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标书通用部分内容摘要:

相应的日志文件;在 104 链路保持过程中,如收到主站新建链路连接请求,应能够尽快关闭原有链路,释放相关 Socket链路资源,重 新响应来自该主站的 104链路连接请求,建立新的 104链路。 d) 支持通过硬连线或通信方式采集站端各类运行数据,包括:保护、测控数据;集抄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如温湿度采集器数据等;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如配变温控器数据等;故障指示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等。 同时具备新数据采集的扩展能力。 e)支持站端数据的统一远方交换功能,支持站端各专业完整数据的上传,能够传输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控数据、保护数据、集抄数据、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故障指示器数据等,能够根据不同数据的重要性和实时性的要求,通过不同的通道或者不 同的通信协议,满足站端数据出站的“轻重缓急”的需求。 2) 无线通信模块 11 a) 无线通信模块应选用业界主流厂商工业级无线通信芯片,投标方应提供投标所采用的通信芯片生产厂商和型号。 b) 配套天线的阻抗应与无线通信芯片匹配,天线的增益应大于 ,天线可延伸不少于 30米。 c) 无线通信模块 适用于工业环境,应满足 以下条件 : 环境温度范围: 40℃ ~ 70℃ ; 抗电磁干扰能力按 GB/ IV级标准 执行 ; 数据读写次数不低于 10万次 , MTBF≥ 50000小时。 d) 可提供透明、双向、对等的数 据传输通道,用户数据无需经过转换直接传输。 e) 支持永远在线:设备加电自动上线、 通信链路 保持。 f) 应提供配置管理接口用作本地和远程的管理,宜包括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以及性能管理等功能。 数据处理及传送功能 1) 模拟量输入信号处理应包括数据有效性判断、越限判断及越限报警、死区设置、工程 转换量参数 设置、数字滤波、误差补偿(含精度、线性度、零漂校正等)信号抗干扰等功能。 2) 开关量输入信号处理应包括光电隔离、接点防抖动处理、硬件及软件滤波、基准时间补偿、遥信取反、计算、数据有效性判断等功能。 3)开关量 输出信号应具有严密的返送校核措施,并设置专用的执行继电器,其输出触点容量应满足受控回路电流容量的要求。 4)终端在故障、重启过程中不应引起误操作及数据重发、误发。 5)支持逐点设置遥测死区值,以满足重要遥测的实时性要求。 6)具备对遥信信息的逻辑组合功能。 7) 历史数据应至少保存:最新的 256条 事件顺序记录 和 256条遥信变位,最新 10条故障电流信息,最新 50次遥控操作指令。 历史数据可随时 由主站召测, 失电或通信中断后数据可保存 6个月以上。 保护逻辑功能 1) 电流型工作模式 a) 可采集三相电流、两侧三相电压、零 序电流。 b) 应含有多种自动化算法,具备线路保护功能,可基于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通过多种保护功能类型的配合,实现就地故障查寻、就地故障隔离。 c) 具有过电流保护功能,可对电流保护动作时限、 相间电流定值 进行设定。 最少分两段进行故障判断,每一段的动作电流( 0~ 20In)和跳闸延时( 0s~ 99s,步长 )均可以由用户自由平滑设定。 12 d) 可检测 零序 电流,具有 零序 电流 保护功能 ,动作电流( 0~ 20In)和跳闸延时( 0s~99s,步长 )均可以由用户自由平滑设定。 e) 可设置两次自动重合闸功能,可根据需要 设定重合闸次数以及每次重合闸延时时限定值,重合闸投退可采用压板或开关投退。 一次重合闸延时 ~ 60s,步长 ,可以由用户自由平滑设定。 二次重合闸 1s~ 300s,步长 ,可以由用户自由平滑设定。 f) 具有闭锁二次重合闸功能,可设定闭锁二次重合闸时限定值。 一次重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可整定)之内检测到故障电流,则闭锁二次重合闸。 g) 可以检测开关两侧电压差 、角差 ,支持合环功能 (选配)。 h) 过电流保护和 零序 电流保护可采用压板、定值投退。 i) 应在适当位置配设定值表和保护整定指南贴纸或铭牌。 2) 电压时间型工作模式 a) 可采集三相电流、两侧三相电压、零序电压。 b) 应含有多种智能算法,配置线路保护功能,同时基于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通过多种保护功能类型的配合,实现就地故障查寻、就地故障隔离。 c) 具有失电后延时(可整定)分闸功能,开关在合位、双侧失压、无流,失电延时时间到,控制开关分闸。 d) 具有得电延时后合闸功能,开关在分位、一侧得压、一侧无压,得电延时时间到,控制开关合闸。 e) 具有单侧失压延时(可整定)后合闸功能,开关在分位且双侧电压正常持续规定时间以上,单侧电压消失,延时时间到后,控制开关合 闸。 f) 具备双侧均有电压时,开关合闸逻辑闭锁功能,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时,两侧电压均正常时,此时终端闭锁合闸功能。 