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永兴中学新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在的问题, 对巳“破网”的施工项目,研究出“补网”的方法或措施,并落实责任人,使整个工程能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 定期召开有业主、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技术会议。 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事宜和图纸变更。 四、 及时调整计划 当由于不可预测因素影响,使得施工进度严重“破网”时,应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使之符合实际情况,并及时按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总工期不变。 五、 加强气象信息预报工作,在恶劣气候影响施工进度之前作好施工准备。 六、 建立完善的物资供应体系,及时满足现场施工材料需要,对紧缺物资提前采购或预定,以保证材料供应。 第五章 施工准备及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节 施工准备 一 、 技术准备 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相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图集,掌握本工程建筑、结构、安装的形式和特点,明确各专业的设计要求和标准。 认真进行图纸预审,为参加图纸会审做好准备。 图纸预审的内容是: 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施工图说明与其总说明内容是否相符。 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设备安装施工图之间在尺寸、标高、轴线以及预留孔洞、说明方面有无矛盾。 各专业、各工种的施工图及其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合理化的建议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 容,编制特殊工序施工方案。 制定质量和安全生产交底程序,编写各分部分项及各工种技术质量和安全生产交底卡。 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材料大表。 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进出场计划、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构件计划。 进行木工翻样、为编制模板计划提供依据;安排进行钢筋翻样,为钢筋制作做好准备。 制定培训计划并上报公司劳动工资部,分工种分班组对进场职工进行培训。 二 、现场准备 与业主办理现场移交手续,了解建设场地红线桩,水准引点,地质勘探报告等资料。 三 、物 资设备 在公司发布的 合格分供方目录 中选择材料供应单位,与之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落实机械设备和三 材 以及各种工具用具,按计划组织进场。 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进场机械设备完好使用。 第二节 资源配置计划 附表一: 拟投入 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第六章 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案及措施 第一节 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 一 、测量准备 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检定周期的审定; 校核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 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编制测控布置; 建立测量数据库。 二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操作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轴线关系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砼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桩点进行复测。 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 单位。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本控制网按 Ⅰ 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量设置,测角中误差 177。 5 ˊ ,边长相对中误差 1/40000,相邻二点的距离误差控制在177。 2 mm以内。 采用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外轮廓,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线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悬挂于首层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 根 据平面设计图提供的坐标点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红线,用直角坐标计算法建立施工控制网。 根据建立的施工控制网,用经纬仪测出建筑物的外轮廓主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用钢尺丈量出各分部控制尺寸及基础定位边界线。 三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点(至少提供二个点),采用 DINI10 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验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联测场区竖向控制 点(通常是建筑物 177。 ),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点间埋设高程控制点,测出场区高程控制点的高程。 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 25m,距离 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 15m。 水准基点的埋设:在场区内埋设三个永久水准点,作为施工竖向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四 、 177。 以下施工测量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 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进行复测一次。 采用测量精度 2″ 级,测距精度 2mm+ 3ppm 的全站仪,根据首层控制进行校测。 轴线投测方法 177。 以下基础施工时,根据施工控制网,在基坑边上埋设主轴线的控制桩位,用经纬仪向施工面投测放线。 177。 以下的基础结构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汇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 177。 3mm ,轴线间的误差不应超过 177。 2mm。 待垫层施工完毕后,根据基础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 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 2 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轴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模板的依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 3mm。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每当柱浇筑成型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物 50cm 线或结构 50cm 线( 50 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 定的),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毕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177。 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动,经联测确定无误后,方可向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177。 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段上所引测的高程点 ,不少于三个,并做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校差不得超过 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根据基坑的情况,设置在现有的相对固定物体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拆模后,抄测结构 50 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五 、 177。 以上施工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177。 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施工至 177。 后(即首层地面处),用激光 准直仪在建筑物首层内侧设轴线控制点,在各控制点上做出明显标记并加以保护,做为主体结构采用 内控法 轴线投测的 基准点。 采用测量精度为 2″ 级、测距精度为 2mm+ 2ppm 的全站仪,根据首层控制点进行校测。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作内控制点(每一流水段至少 2~ 3 个内控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 1m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 10cm10cm 钢板,钢针刻画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地面的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 200?200mm 俯视孔。 竖向投测放线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复核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进行;先在底层基点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受靶接受,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受靶处就可见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 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受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 2~ 3 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高程的传递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控制采用 外控 和 内控 两种方法并用,相 互校核,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 随主体结构楼层施工,用经纬仪将建筑物大角处主轴线投测到外墙上,并弹出墨线用红漆标注。 每层放线时,由此向各楼层投点予以控制。 用垂准经纬仪进行测量,其方法是把目标分别分划板设置在底层控制点上,使目标分划板中心与控制点标志中心重合。 开启目标分划板附属照明设备在俯视孔位置上安装仪器,将基准点对中,当垂准点标定在所测楼层面十字丝目标上后,用墨斗线弹在俯视孔边上,利用标出来的十字丝作为测量点依据,进行楼层测设轴线。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每段建筑物至少由三个标高点分别向上传递。 施工层抄 平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 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测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177。 3mm。 六 、沉降观测 本工程应按施工图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点设置按设计施工图要求设置在建筑物的若干个点处,然后沿外墙长度每间隔 15m 增设一个观测点。 观测点在底层墙体施工完毕后开始设置,其标高为 +。 观测点用 20 圆 钢弯成 L 型,弯钩长 40mm, 露出端头锉成球面,埋入端开成燕尾并 进行防锈处理,然后埋入墙内,埋入深度 ≥200mm。 观测高程的确定:以绝对高程为基准点,在现场内选择 68 个永久固定点,测出固定点对建筑物 ? 的相对标高组成水准网,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 观测次数: 施工期间,第一次测出沉降值为零的高程,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封顶时测一次,内外抹灰及楼面施工完成时测一次,最后交付前测一次,则完成全部观测工作。 第一季度 每月 进行一次,第二 季度至工程完工 每 一个月 进行一次 、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沉降量单位一律用毫米表示,并认真作好记录。 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和监理部门,研究应对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执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20)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 897)中有关规定。 七 、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测量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测放组长由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兼任,负责测量工作安排、设备管理。 测量责任师负责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 测量放线工负责具体现 场放线操作。 测量设备配置 仪器名称精度数量用途高精度全站仪 177。 1mm + 1ppm、 177。 1″ 1 控制网主轴线及重要点位测设、校核;工程基准的传递与复验;变形观测中精度全站仪 177。 3mm + 2ppm、 177。 1″ 1 主轴线的测设、坐标放样、测距、传递标高激光铅直仪 10″ 1 主轴线的竖向传递 TOPCON电子经纬仪、T2 经纬仪 2″ 1 投测轴线精密电子水准仪 DS1/2 1 水准路线、沉降观测、复测标高 S3水准仪 DS3 1 标高的测量与传递无线对讲机 2 通讯联络 50m钢尺 177。 5mm 2 尺 寸量测计算机 1 内业计算与管理 第二节 钢筋工程 本工程的全部钢筋加工与制作,均安排在施工现场进行,采取机械制作、人工绑扎。 一 、施工准备 :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准备材料,组织钢筋进场,并附带原材料质量证明书,钢筋进场后立即组织复试,原材料试验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