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送审稿内容摘要:

1 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 及 配合兴建地铁、立交等工程地段 ; 2 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 3 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 18 4 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 ; 5 道路与铁路 、 河流的交叉处 ; 6 宽度难以满足 埋地 敷设多种管线的 地 段。 当线路采用管沟或管道敷设时,应符合表 的要求,管沟、管道尚应满足建设要求。 当采用综合管沟时,相互无干扰的管线可设置在 同一个小室;相互有干扰的管线不得设在同一个小室。 人 (手)孔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线路 转弯处 、线路分支处、 穿越道路的两侧 、建筑物的接入 口 等处应设置规格适宜的人(手)孔井,人(手)孔井宜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内。 2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楼栋线路引入点位置,引入点处的人(手)孔一般可设在靠近进出通道的路侧绿地内。 引入点的人(手)孔距高层建筑的出入口不宜超过 10m,距非高层建筑的出入口不宜超过 6m; 3 塔式楼每个塔楼均应在引入点处设置一个人(手)孔;单元式高层住宅楼宜在每个单元出入口处设置一个 人(手)孔;户数不超过 70 户的多层单元式住宅楼,每栋楼在距区内主线路最近的单元入口处设一个人(手)孔,户数大于 70 户时应适当增设人(手)孔; 4 直线段上两相邻人(手)孔井的间距不应大于 100m; 5 有线电视系统的人(手)孔井内不得有电力管线穿越。 下列情况线路可采用架空敷设方式: 19 1 用户的位置和数量不稳定,随时可能调整; 2 不宜采用直埋、管道及管沟敷设方式时; 3 有可供利用、并按规划不会被取消的架空杆路。 当线路采用架空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线电 视线路与其他线路共杆架设时,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有线电视线路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间距 种 类 间 距( m) 种 类 间 距( m) 1kV~ 10kV 广播线 1kV以下 通信线 2 架空线路宜采用吊线架挂方式,应采用挂钩或螺旋线绑扎安装; 3 架空线路的接头盒应采用防水型,可视具体情况在吊线或电杆上固定安装; 4 当架空线路及墙壁线路引入、引出地面时,宜采用厚壁钢管保护,钢管上端宜高出地面 ,下端埋入地下不宜小于。 架空线路在其他可能遭受机械损伤的部位也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建筑区内的线路宜采用穿管埋地敷设方式,当不具备穿管埋地敷设的条件时可采用其他敷设方式,局部可根据工程情况采用沿墙明敷设方式。 沿墙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沿墙明敷设应横平竖直,尽量避免影响建筑美观。 路径选择不应妨碍门窗启闭,接头不应设在门窗处。 20 2 水平安装高度应尽量一致,居住和办公建筑以 ~ 为宜,车间、厂房以 ~ 为宜。 3 应避免在影响用户日常生活或生产、陈旧的、非永久性的,或者经常需 修理的墙壁上敷设线路。 4 应尽量避免与电力线、避雷设施、暖气管、燃气管等容易发生危险或使线路受损管线和设备接近和交叉,且墙壁线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净距应符合 表 的要求。 建筑区内 地下有线电视管网可由地下管网、引上管、进楼管和人(手)孔井等组成。 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示意图参考附录 B。 建筑区内有线电视管网应和设备间、设备箱、单体建筑内的设备箱、建筑区外有线电视公网相连通。 每个建筑区应根据工程规模、用户分布情 况及总体规划 等因素,宜在适当位置 设置两个市政接入点。 当建筑区内无专用或兼用机房、设备间时,应在临街并便于敷设线路的位置设置中型或大型人孔井。 建筑区内应根据工程情 况 设置适当数量的地面设备箱(尺寸及安装工艺 参考附录 C)。 当区内只需设置一个地面箱时,应在市政网信号接入点人孔井旁边设置地面箱;当区内需设多个地面箱时,应在市政网信号接入点人孔井旁设置交接箱,同时应在区内适当位置设置相应的人(手)孔井和地面箱。 各设备箱内均应接入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 220V交流电源。 建筑区内各人(手)孔井和地面设备箱应按照网络结构通过21 适当数量的镀 锌钢管、水泥通信管或者塑料波纹管等进行相互连通。 管道的路径应合理,管道容量应能满足线路由机房、 设备间 或地面设备箱至各单体建筑呈星型布设的需要,管道设置可参考表 表。 