g) 具有闭锁合闸功能。 若合闸之后在设定时限(可整定)之内失压,并检测到故障电流,则自动分闸并闭锁合闸。 若合闸之后在设定时限之内没有检测到故障电流,则不闭锁合闸。 h) 对于电压型开关,应具有闭锁分闸功能。 若合闸之后在设定时间(可整定)内没有检测到故障,则闭锁分闸功能,延时 5分钟后闭锁复归。 i) 应设置开关非遮断电流保护功能,当检测到流过负荷开关的电流大于 600A 时,闭锁跳闸回路。 j) 可检测零序电 压,具有零序电压保护功能,动作电压( 0V~ 30V)和告警时间( 0s~99s,步长 )均可以由用户自由平滑设定。 在设定延时(可整定)内检测到零序电压信号应立刻分闸,切除接地故障;在设定延时外检测到零序电压信号,终端不发出分闸控制命令。 13 k) 可以检测开关两侧电压差 、角差 ,支持合环功能 (选配)。 l) 应设置分合闸控制电源开关。 m) 应在适当位置配设定值表和保护整定指南贴纸或铭牌。 维护和调试 功能 1) 具备查询和导出历史数据、保护定值、转发表、通信参数等,在线修改、下装和上载保护定值、转发表(包括 模拟量采集方 式、工程转换量参数、状态量的开 /闭接点状态 、数字量保持时间 及 各类 信息序位 )、通信参数等,下装和上载程序等维护功能。 2) 具备 监视各通道接收 、 发送数据 及 误码检测功能,可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及通道故障排除。 3) 通过维护口及装置操作界面可实现就地维护功能,通过远动通信通道实现 远程 维护功能,就地与远程维护功能应保持一致。 4) 系统维护应有自保护恢复功能,维护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应能自动恢复到维护前的正常状态。 5) 应至少可设置两级维护密码,可按权限分级开放维护功能。 6) 具有液晶显示 , 提供全汉化中文菜单,操作简洁,便于现 场维护。 其他功能 1) 具备 远方和本地控制切换功能,支持开关的就地操作。 2) 应具备自诊断及自恢复功能。 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定时自检,自检的对象包括定值区、开出回路、采样通道、 E178。 PROM、储能电容或蓄电池等各部分。 自检异常时,发出告警报告 ,通信中断或掉电重启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3) 终端电源失电 或通信中断 后数据 自动 保存。 4) 可选配保护和分布式就地控制功能。 5) 可根据需要扩展遥测、遥信和遥控量。 6) 具有当地 相应 馈线故障指示和信号复归 功能。 技术指标 1) 模拟量采样 a) 交流采样容量可根据需要单独选择配置。 b) 交流采样电压、电流,测量精度:。 c)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测量精度:。 d) 在标称输入值时,每一回路的功率消耗小于。 e) 故障电流输入范围不小于 10倍额定电流,故障电流总误差不大于 3%。 f) 直流采样支持 0V~ 60V,误差不大于 %。 2) 遥信采集 a) 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接入方式;用一位二进制码表示时: 闭合对应二进制码为 “ 1” , 14 断开对应二进制码为 “ 0”;用两位二进制码表示时: 闭合对应二进制码为 “ 10” ,断开对应二进制码为 “ 01”。 b) 输入回路应有 500DC的光电隔离。 c) 遥信采集容量可根据需要单独选择配置。 d) SOE分辨率小于 2ms。 e) 软件防抖动时间 5ms~ 60000ms(步长 1ms)可设。 3) 遥控 a) 遥控容量可根据需要单独选择配置。 b) 输出方式:继电器常开接点。 c) 遥控保持时间 10ms~ 1000ms(步长 10ms)可设。 d) 接点容量: AC220V, 10A; DC110V、 5A或 220V、 5A, 24V、 10A, 48V、 5A。 4) 信息响应时间 a) 当地遥信变位响应时间不大于 50ms,遥信变位主动上送到主站时间不超过 1s。 b) 当地变化遥测刷新不大于 3s。 c) 其他响应时间参见 DL/T 6301997中 7的规定。 5) 保护动作准确度 a) 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 ,连续 5次测得的控制器保护动作准确度应不大于 5%。 b) 时间整定值的准确度不大于 1%或 40ms。 6) 信息通道 a) 传输速率:不低于 1200bit/s的传输速率。 b) 比特差错率不大于 105。 (信噪比 S/N≤ 17dB,观察时间大于 15min)。 7) 装置功耗 装置正常工作时整机功耗不大于 30VA。 (不含外部通信设备)。 8)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应不低于 50000小时 ,年可用率大于 %。 9) 时钟 终端 24小时自走 时钟误差 不大于 1秒。 安全可靠性要求 机械特性 1) 户外机箱防护性能:符合 GB42082020/IEC60529:2020规定的 IP65级要求。 2) 安装方式:挂式安装。 3) 有关正弦稳态振动、冲击、自由跌落的参数等级见 GB/ 4章规定。 4) 箱体抗盐蚀能力:满足 GB/T101251997标准的中性盐雾试验 96h试验周期无锈蚀。 