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厂化学dlt51904-20xx内容摘要:
持充满水状态。 以散件供货、现场组装离子交换膜堆时,应注意: a) 组装前应检查离子交换膜,不应有损坏。 b) 离子交换膜在裁制前应用运行时的原水浸泡 48h以上。 c) 离子交换膜应存放在清水中或塑料包装内,膜片不可折叠,按图剪裁打孔。 d) 隔板在组装前应挑选和清理,隔板布水槽应畅通,厚度应均匀。 e) 组装过程应随时检查是否正确无误,膜片、隔板要装平直,进出 水孔要对准。 f) 紧固螺帽时,先测量膜堆四角底板到顶板的距离,使测量值相等,然后按长边的中间螺栓向两侧的顺序均匀平稳用力,要确保每个螺帽同步拧紧。 g) 离子交换膜堆组装后,按制造厂要求做灌水试验。 反渗透装置 反渗透的膜元件,装入系统前,应按制造厂要求进行保 管。 压力容器外壳应存放在室内,水平放置,中间不能悬空。 施工过程应防止撞击损坏。 膜组件在装配前先检查淡水管、膜片、挡板、盐水密封 环等零件的完好程度,确认完好无损,盐水密封环的安装方向正确后,按照制 造厂规定的顺序装入压力容器外壳。 组装环境应满足制造厂要求,组件装完后,通水应无渗漏。 多单元反渗透装置,膜组件框架在基础上的几何尺寸 允许误差为 177。 5mm,膜组件在框架上的几何尺寸允许误差为 177。 3mm。 高压泵至膜组件间的法兰应使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 片。 保安过滤器至膜组件的管道应保证管道内壁清洁,必要 时采用化学清洗。 供水系统温度、压力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反渗透系统中的各类加药设备和化学在线仪表,在试运 前应安装、校验完毕,具备投入条件。 反渗透装置通水时,其进水水质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DL/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电厂化学 共 37 页,第 13 页 7 凝结水处理 一般规定 树脂输送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高低起伏。 弯 头应选用大曲率半径,阀门选型、法兰垫片的安装都应考虑防止树脂滞留堵塞。 不锈钢管道与普通碳钢管道连接处,应用绝缘垫片。 压缩空气管上应安装调节阀和隔离阀,防止 空 气串入凝 结水系统。 凝结水处理系统总体水压试验后,还应进行离子交 换器 单体工作压力水压试验,确保与离子交换器连接各阀门的严密性。 本标准。 凝结水处理系统差压、温度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离子交换器 离子交换器 (前置氢和高速混床 )的安装应按照本标准。 进水挡板或布水漏斗的装配允许偏差:与离子交换器本 体中心线的偏差应小于 5mm,水平偏差应小于 2mm。 离子交换器及捕捉器的滤元以及用于固定离子交换器内 部装置的螺栓、螺母、卡子等元件的材质应使 用 1Cr18Ni9Ti不 锈钢或类似材质,安装前应检查这些元件的材质。 电磁除铁过滤器 电磁除铁过滤器应安装垂直,其外壳的垂直误差应小于 %。 电磁除铁过滤器内填料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装时 不得混入杂物。 各种电气、热工、化学仪表的安装位置与电磁除铁过滤 器的距离应大于 1m。 管式精密过滤器 管式精密过滤器应安装垂直,其外壳的垂直误差应小于 %。 管式精密过滤器内滤元应完好无损,安装牢固,不允许 松动。 DL/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电厂化学 共 37 页,第 14 页 8 取样及加药系统 汽水分析取样装置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取样装置的安装位置、阀门、连接管路的材质及排放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 b) 二次阀门安装应牢固,便于操作和维护,进入汽水分析取样装置的被测介质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c) 采样点的开孔直径与取样管径偏差允许范围为 +~ +,开孔边缘应光滑无毛刺;焊口应符合 DL/T 5007的规定。 取样管插入深度为其取样 管径的 1/2,取样口应背向介质流向。 d) 取样管路、冷却系统、减压系统、取样阀门等应无泄漏,并应能正常投入。 e) 取样分析装置应按照 DL/T 665进行验收。 