表 管道设置选择表一 管 材 水泥通信管 塑料波纹管 镀锌钢管 适用范围 用户数量 管道平直、 道路现状不很复杂 管位现状复杂或管孔数较少且地面荷载小 覆土厚度不能保证、横穿车行道、地面荷载大等 100 户以下 — 1 1 100- 300 户 — 2 2 300- 500 户 — 2- 4 2- 4 500 户以上 6 4- 6 4- 6 表 管道设置选择表二 敷设区间 管道孔数 其中 备用管孔数 管 材 标称管径( mm) 有线网公共管网管道 ~区域管道 3~5 2 塑料管 110 钢 管 100 区域管道 ~接入机房 4~10 2 钢 管 100 区域主干管道 4~8 ≥ 2 塑料管 110 钢 管 100 区域支线管道 2~6 1~2 塑料管 110 钢 管 100 若为架空引入建筑区,则宜在引入杆处设置人(手)孔, 从杆上引下进入地下,线路及钢管保护应满足本规程第。 22 对于单栋建筑或规模较小的建筑区,可直接按建筑区内单体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但必须与市政有线电视公共管网 相连通。 室内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物中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宜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统一规划、设计,线槽和管道的容量及敷设路径应能满足线路星型布设和远期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以减短线路,节省管道、线槽,方便施工和维护检修为设计原则。 2 在新建和有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内,应采用暗敷设方式。 对无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可采用穿导护管或线槽明敷设。 3 室内明敷设的有线电视线路与明敷设的电力线路的间距不宜小于 ,穿金属管敷设时不宜小于。 4 高层建筑、老年人建筑、儿童建筑及娱乐场所、医疗场所等人员密集或弱势人员聚集的二层以上建筑内宜选用低烟无卤型光缆、电缆。 5 室内线路采用电缆时宜选用四屏蔽编织网物理发泡同轴电缆;采用光缆时宜采用单模型。 6 单体建筑的埋地进楼管宜以 1 ~2%的斜率自室外人(手)孔朝上倾斜敷设入楼,并应引入至楼内设备箱、电信竖井或合用电气竖井。 进楼管应采用经防 腐处理的钢管,其数量、管径、壁厚宜按表 确定。 表 进楼钢管数量、管径、壁厚选择表 建筑类别 数量(根) 标称管径( mm) 壁厚( mm) 备 注 23 多层建筑 2~ 3 ≥ 40 ≥ 数量应依具体情况确定 高层建筑 2~ 4 ≥ 40 ≥ 其他建筑 ≥ 1 ≥ 40 ≥ 当线路必须架空引入楼内时,宜在引入点距地不低于 埋设两根壁厚不小于 SC50穿墙套管。 单元式住宅宜按单元分别设置进楼管,否则应在楼内相邻单元间设置数量 适当的不小于 Ф40的水平横管或线槽,且平横管和线槽的底部距地不应小于。 每个单元或楼栋应设置一个用于安装光接收机设备的设备箱 (尺寸及安装工艺 参考附录 D) ,当多个单元共用一个设备箱时,箱体应安装在中间单元。 箱体应安装在便于管理和进出线的公共位置,安装高度应与出线方式相适宜,底边距地不应小于 ,顶边距地不应大于。 当露天挂墙安装时,应采取防雨措施,箱体可以适当高装。 住宅和公寓类建筑应采用集中分配方式,每个集中分配器箱 (尺寸及安装工艺 参考附录 E) 所服务的用户数 量不应超过 16 户。 集中分配箱宜安装在分配网的对称中心位置。 设备箱底边距地不应小于 ,顶边距地不应大于。 每个设备箱内均应设置具有 PE端子的电源插座,该插座回路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无电信间和电气间的建筑,除安装集中分配箱的楼层外,每层均应设置分线箱 (尺寸及安装工艺 参考附录 F)。 箱体的安装高度应24 与水平分户线路的安装高度相适宜。 高层建筑内应设置电信竖井或电气竖井,多层建筑内宜设置电信竖井或电气竖井。 竖井内的有线电视线路宜穿管或穿线槽 敷设,当采用非可燃型光缆、电缆时可不穿管和线槽直接沿墙明敷设。 有线电视线路在竖井内线槽敷设时,高层建筑竖井内用于敷设有线电视线路的线槽空间不宜小于 100mm50mm,多层建筑竖井内有线电视线路的线槽空间不宜小于 50mm50mm。 竖井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线电视系统可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合用竖井。 当有线电视系统与配电系统合用竖井时,配电、有线电视设备及线路应分设在竖井的两侧,各种设备箱体前应留有不小于 的操作、维护距离 ; 2 竖井内设备箱宜明装,安装 高度宜为箱体中心距地~。 有线电视线路在电信竖井内穿管或穿线槽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在合用电气竖井内穿管或穿线槽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且有线电视线路、设备应尽量远离电力线路、设备。 