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坎南方水泥公司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1 标准,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 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进行了总体策划,形成本手册和相关程序、制度、作业指导书,明确了公司目前的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由于法规或标准 变更、产品调整 、工艺调整 等原因导致体系变更时,最高管理层应对这种变更进行策划,规定与变更有关的运行过程控制要求并实施,以确保 变更期间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的完整性。 最高管理者组织各部门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的策划。 职责 、 权限和沟通 作用、 职责 、责任 和权限 公司管理体系结构图(手册第 1 章)、 领导 层 /部门 管理体系 职责 和权限 (手册附录一)和相关程序、制度、作业制度书对各部门的 作用、 职责、 责任和 权限作出规定,并明确不同职能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工作接口。 各岗位的 作用、 职责 、责任 和权限在各部门岗位 描述 中明确。 通过发放文件、组织考评、培训等方式在全体员工内进行沟通。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职责详见手册“任命书”。 信息 交流、参与协商 公司制定《信息交流 、参与协商 管理程序》, 对信息 交流、参与协商的内容、方式和职责作出规定, 以确保本公司内不同层次、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 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沟通 , 以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 同时 让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事务,并与他们商讨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变化。 行政人事处、生产技术处(安环 办 )、生产部(化验室) 管理该程序: a) 行政人事处负责体系运行、行政、 湖州 南方上级公司方面的信息交流 ; b) 生产技术处(安环 办 )负责安全环保有关的内外部信息交流 ; c) 化验室负责与产品质量有关的 内外部信息交流。 程序内容要求如下: a) 信息传递要求准确、快捷,输入、输出控制良好 ; b) 规定公司内部上下级各层次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的内容及方式。 交流应具双向性,必要时应形成记录; c)规定各部门与外部相关方联络信息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公司对员工参与和协商职业健康安全有关事务的安排要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 管理层对职业健康安全的重大决策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如管理者代表、员工代表等)及时传达到全体员工。 员工应参与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事务,参与商讨影响作业场所安全有关的变化。 公司应决定是否就重要环境因素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决定应形成文件。 若需要就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外部交流时,应规定交 流的方式并实施。 管理评审 总则 公司制定《管理评审程序》,总经理应按计划规定时间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对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评价体系改进的方向和变更的需要,包括方针和目标指标 变更的需求。 管理评审会由 行政人事处 组织召开,一般情况下每年一次,必要时可增加管理评审次数。 管理评审要形成评审记录。 评审的输入 评审的输入为管理评审提供决策信息,包括如下内容: a) 管理体系方针贯彻情况,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 有效性; b) 公司内 、外部体系审核结果和审核报告; c) 环境、 职业健康 安全绩效以及合规性评价结果; 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验证; e) 上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和验证报告; f) 公司重大事故的处理情况; g) 顾客反馈;相关方的投诉、意见和建议以及处理情况; h) 公司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趋势,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和过程绩效报告; i) 公司管理体系各项活动所需资源的配备情况,是否充分和适宜; j) 可能引起管理体系的变更(例如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出现了新技术、新工艺等); k) 改进建议。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 关的决定和措施: a)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充分性、适宜性、 有效性 的改进; b) 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 c)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体系其他要素的变更及所须采取的措施; d) 根据内部、外部的变化,考虑资源需求。 管理评审会议情况由 管理者代表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 后下发各部门。 6.资源管理 资源的提供: 公司根据质量 、 环境 和职业健康安全 方针、目标指标以及 管理体系 的要求,确定资源需求并提供适宜、充分的资源,促进资源优化,以确保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的 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增强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信息、工作环境等。 人力资源 公司制定《人力资源 控制 程序》,确保对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 有关的为公司工作的人员或代表本公司工作的人员有能力承担其工作,能力的确定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虑, 行政人事处 负责该程序。 能力、培训和意识 能力、培训 a) 公司根据各岗位承担活动的要求和工作特点,规定各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并根据以上要求 做 出人员配 置规划; b) 确定培训需求, 根据 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的风险,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 制定、实施年度培训计划,为各岗位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教育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使其 获得 岗位 所需的能力 ; c)应对培训及其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d)应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通过培训、教育或其他措施,使为公司工作的人员或代表本公司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自身活动与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的相关性和符合方针、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目标 做 出贡献; b)自身活动 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重大风险 及实际或潜在的 环境、 职业健康 安全影响,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 、职业健康 安全 绩效; c)在实现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中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所导致的潜在后果。 基础设施 公司 制定 《设备管理程序》, 确定、提供为达到 水泥熟料 生产 要求 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并进行维护 ,由 生产技术处 归口管理。 公司的基础设施包括: a)办公场所、生产厂房和相应的水、电、 汽 、气 等辅助设施 ; b)专业生产 和 监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 服务(如 网络、 通信 、 运输 或信息系统 )。 生产技术处 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 、 安装及验收移交。 车间 负责生产 、辅助设施 的日常维护、保养。 行政人事处 负责通信设备、办公用电脑的管理。 工作环境 公司确定、提供和管理为达到 水泥熟料 生产 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生产部 安排适宜的生产现场工作环境,对安全文明生产 、现场定置定位 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各车间、 仓库、 相关部门负责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管理,建立安全文明生产现场,确保符合 水泥熟料 生产 现场管理 要求。 行政 人事处 负责办公场所环境的管理,做好 办公 、生产 场所的安全保卫、清洁绿化等, 营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 行政人事处 作好 , 努力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勤奋高效、团结协作的人文环境。 7.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的策划 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对实现产品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该策划与本公司的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的总要求(见 条 ) 一致 ,并以适合于本公司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 产品实现的策划由 生产副总 组织 生产部 、 生产技术处 等 相关部门进行,策划包含以下方面的适用内容: a)确定产 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公司 产品 质量要求执行 国家标准 GB/T2137220xx 《硅酸盐水泥熟料》。 供销处 接收顾客要求后,由 生产部转化 成公司产品要求并确定相关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文件 以及所需的人员、设施、材料等资源; 公司 产品 实现过程主要可分 五 大过程:生产 策 划安排过程;与顾客有关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 包括防护 ; 产品的交付过程。 各过程的职责分配及控制要求具体执行 ~ 相关条款。 c)确定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 测量、 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的准则; 生产 部化验室按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对 原 辅 材料 、 中间产品 检验 和 成品 进行 检 验。 车间负 责对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监控,不定期对各岗位操作情况进行巡查。 d) 为产品实现过程及 证明产品的符合性所必需的记录。 策划的输出可以是文件或是一种安排,应适于实施、操作和控制。 策划的结果部分形成相关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并 由 规定人员批准后实施。 当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合同中有特殊要求以及其它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时,由 生产部 负责人 组织拟制质量计划,此种质量计划的编制应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来确定,应参照 一体 化管理 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方针、目标并与 管理体系 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公司与对产品有关要求进行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 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如产品规格、质量要求、价格、交货期和交付方式、结算方式等。 由 供销处 通过 接收营销中心指令、 市场调查、走访用户、与顾客洽谈等方式确定; b)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适用于 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如国家或行业 产品 标准 、环保或安全要求 ; d)本公司 认为必要 的 任何 附加要求 , 如内控 标准。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公司制订 《 顾客 要求评审控制 程序 》,由 供销处 组织对确定的与产品有关要求进行评审,并保持评审记录。 评审应在 做 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 并确保: a) 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c)公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