计PCB图, PCB图输出,制版,文档整理。 岗位 3:单片机工程师 工作任务描述 硬件设计, PCB制版,软件开发,软硬件联调与测试,文档编写,技术支持。 工作流程(或服务流程) 项目需求分析,硬件设计,硬件实现,软件设计,软件实现,系统联调,文档整理,技术支持。 岗位 4:技术支持工程师 工作任务描述 售后培训,产品升级维护,技术咨询。 工作流程(或服务流程) 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系统安装,系统调试,系统维护,制作相关文档。 2)结合职业要求与职业成长规律,确立培养目标 通过每年 12次专业建设研讨活动,根据专业建设情况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活动中,我们将 倚重专家帮助分析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并明确岗位与职业能力关系。 11 主要岗位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素质要求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能够熟练使用 Linux操作系统及在该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开发; 能合作完成 ARM相关项目开发; 能够编写 Linux驱动、进行内核定制、裁减和修改; 能够熟练使用 C及汇编语言进行编程; 能撰写相关技术文档; 能够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支持工作; 能够阅读英文资料。 掌握 ARM7 或 ARM9体系结构,掌握 Linux或 WINCE操作系统的应用; 了解项目开发流程; 熟悉 TCP/IP通信协议; 了解嵌入式常用开发工具以及编译环境,精通 C编程; 了解 Linux下驱动程序编写方法; 了解 USB底层通信协议及上层应用; 熟悉常用视频及图片格式; 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良 好 的 沟 通 能力; 良好团队合作及工作主动性;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注重工作中的细节。 PCB布线工程师 能够熟练使用 Protel设计层次化电路原理图; 能根据手册和实物制作封装; 能独立或在指导下制订较详细的布线 规则; 能对具有 200个元件和 400个网络或以下 PCB进行较合理和有序的布局和布线,能在布局布线过程中考虑到热设计、结构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能在他人或自定规则下手动或自动布线并修改,达到 100%布通并 DRC完全通过,在布线过程中能看出少量原理设计上低级错误并提出,并能正确进行引脚和门交换,能正确修改网络表和原理图; 能正确导入、导出机械图纸并基本看懂结构尺寸要求; 能够进行电路仿真; 丝印标志清晰明了,能独立完成出 Gerber等设计输出工作并校对。 熟悉 Protel软件的开发环境和项目管理形式,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绘制原理图的基本操作步骤、理解层次原理图的概念,掌握创建原理图元件的方法; 理解 PCB线路图参数设置的意义,掌握手动、自动布局和布线的方法; 了解 Protel软件的电路仿真功能; 了解制作元件封装的常见方法; 了解基本的机械结构和热设计知识; 掌握双面板或多层板走线的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的可制造性方面知识; 掌握电子电路的知识。 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认真细致、全面的思 维习惯; 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设计习惯;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 单片机工程师 能够对实际项目进行需求分析; 能进行硬件电路设计与元器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 了解常用单片机机型与 勤奋好学 ; 善于沟通 ; 富有团队合作 12 件选型; 能用 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并仿真; 能用汇编语言或 C51设计应用程序; 能够对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 能够编制规范的技术文档; 能对系统软硬故障进行检测与排除。 引脚结构; 掌握 I/O控制电路 与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掌握 汇编语言 、 C51程序设计 语言 的应用; 掌握常见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掌握常用的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 掌握 Protel的使用方法。 精神。 技术支持工程师 能 拟定新产品的售后培训及维修技术资料,提供有关产品维修技术支持; 能 处理用户 提出 的相关技术咨询; 能进行相关 技术培训; 能与客户讨论解决方案,并解决客户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能与原厂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交流,获得最新技术动态。 了解常见 的 电子类产品 ; 掌握售后维护相关知识; 掌握售后服务的受理的相关知识; 掌握常见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善于沟通,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 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具有 坚韧性和较 好 的 团 队 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学院“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创新性地开展“五平台、三结合、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五个平台: 过五关实践平台 从新生入学开始自我训练为主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到 office 的高级应用, 从通过立项、实践动手、项目评审、汇报交流等环节一般参与实践项目,到主持或主要完成一个专业项目,再到具有企业背景项目或具有较高实用性创新性项目的毕业设计,对在校三年设置了五道检验关。 