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农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doc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容摘要:

验教学 是 59 张 霞 女 副教授 硕士 机械设计制造 1 理论、实验教学 是 60 朱 云 男 副教授 学士 农业机械 1 理论、实 验教学 是 61 罗新文 男 实验师 大学专科 金工实习 1 实验教 学 是 62 汪 溪 女 高级实验 师 学士 机械设计制造 1 理论、实 验教学 是 63 苏红梅 女 实验师 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实验教 学 是 64 潘和柱 男 高级技师 1 实验教 学 是 65 施留和 男 高级 工 1 实验教 学 是 66 王正义 男 高级工 1 实验教 学 是 67 张富昌 男 高级工 1 实验教 学 是 68 邹建林 男 高级工 1 实验教 学 是 13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等 ) ( 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云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自 1997 年以来,连续三年共参评的 14 个“双基”实验室,均以优秀通过评审,学校以此 为契机,全面推行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在进一步 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 [2020]1 号)、 《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 》(教高〔 2020〕 8 号) 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2020〕 1 号)精神 的基础上, 进一步 出台了(《云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专项建设方案》、《云南农业大学关于成立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决定》、《云南农业大学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的意见》、《云南农业大学实验室 工作条例(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暂行)》、《云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规定》、《云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室信息收集管理制度》、《云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暂行)》、《云南农业大学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教学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和经费投入上 对 “中心” 建 设 给予重点支持,“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 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学校对实验教学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为主线,根据 农业工程 专业基础学科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 中心建设着眼于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即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导,加快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建成“功能强劲、结构合理、通用综合、先进高效”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 学习、独立探索的课堂,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 3)实验教学理念、改革的思路 农业工程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显著特点,决定了培养 高素质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而 高素质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突出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经费、实验教学人员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努力营造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氛围。 为实现 农业工程学科 人、财、物和实验室空间等教 学资源共享与集中统一管理目的,学校在 整合 工程技术学院和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部分 专业基础 实验室后 ,依托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原有 专业 14 基础实验 体系为 基础 组建 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结合农业水利、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等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教学中心以服务实验教学为功能定位,确立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目标是:围绕农业工程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新观念;优化整合实验室,分层次建立若干实践教学平台;整体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素质和水平,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度;强化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1137”实践教学 培养体系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目标,中心不断完善了各实验室 整合 、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与局部优化,对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改革,对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和建设,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实施,“ 责权利分明”,坚持和吸引高职教师 和“双师型”教师 上课、鼓励教师进修,保证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发展 ,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15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主要面对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车辆工程 、园林、园艺、现代园艺技术、茶学、草业、农资等 16 个专业。 开 设课程:《水利 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学》、《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农田水利学》、《水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学》、《现代测试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农产品加工机械》等。 2020今,学年累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近 54 万人学时。 其中实验实习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120 人 /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60 人 /年;土木工程专业: 60 人 /年;农业建筑环境与能 源工程专业: 60 人 /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60 人 /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60 人 /年;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专业: 60 人 /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 60 人 /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60 人 /年;车 辆工程 专业:60 人 /年;园林专业: 60 人 /年;园艺专业: 60 人 /年;现代园艺技术专业: 60 人 /年;茶学专业: 60 人 /年;草业专业: 60 人 /年;农资专业: 60 人 /年。 毕业设计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60 人 /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60 人 /年;土木工程专业: 60 人 /年;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 60 人 /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60 人 /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60 人 /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60 人 /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60 人 /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60 人 /年;车辆工程专业: 60 人 /年; 16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根据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工程和社会需要,以及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全面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主要目的,依据“两个平台,两种资源”构建了“ 1137”实践教学 体系。 两个平台 :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五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 土木 环境 工程 设计 研究中心 、 云南凌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测量实践基地、机械实习工厂)。 两种资源 :相关业务厅局、建设部门( 16 个地州)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昆明市松华坝水库、晋宁大春河水土保持示范园、曲靖市麒麟区节水灌溉示范区、 宜良县农机技术中心、昆明神犁拖拉机厂、昆明铣床厂、昆明绍昌汽车有限公司、昆明阳宗海发电厂 等 )。 形成上有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下有各市县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左右有各勘察设计院的 “上有头、下有脚、左右有合作伙伴 ”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 1137”实践教学体系 1 个目标 ,高素质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 1 条主线 , 建立公共 实践教学 平台,保证学生大学四年培养 实验教学 不断线 ; 3 个阶段 , 新生入学阶段,明确专业目标和定位、稳定专业思想;二、三年级课程实践阶段;四年级毕业设计等专业综合训练阶段。 7 个环节 ( 1) 专业思想教育环节 —— 明确专业定位; ( 2) 专业认识实习环节 —— 强化及稳定专业思想; ( 3) 课程实验环 节 —— 掌握专业基础实验的方法和手段; ( 4)课程实习环节 ——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促进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巩固和掌握; ( 5)课程设计环节 —— 促进应用专业理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 6)实践基地训练环节 —— 使学生尽快参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平台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团队作战”的综合能力; ( 7)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 最大限度地从实际生产项目建立毕业设计课题,“真刀真枪把成果写在大地上”。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 , 中心 立足于 云南 省情,依靠学科和团队,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云南农业水利、农业机械、水电、建筑、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资源等领域,先后参与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及除险加固设计、 中小 型 水电站设计 、大型灌区规划和设计、 土地开发整理 、滇池水污染治理、润滇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 17 划、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农业机械设计研究等 100 多项直接服务社会的工程生产项目,项目涉及总投资累计超过十亿元,为云南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中心”成立以来,有 2020 余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先后参与各实体承担的科研课题及生产项目,通过实际工程的锻炼,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实现了以科研为先导、生产项目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技术教育的整合。 通过“渗透式”和“融合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达到教学相长,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缩短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使他们尽早进入“角色”。 通过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中心 在社 会服务中成功地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互动、水平与效益的统一。 本中心 常 年开设的 97 个实验项目中,基础性实验 75 个,占 %;综合性 、 设计性实验22 个,占 %。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 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中心教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及生产项目,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及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明确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工程技术为背景,合理布局课程结构,按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和专业业 务要求两方面,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形成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工程应用技术相统一的培养目标,增强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强化了人才培养特色。 加大实践训练,突出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虑学生就业后岗位的需要,并尽量缩小学生走出校门适应社会环境的适应期,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早些进入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步适应环境的机会,多年来,近 2020 余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中心承担的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十五”攻关课题、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课题等科研课题,国土资源部 、省国土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省水利厅大坝安全鉴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以及中小型水电站勘测设计等多项生产项目中,实现了学院以科研为先导、生产项目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课程体系组合、课程内容的协作配合及课程合并等措施全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课程设计指导书、实验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毕业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规范教学管理,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形成领导重视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 学、生产支持教学的良性机制。 合理运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努力将先进的现代教育 18 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 部分课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有关教学资源和管理规章制度全部实现上网。 把握 “复合 型 ”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 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