采样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低压给水在加药前的采样 点如果设计无规定,可选在低于除氧器下水口约 lm为宜。 加药 点的入口管应低于该采样点。 取样管路的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导管内部应清洁 畅通。 敷设管缆时应选取合理的最近距离,做到横平竖直。 加工管件时避免机械损伤。 布管时避开有剧烈震动、潮湿和有腐蚀性介质的地 方。 一次门前应有固定支架。 成排敷设管缆的弧度应一致,管子弯曲后其外表面应保证无裂纹、无凹坑、无过烧现象。 同径管子的对口偏差应无错口,焊口应符合 DL/T 5007的有关规 定。 管路施工后做畅通和严密性检验。 加药系统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箱、槽的制造质量应符合本标准。 b) 加药管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材内部应清洁畅通。 管子弯曲后其外表面应保证无裂纹,无凹坑,无过烧现象。 同径管子的对口偏差应无错口,焊口应符合 DL/T 5007的规定。 施工结束应对管道做严密性水压试验。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按 DL/T 5031的规定执行。 c) 加药泵的安装与检修应符合。 d) 箱、槽的液位计应垂直安装在便于监视的位置,指示清晰,并有坚固保护罩。 DL/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电厂化学 共 37 页,第 15 页 9 循环冷却水处理 杀菌灭藻系统 真空液氯 氯瓶 间 及加氯室应有通风装置和自动报警检漏装置,并 应备有防毒面具。 加氯设备、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b) 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c) 所有加氯管道在安装完成后,应在工作压力下用氮气做查漏试验或做负压真空泄漏试验,确保严密不漏。 d) 加氯管必须安装牢固。 氯瓶出口至氯气母管之间的管道应采用紫铜管或紫铜镀银管,并加工成挠性接头,便于拆装。 敷设加氯机出口管道时应有坡度,并采用工程塑料管 材。 接头处应用塑料粘合剂粘合,并尽量减少接头。 加氯系统所有的阀门、法兰、锁母的垫片,应选用聚四 氟塑料、紫铜或铅质垫片,禁止使用橡胶垫片。 氯瓶应放置在荫凉通风处,上部应设 置淋水管,其水温 不应超过 40℃。 称量地衡,应经计量部门校验认证,并有合格 证书。 氯气使用的最低工作压力应不低于 (或按生产 厂家规定的最低极限残留量控制 )。 并不得直接与喷射器相连。 加氯点应设在运行的最低水平面以下 (约 150mm)。 采 用负压加氯时,喷射器的水压应保持稳定,喷射器应调整在最佳工况。 次氯酸钠 [采用电解食盐 (海 )水制取次氯酸钠时 ],应 符合下列要求: a) 进入电解槽前的食盐 (海 )水应经过滤处理; b) 次氯酸钠贮槽内所积聚 的氢气,应采用防爆型风机及时抽出,使氢气浓度低于 %(体积 比 ); c) 电解装置应绝缘,连接管道应防腐,系统应严密,管道安装时不应起伏不平,防止气体积聚。 二氧化氯 加二氧化氯系统所用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后 应做查漏试验,确保严密不漏。 储存二氧化氯原料 (如盐酸、亚氯酸钠等 )应分别存放, 亚氯酸钠应选用液体。 自 动加二氧化氯装置应设有断流保护,可自动停止运行,并报警。 加二氧化氯间应有通风装置及自动报警检漏 装置。 地面 应按设计要求防腐。 各种药品的排污管,应分别连接,各自直接排放,不得 混排在一根管内。 其他加氯药剂,其加药设备及管道应有相应的防腐措施。 阻垢、缓蚀处理设备 浓硫酸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浓硫酸箱底座应牢固地焊在固定平台上。 箱底向排污侧倾斜,具有大于 %的坡度。 箱上应有防雨设施和吸湿装置,附近应备 有冲洗设施。 b) 所有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c) 阀门、法兰等接合面的垫片必须采用铅质或聚四氟乙烯垫片,严禁使用橡 胶垫。 DL/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电厂化学 共 37 页,第 16 页 d) 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本标准中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 e) 加酸混合槽,应按设计要求制作。 所有焊缝应经渗油试 验合格。 