序号 过关名称 时 间 要 求 1 计算机基本操作关 第一学期 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中英文文字录入达到较高的水平 2 Office 高级应用关 第一、二学期 较学院同层次学员在 Office的综合应用方面再现出更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3 自主学习实践项目参与关 第二、三、四学期 参与各类自主学习实践项目 13 4 自主学习实践项目主 角关 第四、五学期 经过自主实践项目立项、学习与实践、成果交流汇报等过程,达到主持或主要参与的能力要求 5 毕业设计提高关 第五、六学期 通过提前准备、校企结合, 在项目实用性、技术水平、创新点等方面较现有毕业设计水平有明显提高 基于企业情境的 IT 实训平台 嵌入式实训中心 基于企业嵌入式产品研发部门组建校内教学实训中心,教师担任开发部部长,个别优秀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实行项目化教学。 项目开发进度、质量、团队建设等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考核采用企业真实标准进行。 引进企业真实项目 建立实训平台,引进企业 Intel ATOM 嵌入式工控机平台,遵循电子信息产品国家信产部安全、电磁兼容、能耗、环保等相关标准及企业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嵌入式 Linux金融终端产品。 此实训平台可同时满足《 Linux内核裁剪与移植》、《嵌入式系统开发》、《 WinCE应用与开发》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需求。 网络综合实训中心 以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我们将莘创集团的实际情景引入到实训平台中去。 莘创集团共有五个部门: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行政开发部和网络管理中心。 我们对学生提出需求,要对莘创集团进行 全网构建,由网络管理中心总负责,将五个部门通过综合布线工程连接起来;网络管理中心共有 4个机柜,分别是核心设备机柜、防火墙机柜、交换机机柜、服务器机柜;其中防火墙机柜、交换机机柜和服务器机柜通过双绞线与核心设备机柜相连;核心设备机柜通过光纤与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和行政开发部相连。 行政部设置两个监控探头以监控整个企业区域;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和行政开发部内部使用普通16 口交换机相连。 每个部门分别有一台电脑通过双绞线与其交换机相连,以进行内部办公电脑的综合管理;行政开发部门设有两个开发小组,第一个小组负责企业 网站、 OA、邮件等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第二个小组负责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将来还考虑对对整个企业的智能化进行升级,加入门禁、车辆管理等功能。 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项目情景进行演练,让企业工程师和老师共同进行项目指导与考核评分,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项目经验和动手能力。 大连东软 IT综合实训平台 大连东软 IT 综合实训平台,共有包含嵌入式系统平台在内的五个模块,项目的选择结合了东软集团的产品与东软职业学院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认知规律,设置了大、中、小三个层次的训练项目。 自主学习平台 计算机技术系自 2020 年起,开始搭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专 14 业兴趣与能力,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实践项目的学习锻炼,通过参加项目立项评审、实战学习与交流研讨、中期检查与指导、项目验收与成果展示汇报等过程,以及全过程学习团队自主管理、教师引领指导等方式,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科技园区实战体验平台 引入企业氛围、树立职场意识、引用企业项目、聘用企业员工是包括本专业在内的计算机技术系开展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三年,本系先后与无锡软件园、苏州软件园、常州科 教城的企业签订合作关系,并先后组建三个学习实践学生团队进驻无锡中软国际、苏州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常州市第九艺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由企业员工利用他们的技术、项目、管理经验,帮助学员真实体验项目角色、项目实践、职场环境。 在近两年的自主学习实践平台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全系自 2020级学员开始实施上述过五关计划。 创业体验平台 通过计算机系模拟的“莘创科技公司”与学院大学生创业体验园,为学生创业意识养成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平台。 2)三个结合: 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 绝大多数项目改革的课程,教学过程都采用小组化形 式,以利于开展讨论式教学方式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因此个体学生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几乎贯穿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 学习团队的组成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同专业的结合,形成技术互助,二是高低年级的结合,实现传帮带。 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各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大学生电脑科技节、社会实践、独特的大学生专题研讨等等,都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交流表达、团队合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