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案例教材练习题答案内容摘要:

景热负荷要合理预测。 热电联产项目的机组选型应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内热负荷、热源布局、燃料供应和环保等因素,应根据不同的热源布局,对每个热电联产项目 进行机组选型的优化比选。 热电联产规划中应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 评价中要与热电分产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比较,并应分地区(城市、供电地区)、时段(采暖期、非采暖期)提出定量分析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主要是热源布局、机组选择、洁净燃料和洁净燃烧工艺等对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因子的排放总量的影响。 2.热电联产项目厂址应考虑哪些因素,从环保角度,哪些因素可能构成制约性问题 ? 答: ① 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相符性; ② 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的可行性; ③ 区域热负荷与供热半径、水源、运输、土地性质分析; ④ 环境功能区划、气象条件(上风向)、环境敏感点(环保目标)、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分析。 上述条件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3.热电联产项目产业政策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之处有哪些文件与规定 ? 答: ① 《 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对燃煤火电厂的要求: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和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 ② 根据《关 10 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验收投入使用,并规定热力网建设资金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不落实的,不予审批。 常规热电联产机组 ,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 45%; ③ 符合当地的供热规划,总量控制方案须满足国家环保总局与省级人民政府与六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签订的 SO2 削减责任书要求,总量来源企业与工程本身须满足环发 《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182 号文 )中绩效总量要求。 ④ 粉煤灰必须 100%综合利用 4.环境影响预测方面,热电联产项目应色括哪些内容 ?与常规火电项目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 (1)环境空气。 热电类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以大气预测为重点,预测内容包括本期工程大气污染物 lh 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贡献值,各关心点预测值,替代小锅 炉后的环境正效益,烟囱方案论证,装设 GGH 论证,非正常工况影响,煤场、灰场和运输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等。 还应预测逆温和熏烟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环境影响。 (2)地表水。 目前火电行业总体上均可做到正常工况下基本不排放废污水,因此其排污影响可不作为地表水影响的重点;火电类项目地表水影响主要是关注取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取水管线的生态影响等。 (3)地下水。 火电类项目地下水影响重点是评价灰场区域地下水,在调查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的基础上,明确灰渣对灰场地下水的影响途径和主要影响因子,并定性分析采取措施后的影 响程度。 评价中需结合区域地质情况,根据灰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性评价报告等,逐项论述灰场选址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l8599- 2020)的符合性。 (4)噪声。 火电行业噪声影响与预测的关注点主要有:厂内关注锅炉吹管、排汽噪声和循环冷却方式,如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方式时需关注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直接空冷方式时需关注空冷平台和辅机冷却所用的机力通风冷却塔等;厂外主要关注运煤、运灰交通噪声影响等. (5)固废。 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的是,热电类项目灰渣必须首先立足于综 合利用,并对灰场存灰量有明确要求。 分析灰场容量的合理性,根据《热电联产可行性研究科技规定》,热电厂灰场存量不宜超过 6 个月的热电厂最大排灰渣量。 针对不同项目与区域,还应涉及温排水、陆域生态、水生生态、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影响预测内容。 5.热电联产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有哪些 ?发电煤耗与热电比的关系是什么 ? 答: 发电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耗、污染物单位电量产生量与排放指标、水耗指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灰渣综合利用率指标等 发电煤耗与热电比的关系是: 热电比=供热量 /(供电量 3600KJ/())100% 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 3600KJ/())/ (燃料总消耗量 燃料低位热值) 以上两个公式综合可以看出发电煤耗与热电比存在反比例关系 6.热电联产项目总量控制所依据的规定有哪些 ?其总量可能的来源有哪几方面 ? 答 :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20 年第 39 号《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条件的公告 》热电站、煤矸石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总量指标必须明确总量指标来源。 除热电站、煤矸石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外,其他新建、扩建、改建常规火电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电力行业取得。 ( 1) 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必须从六大集团的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所在电力集团公司和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 2)不属于六大电力集团的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从各省非六大电力集团电力行业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11 《国务院关于 “ 十一五 ” 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国函〔 2020〕70 号 】 关于印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的通知【环发〔 2020〕 182 号】 总量控制方案须满足国家环保总局与省级人民政府与六 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签订的 SO2 削减任务书要求,热电类项目 SO2 指标需按发电与供热绩效分别落实来源 总量来源企业与工程本身须满足【环发 (2020)182 号】文件中绩效总量要求。 案例三 江苏巨龙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5000t/d 熟料生产线技改工程 水泥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 ①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②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 如爆炸产生的废气,爆破振动、噪声,废矿石的处置方式及处置场选址合理性,以及开采过程中的生态影响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景观影响等 )。 ③ 行业清洁生产分析。 ④ 如果原料 中含有氟 (如萤石、泥岩粘土质等 ),应考虑氟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防治措施。 ⑤ 厂址是否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⑥ 配套的公路、铁路、水运码头、物料输送廊道的选线、选址的合理性,对生态环境、景观及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在与水泥厂配套建设的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哪些过程。 应分别采取哪些生态减缓措施。 