f) 浓硫酸设备第一次储酸前, 应将设备、系统内的积水排 尽。 储酸后周围严禁火种。 当采用水质稳定剂处理时, 加药设备按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验收。 设置硫酸亚铁镀膜处理设施时,应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对 设备进行质量验收。 补充水处理 当采用弱酸树脂处理时,相关设备应符合 定。 当采用石灰 处理时,应符合第 4章以及 规定。 采用旁流过滤处理时,设备应符合。 DL/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电厂化学 共 37 页,第 17 页 10 箱 槽 箱槽的制造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箱槽应严格按设计加工制造,箱壁 (底 )平整; b) 肋筋等加固件应焊接牢固; c) 有防腐层的箱、槽,防腐层应完好无损,检验应合格; d) 附件齐全,质量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e) 灌水试验合格 (混凝土 制品按 SDJ69标准执行,金属构件按 24h无渗漏为合格 )。 内壁防腐层的施工,应在所有管件、附件 (仪表支架、水 位计、保温钩等 )电火焊工作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 直接安放在基础上的平底箱槽,箱底与基础间 的接触应均匀密实。 水箱就位前,箱、槽底的外表面应涂刷防锈漆。 基础上按设计要求铺设垫层。 水箱就位后,应做灌水试验,待基础沉降稳定后,再连接有关管道。 卧式箱槽、支座的圆弧应与箱壁吻合,接触均匀,无明显 间隙。 水箱的呼吸管要有足够的通流截面,溢流管端不应伸入排 水沟 水面下。 浮项式水箱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完成内部防腐层施工后,方可安装浮项。 浮顶应做 24h渗漏试验; b) 软性浮项式水箱,应在安装前检查胶囊的严密性,安装时浮顶上口与固定环连接处 应严密不漏,浮顶固定环应 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误差应为水箱直径的 177。 O .2%: c) 硬性浮顶式水箱的 筒 体及浮顶的椭圆度应为水箱直径的 177。 0 .3%,浮顶导向管与水箱的同心度应不超过 177。 10mm,水箱筒 体及导向管垂直度应小于水箱高度的 %。 浮顶外圆密封环在水箱内应上下浮动自如,并保持严密不漏。 采用塑料覆盖球密封的箱槽,其出液口及排污口应有合适 材质的滤网。 水位计应安装在便于监视的位置,垂直、指示清晰,并装 有坚固的保护罩。 严寒地区的室外水箱不应采用玻璃管水位计。 DL/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电厂化学 共 37 页,第 18 页 11 转动机械 消石灰机及石灰吊车 消石灰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转筒应准确均匀地安装在滚轮上,滚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筒体的水平度、滚轮支座的轴向尺寸及滚筒轴向窜动值,均应符合制 造厂技术要求。 b) 传动齿轮应啮合良好。 齿面应接触均匀,顶隙、侧隙均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c) 石灰加料管喉部的接管座应与原水接通。 位于喉部带丝扣堵头的通渣孔,只能作通渣用,不应与原水连接。 d) 排气管应引向室外。 石灰吊车的单轨应安装呈 水平,在全行程高低差应小于 10mm。 焊缝要打磨平整,车轮行走应灵活平稳无卡涩。 水处理专用泵 一般离心泵的安装及验收工作,按照 DL/T 5011的有关 规定执行。 用非金属材料制作或衬里的耐 腐蚀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解体和清理时,避免撞、压,不应与有机溶剂或高温接触。 b) 安装前应检查: 1) 粘合的叶轮应清洁无损伤,无裂纹。 2) 轴头螺母、密封圈和轴套应无变形、毛刺和裂纹,轴头螺纹应完整。 3) 热压泵壳、端盖以及各部零件,应无明显分层和变形。 4) 轴封填料和机械密封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5) 贴衬的防腐层应完整无损。 c) 安装时应注意: 1) 泵壳结合面采用的垫片应为专用的耐腐蚀材料,与该系统法兰所用垫片的 材质相同。 