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内容摘要:

量,用于稳定检测和了解土体各层侧向变形 以及附加应力增加过程中的变 形 发展情况 地基孔隙水压力 地基内部土体 孔隙水压力计 观测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地基土固结情况 观测精度要求 9 监测项目 精度要求 地表沉降 177。 mm 地面水平位移及隆起 177。 39。 39。 地基深层水平位移 177。 孔隙水压力 kPa(3~ 5kg/cm2) (八)、 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地表水平位移观测 选用瑞士 Leica TC802 全 站仪,该仪器的测角精度 177。 2″ ,测距精度 177。 2mm+2ppm。 垂直位移 (沉降观测 ) 表面沉降的观测可根据不同阶段需要,采用 索佳 ADL30 精密水准仪、 铟 钢尺读测,其测量精度可达到 二 等水准精度,仪器精度为 177。 分层沉降 分层沉降的观测采用任丘市新北仪器厂 XBHV10 沉降仪。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测斜仪采用 河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 XB33822 智能数显滑动式 测 斜仪,测量精度为 177。 4mm/ 30m(系统总精度)。 孔隙水压力观测 选用 河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 ( 2700/E, 40 通道 ),量程为 0~ 35kPa、 0~200kPa 等,精度可达到 %。 10 拟投入本监测工程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 序号 设备名称 测试参数 量程 精度 生产厂家 数量 1 LeicaTC802全站仪 距离 177。 2mm+2ppm Leica 1 台 角度 177。 2 2 XBHV10 沉降仪 高程 30 177。 2mm 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 3 索佳 ADL30 高程 1~ 1000m 177。 4 测斜仪 XB33822 位移 177。 60 0 177。 4mm /30m 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 1 套 5 孔隙水压力计 DY511 孔隙水压力 0~ 35kPa、0~ 200kPa等 % 河北省任丘市新北仪器厂 1 套 6 铟钢尺 沉降 50m 2mm 索佳 2 个 (九)、 监测点的布置、埋设及监控方法 监测点的布置 所有的观测仪标均应在地 基 处理后、路基填筑前埋设完毕;路基填筑必须在所有仪标完成初读数后进行。 监测点的具体布置按后续将要制定的监控细则进行。 基准桩埋设 用于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基准桩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原状土层上。 基准桩距路堤坡趾的距离一般不小于 20m。 水准点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设置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上,并埋设混凝土标石。 布设时间应在开工之后 、 正式观测前的施工准备阶段。 布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观测点布置情况统一布置。 基准桩尽可能利用公路沿线控制桩。 基准桩采用边长为 20cm 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埋置时保证。 11 图 基准桩埋设示意图 基准点埋设好后,进行基准点测量,精度要求达到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之后将资料报与业主,并通告监理及施工单位,并提请各方施工时要对其进行保护。 边桩埋设 坡脚水平位移观测点采用 边桩法,动态观测仪表应在软土地基处理之后埋设,在观测到稳定的初始值之后再进行路堤的填筑。 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以外 10m~ 40m 范围内,并结合稳定性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移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埋设在同一横轴线上。 边桩采用 100mm179。 100mm 179。 1500mm 的砼桩,采用预制桩,桩顶预埋小段钢筋作为测头。 边桩的埋入 后 露出地面高度小于 10cm。 桩周上部 50cm 用混凝土浇筑固定,边桩布置示意如下图 沉降板埋设 沉降板由底板 、 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部钢管用撑脚三角板焊接在沉降板中心处,节管用管箍连接,节管顶部套管上口用护管帽盖住,封住管口。 采用双管式沉降标,预制好 50cm179。 50cm179。 10mm 的钢板,在钢板中央再固定钢管,测杆直径为 4cm,外套 PVC管保护,套管直径为 10cm。 埋设于砂垫层下,软基之上。 用水平尺校正其水平度,用垂球来控制其铅垂度,埋设稳固,然后做好明显标志。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 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 50cm。 同时,套管上口加盖封住, 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下沉的自由度,沉降板示意如下图。 