绝缘性能 15 1) 绝缘电阻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 电阻要求如表 : 表 额定绝缘电压 V 绝缘电阻要求( MΩ) 测试电压 V 正常条件 湿热条件 U≤ 60 ≥ 10 ≥ 1 250 U> 60 ≥ 10 ≥ 1 5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 U> 60V 的要求。 2) 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压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应耐受如表 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 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 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 表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有 效值 U≤ 60 500 60< U≤ 125 1000 125< U≤ 250 2500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 125< U≤ 250V 的要求。 3) 冲击电压 电源、输入、输出回路对地和各回路之间能承受 5kV 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检验。 电磁兼容 1)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满足 GB/ 2级的要求。 在电源电压Δ U为 100%,电压中断为 件下,终端应能正常工作,不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存储数据无变化,工作正常。 2)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工作频带以外 10V/m 强度的射频辐射电磁场的骚扰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16 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满足 GB/ 4级的要求。 终端应能承受电源回路 4kV,工频量及信号回路2kV传导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4) 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在终端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共模电压 、差模电压 的高频干扰,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5) 抗震荡波干扰能力 满足 DL/T721202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规定中的 4 级的要求,在终端信号输入回路、控制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共模电压 、差模电压 的抗震荡波干扰,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6) 浪涌抗扰度 满足 GB/ 中 4 级的要求。 终端电源回路施加共摸对地 4kV、差模 2kV浪涌干扰电压和 ,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7) 静电放电抗扰度 终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 8kV 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 8) 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终端在 100A/m工频磁场和 100A/m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应正常。 可靠性要求 1) 恒温湿热测试 参照 GB/T137292020中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试验室的温度偏差不大于177。 2186。 C,相对湿度偏差不大于177。 2%,设备各表面与相应的室内壁之间最小距离不小于 150mm,凝结水不得滴到试验样品上,试验室以不超过 1℃∕ min的变化率升温,待温度达到+ 40并稳定后再加湿到( 93177。 3%)范围内,保持 48小时,在试验最后 1~ 2小时,测量设备绝缘电阻,指标应合格。 试验结束后检查设备外观。 2) 低温测试 参照 GB/T137292020中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低温室的温度偏差不大于177。 2186。 C,设备各表面与相应的室内壁之间最小距离不小于 150mm。 低温室以不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