从竖井到终端用户进户点的 线路 数量较少时可采用穿管或穿线槽敷设入户,当 线路 较多时应采用线槽敷设,且该线槽宜安装在本层。 新建住宅、公寓每户内户均应设置多媒体配线箱 , 多媒体配线箱的设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 25 1 对于跃层、别墅等一户占一层以上者应视工程情况 分层设置或分户设置多媒体配线箱; 2 多媒体配线箱的容量应能满足远期发展的需求并一次安装到位; 3 多媒体配线箱应尽量设置在靠近配线中心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在厨房和卫生间的墙面上; 4 每户进户管宜按 2 根不小于Ф 20 管配置,一户内多媒体配线箱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别进线或子母式接线的单箱进线方式; 5 多媒体配线箱内应设置具有 PE 端子的电源插座,该插座应接入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回路; 6 多媒体配线箱应选用 II 类、箱门可锁定型产品。 多媒体配线箱宜底边距地 ~ 安装; 7 户内有线电视终端 应从多媒体配线箱以星形放射方式 引接。 从多媒体配线箱引出的线路可根据敷设路径情况适度合用导护管。 连接多媒体配线箱和终端盒的导护管,其标称管径不应小于20mm。 用户终端盒的安装位置应与所处的环境及电视机的安装位置相适宜,终端盒中心距其所在楼层地面和顶板均不得小于。 住宅户内 在客厅 和 卧室 均应 设置终端 盒,儿童房、书房、保姆房、厨房、卫生间等处应根据需要设置终端盒。 用户终端盒附近等高位置处应设置可供电视机使用的电源插座。 终端盒 与电源插座中心 间距不应小于。 26 埋 设在现浇楼板内的 线路 导 护 管 宜采用焊接钢管。 电磁干扰较小、管线较少、对楼板受力影响较小的工程可采用中型及以上的非延燃塑料管。 敷设于 现浇楼板内的导 护 管最大外径不宜大于 现浇楼板 板厚的 1/4。 暗敷于楼板内的线路不宜穿越伸缩缝和沉降缝,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机房工程 民用建筑物(群)所设置的有线电视系统设备机房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合并设置。 有线电视 系统机房面积、设备间面积、布线通道应留有发展空 间。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及以上地区,机房设备的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 机房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房宜设在建筑物首层及以上层,当地下为多层时,也可设在地下一层; 2 机房应远离强电磁场,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配电室的楼上、楼下或隔壁场所; 3 机房应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储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机房不应设置在卫生间、浴室或其他潮湿、易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27 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200 户以上的小区宜在小区的中心 位置设置设备机房,机房最小面积宜符合表 的规定: 表 设备机房面积 用户数(户) 机房面积( m2) ≥ 1500 20 1500~ 1000 12 1000~ 500 10 500~ 200 8 2 机房不应有与其无关的水管、风管、电缆等各种管线穿过; 3 机房内有线电视系统线路应与其他电气系统分开敷设。 机房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房设备应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需要进行布置。 当几个系统合用机房时,应按功能分区布置; 2 有线电视系统 设备宜远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 等主要雷击散流通道; 3 机柜正面相对排列时,其净距离不应小于 ; 4 后开门的机柜,背面离墙边净距离不应小于 ; 5 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距其他设备不应小于 ,当需要维修测试时,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 6 并排布置的设备总长度大于 4m 时,两侧均应设置通道。 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7 墙挂式设备的中心距离地面高度宜为 ,侧面距墙应大于; 28 8 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