单位未注明者均为 mm预制桩截面图基准桩埋设示意图现浇观测平台 179。 m 179。 179。 预制桩(C30)现浇混凝土测头2 Φ 16φ 6@ 5002 Φ 16注: 12 施工人员按设计的桩号断面将沉降板埋入铺好的砂垫层上。 实际操作时,当第 X 层土压实后,在压实面上挖土坑 (深度为 20~ 30cm),铺上 5cm 左右的砂垫层,层面要水平,将沉降板放在砂垫层上,管顶应低于压实面 5~ 8cm,随即测量管顶至底板的高差,还土夯实至管顶,并测量管顶标高 (初读数 ),当第二层土施工完毕后,在管顶位置接上第二节钢管。 观测时,每节管的顶面有上、下管顶标高,下节管顶面标高用于计算 第 X 次沉降量,上节管顶标高作为下次计算沉降量的数据,循序逐节升高 ,重复上述工作。 埋设时作好施工记录。 测斜管埋设 测斜管是一种可精确地测量沿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拟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 CXG70 型高精度测斜管(规格 70,外径:Φ70 ,内径: Φ59 ,导槽宽: ,导槽深: 2,管长: 2m或 4m,壁厚偏差: ≤14% ,导管扭角: ≤176。 /m )。 ( 1) 、钻孔:钻孔要求 :定位准确;倾斜度小于 1 度;钻孔直径与测斜管匹配 (比测斜管略大,一般采用 φ146)。 ( 2) 、检查测斜管:下管前必须对测斜管进行检查。 对外观质量较差、受力后弯曲变形、老化、受损的不 合格管子,予以报废,底部测斜管用闷头封好,以防泥浆进入。 ( 3) 、下管准备:下管前计算好长度、节数。 接头处打好自攻螺丝导孔 (导孔直径比螺丝直径略小 )。 并准备好下管时固定用的麻绳或卡口。 ( 4) 、下管:用 全站 仪确定导向槽的方向(与公路橫断面平行),逐节连接下管。 将测斜管逐节组装井放入钻孔内。 测斜管底部装有底盖,可将侧斜管内灌入适量平衡水,扶正管身,铅直缓慢压入钻孔内,当上浮力太大或钻孔缩孔时,应适当施加压力,但不可将测斜管压弯。 要求侧斜管底部埋入相对硬层或 30m 13 以上,下入钻孔内预定深度后,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 的间隙由下而上逐段灌浆或用砂填实,固定测斜管。 另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孔位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控。 安装或埋设时,应及时检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其指向是否与欲测量的位移方向一致,并应及时修正。 ( 5) 、测斜管检查:测斜管固定完毕后,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洗干净,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测头模型放人测斜管内,沿导槽上下滑行一遍,以检查导槽是否畅通无阻,滚轮是否有滑出导槽的现象。 如果没有测头模型,可用缓慢速度将测头放入,如遇阻碍,立即拔出测头,对该测管进行必要处理或废弃重新安装,由于测斜仪的测头是贵重的仪器,在未确认测斜管导槽 畅通时,应谨慎放入真实的测头。 ( 6) 、孔壁回填: ① 当测斜孔较浅 (一般小于 20m),且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长 (大于两个月 )时,采用细砂回填和自然塌落消除孔壁空隙。 细砂回填时用长钢筋捣动,且间隔一定时间加砂,达到真正密实。 ② 当测斜孔较深,或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短,此时应采用孔壁注浆的方法。 孔壁注浆有管外注浆和管内注浆两种方法。 管外注浆是在管壁外下注浆管,然后用水泥浆泵注入水泥浆。 管内注浆则是采用特殊的注浆闷头,将其安装在测斜管底部,然后在管中接上注浆管,由下向上注入水泥浆,直至水泥浆溢出地面。 ( 7) 、孔口 设置:测量测斜管顶端坐标及高程,安装保护盖,测斜管四周砌设混凝土墩,并做好标志。 ( 8) 、埋设记录:量测测斜管埋设记录包括:工程名称、测斜孔编号、孔深、孔口坐标、高程、测斜管导槽方位、导槽方向、管径、主要埋设人员、日期等,并及时做好孔口保护装置,作好记录。 ( 9) 、测量时,将活动式测头放人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滚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滚动,活动式测头可连续地测定沿测斜管整个深度的水平位移变化,如 下 图所示。 14 测斜管测量原理与仪标埋设示意图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孔隙水压力 计采用钻孔埋设法,按照规范所规定的 “ 一孔单只 孔压计 ” 法进行,钻孔至设计要求深度后 (预留 30cm),将孔隙水压力探头压入设计深度原状土层中,再向孔内放粘土封孔,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具体步骤如下: (1)、埋设前的准备 A将透水石放入净水中煮沸 2h,排除孔隙内气泡和油物,煮沸后泡在其中,避免露出水。 B在探头电缆上编号,保证牢固。 C准备回填材料,膨胀土泥球,止水环等。 (2)、钻孔 (1)钻孔使用干钻法,直径为 108~ 146mm。 (2)埋设测头时封孔应特别细心。 (3)禁止用水冲成孔。 (3)、测头埋设 A 测试探头在零压力时的初始频率。 B 用塑料袋将测头带水送到钻孔边,将其连接到钻杆上。 C 测头送入孔内水位下后将绳子上提,测头穿过塑料袋继续下放就位。 D 测头定位后,向钻孔中倒入干净中粗砂,将测头埋入砂中。 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