答: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过程有: ① 矿山开采初期,对表土进行剥离、废土石堆放、道路修筑对地貌、生态植被破坏,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影响。 采取的措施是:各采矿作业点 及采矿工业场、办公区、生活区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建设、施工应尽量缩小工作面,物尽其用,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减少对草地及土壤的破坏。 将表层土用于已开采区的植被恢复,合理选择弃渣场。 ② 矿石开采过程凿岩、爆破、破碎、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高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是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的施工工艺。 ③ 矿石开采后大量岩石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等。 采取的措施是对施工迹地和弃土进行合理平整和清运或再利用并进行绿化复耕等措施,以减少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增加。 对依托有现有工程的改扩建工程,报告书工程分析中应着 重突出什么内容。 答:对依托有现有工程的改扩建工程,报告书工程分析中应分析与现有工程依托关系、现在工程基本情况介绍、污染源分析及采取的措施,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着重突出 “ 以新带老 ” 的措施及污染物 “ 三本帐 ”。 即:现有工程排放量+拟建项目排放量- “ 以新带老 ”消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排放量 类别 污染物 现有工程排放量 拟建工程排放量 以新带老消减量 改扩建后排放总量 变化量 对于水泥厂项目,受项目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调查范围包括几部分,调查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水泥厂项目受项目影响的环境 敏感点的调查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以生产区为中心按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确定受粉尘影响的环境敏感点,另一个是以矿山的开采区为中心按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确定受生态影响的环境敏感点。 12 厂区的敏感点调查重点主要有受影响的村庄、学校、医院等保护目标与项目的方位、距离和规模;矿山的生态调查重点主要有生产系统的类型、植被(生物量、密度、生产力、物种数量)、动物(种类、组成、分布、生活习性、迁移等)、水土流失现状、资源情况、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 水泥厂项目涉及的清洁生产指标主要包括哪几项。 答:水泥厂项目涉 及的清洁生产指标主要有: ① 工艺技术与装备 :对工艺技术来源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的地位及设备的先进性,可从装置的规模、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分析其在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说明拟采用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 ②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原材料指标 [毒性、能源强度、生态影响、可回收利用性、可再生性、是否利用了工业固废(粉煤灰、硫酸渣、锅炉渣等) ]、水的重复利用率、电耗、水耗、物耗(热耗、原料和煤); ③ 污染物产生指标 : 主要从单位产品粉尘排放量、单位产品 SO2排放量、单位产品 NO2排放量、单位产品废 水排放量等方面评价。 ④ 产品指标 :主要从销售、使用、寿命优化、报废等方面评价。 ⑤ 废物的回收利用指标 ⑥ 环境管理指标(从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环境审核、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面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其清洁生产水平。 ) (五 )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 案例一 安徽 “ 皖电东送 ” 西通道等 500kV 输变电工程。 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答:主要污染因子 运营期:电磁环境-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变电所、输电线路) 声环境-主变噪声(变电所)、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输电线 路) 水环境-生活污水、油污水(变电所) 景观影响-影响景观(输电线路) 施工期:声环境-施工噪声(变电所、输电线路) 水环境-生活污水(变电所、输电线路) 生态环境-植被破坏、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变电所、输电线路) 社会环境-拆迁安置(变电所、输电线路) 主要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和施工人群生活污水的排放,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运行噪声及生活污水等。 确定输变电工程的评价范围,评价等级 ? 答:输电线路评价范围 ( 1)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宽带状区域。 ( 2)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2020m 带状区域。 ( 3)噪声评价范围: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宽带状区域(教材)。 13 变电站评价范围 ( 1)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以变电站站址为中心的半径 50m 范围内区域。 ( 2)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变电站外距离围墙 2020m 或距离最近带电构架 2020m 内区域。 ( 3)厂界噪声评价范围:厂界围墙外 1m,环境噪声为厂界围墙外 200m( 100m-教材) 范围内。 自然、生态环境 以线路中轴线各向外延伸 300m 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区域。 以变电站建站所利用的土地区域及区域生态完整性所涉及区域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区域。 评价等级: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执行《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 ,按照该规范规定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深度进行。 声环境影响评价:由于输变电工程噪声源强较低,对居民区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三级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线路不经过生态敏感 区,工程影响范围小于 20Km2,工程建设也不会使沿线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减少,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物》( HJ/T19- 1997)的规定,评价等级可从简,不作分级评价,仅进行一般分析。 施工期不作等级评价,仅进行一般分析。 答:( 1)选线选址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容性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所涉地区的相关规划,包括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电力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评价输变电工程与相关产 业政策及相关规划是否相容,是否满足环保、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对工程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对工程的线路形式(单回路或双回路等)比选、线路路径、站址及总图方案布置的环境合理性、需回避的环境敏感目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定性的分析评价,给出措施建议,必要时提出工程线路或站址选择或调整的避让距离要求。 ( 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对工程在建设期的噪声、扬尘、弃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正常工况为主。 分析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输变电电磁环境、生态、噪声、废水、水土流失等 的产生、排放、控制情况。 对输变电电磁环境因子及噪声源应表明其源强及分布,对废水排放源应说明种类、数量、成分、浓度、处理方式、排放方式与去向等。 ( 3)生态影响途径分析 主要从选线选址、施工组织、施工方式、敏感目标的诱导影响等方面分析输变电工程在建设期的生态影响途径。 对运行期应主要从运行维护角度分析输变电工程的生态影响途径。 ( 4)污染因子产生或排放量的核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