2) 泵的密封水源和水封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水封压力应稍高于泵内工质的压力。 3) 液下排水泵的冷却水管应符合厂家要求。 往复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泵体的找正,应以机身滑道、轴承座、轴外露部分或其他精加工面作为测量的基准。 b) 输液 系统内的安全阀应作解体检查,动作压力应按设计 规定进行调整。 如动作压力无规定时,应按工作压力的。 c) 工质与活塞 (柱塞 )直接接触的往复泵,入口应按设计图纸加装便于拆装的滤网。 无设计要求 时,一般可加装 50目~ 100目的滤网。 滤网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入口管截面积的 3倍。 滤网材料应能耐工质的腐蚀。 d) 安装时,应测量下列间隙数值,并作好记录: 1) 减速箱蜗轮与蜗杆的串动间隙。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厂化学dlt51904-20xx
相关推荐
符合设计要求。 对基础应进行沉陷观测 ,观测工作至少应配合下列工序进行 : (1) 基础养护期满后 (此次测定值作为原始数据 )。 (2) 汽轮机全部汽缸就位和发电机定子就位前、后; (3) 汽轮机和发电机二次 浇灌混凝土前; (4) 整套试运行后。 11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 ,应适当增加测量次数。 沉陷观测应使用精度为二级的仪器进行。 各次观测数据应记录在专用的记录簿上
明书用纸 4 沈 阳 大 学 4 图 5输出电压波形 根据原理图利用 MATLAB/SIMULINK 软件中,电力电子模块库建 立相应的仿真模型如图 5 图 6仿 真模型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用纸 5 沈 阳 大 学 5 仿真参数设置 晶闸管参数: Ivt=I/√ 3== = Ifav=IVT/= 额定值一般取正向电流的 倍,所以取 之间的数值。 UFM=URM==245V
图 23a的正弦半波分成 N等份 ,就 可以把正弦半波看成是由 N 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序列所组成的波形 .这些脉冲宽度相等 ,都等于 /N,但幅值不等 ,且脉冲顶部不是水平直线 ,而是曲线 ,各脉冲的幅值按正弦规律变化 .如果把上述脉冲序列利用相同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代替 ,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合 ,且使矩形脉冲和 图 22 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 (冲量 )相等
座要求与地绝缘时,传感器外壳应对地浮空。 ,安装应符合。 热膨胀传感器应在汽轮机处于完全冷却状态下进行安装调整零位。 阀位行程传感器安装位置应使电气零位与机械零位一致。 、张力变化小的室内皮带段上,称量框架上的长辊及相邻托辊应处 在同一平面上。 荷重传感器的安装应使其受力于中轴线上。 驱动速度传感器的摩擦滚轮的中心线应与皮带传送方向垂直并可靠接触,不应有打滑现象。 ,各个荷重传感器的受力应均匀。
备,应存放在干燥的封闭库内。 4 3 管材应存放在棚库内。 4 电缆应绕在电缆盘上,宜用木板或铁皮等封闭,存放在棚库 或露天堆放场内,避免直接曝晒。 电缆盘应直立存放,不得平放。 存放场所的地基应坚实并易于排水。 设备由温度低于 5℃的环境移入保温库时,应在库内放置 24h 后再开箱。 凡到现场后不得随意打开防腐包装的设备,应按合同规定办理接收手续。 包装箱外 (或内 )有湿度指示器
22391 (1)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建质 (1996) 40号 (2)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 建质 (1996) 40号 (3)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 建质 (1996) 40号 (4)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 建质 (1996) 40号 (5)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 电综 (1998) 179号 电力建设工程现行标准、规程、规范索引( 2020 年版) 10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