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内容摘要:

比公式:热电比是指计算期内供热消耗热量与供电量的当量热量的比率( %)。 即:   21036/  gr EQR 其中 rQ — 供热量, GJ ; gE — 供电量, 104kWh。 热电比的计算公式有另外一种规定,即供热量(吉焦)和发电量(万度)的比值, 我厂六月份供热比为: %;热电比为 %。 综合厂用电率( %) =(厂用电量 /发电量) 100% 供热厂用电率( kwh/GJ) =供热用电量 /供热量 供热用电量 =发电、供热共用电量供热比 发电、供热共用电量 =厂用电量 循环水泵用电量 发电厂用电率( %) =(发电厂用电量 /发电量) 100% 发电厂用电量 =厂用电量 供热用电量 供热标煤耗( kg/GJ) =供热标煤耗量 /供热 量 供热标煤耗量 (t)=总标煤耗量供热比 总标煤耗量即耗的燃料折合成标准煤量 (t)=(耗原煤量煤低位发热量 +耗渣油量渣油低位发热量) /热值换算系数( 千焦 /克) 发电标煤耗 (g/kwh)=发电标煤耗量 /发电量 发电标煤耗量 (t)=总标煤耗量 供热标煤耗量 供电标煤耗 (g/kwh)=发电标煤耗量 /(发电量 发电厂用电量) 附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计算公式(或方法) 数据来源 1 发电量 万度 各机发电量之和 电气车间 2 供汽量 1 吨 各管流量之和加自用汽量 汽机车间 3 供汽量 2 吨 公司平衡后数据的计量数值 计量中心 4 总厂用电量 万度 各高厂变电量之和 电气车间 5 非生产用电量1 万度 施工变、生活变、后勤变、西化线电量之和 电气车间 6 非生产用电量2 万度 新设备和计划检修、试运、热效率试验以及外供除盐水耗电量(化水耗电以外供水与总制水比例分摊) 厂有关领导和部门商定 7 实际厂用电量 万度 ( 4)-( 5)-( 6) 8 外供除盐水量1 吨 外供一级水和二级水之和 化水车间 9 外供除盐水 2 吨 公司平衡数值 计量中心 10 主汽压力 Mpa 锅炉平均 数值 锅炉车间 11 主汽温度 度 锅炉平均数值 锅炉车间 12 锅炉蒸发量 吨 锅炉累加数值 锅炉车间 1 锅炉 KJ/ 由锅炉蒸汽压力、温度查表得出 3 蒸汽焓 Kg 14 锅炉给水焓 KJ/Kg 15 锅炉蒸发热量 百万千焦 [( 13)-( 14)]锅炉蒸发量 15 各管供汽参数(压力和温度) Pa、℃ 额定参数 16 各外供汽流量 吨 各参数级别流量分别统计 汽机车间 17 外供平均蒸汽焓 KJ/Kg 外供汽根据不同参数焓值以流量加权平均 18 总供热量 百万千焦 ( 17) ( 3) 19 供热比 % ( 18) /(14) 20 综合厂用电率 % ( 4) /( 1) 100% 21 厂用电率 % ( 7) /( 1) 100% 22 循环水电量 万度 各循环水电量之和 电气车间 23 发电和供热公用电量 万度 ( 7)-( 22) 24 供热用电量 万度 ( 23)( 19) 25 供热厂用电率 KWh/GJ ( 18) /( 24) 26 发电用电量 万度 ( 7) ( 24) 27 发电厂用电率 % ( 26) /( 24) 28 耗煤量 吨 统计数字 燃料车间 29 炉煤低位发热量 兆焦 /千克 燃料车间 30 耗渣油量 吨 燃料车间 31 渣油低位发热量 兆焦 /千克。 32 总标煤耗量 吨 [( 28)( 29)+( 30)( 31)]/ 3 供热 吨 ( 32)( 19) 3 标煤量 34 供热标煤耗 Kg/GJ ( 33) /( 18) 35 发电标煤量 吨 ( 32)-( 33) 35 发电标煤耗 克 /千瓦时 ( 35) /(1) 36 供电标煤耗 克 /千瓦时 ( 35) /[( 1)-( 26)] 三、计算实例 以热电厂 2020 年上半年主要产 品产量、物料消耗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为例: 产品产量、物料消耗及相关数据: 发电量: 131921 万 kwh;厂用电 4 量: 15924 万 kwh;供汽量: 2724005t; 蒸发量: 7950287t;循环水泵用电量: 1084 万 kwh;耗原煤量: 1101212t; 耗渣油量: 6870t;渣油低位发热量: 兆焦 /千克 锅炉蒸汽汽焓: 3470KJ/kg;锅炉给水水焓: ; 原煤低位发热量: 兆焦 /千克;供热平均汽焓: ; 计算: ( 1)供热比( %) 供热量 =2724005=8622521 百万千焦 锅炉蒸发热量 =7950287(3470 )=21056335 百万千焦 供热比 =(8622521/21056335)100%=% ( 2)综合厂用电率( %) 综合厂用电率 =(15924/131921)100%=%。 ( 3)供热厂用电率( kwh/GJ) 发电、供热共用电量 =159241084=14840 万 kwh 供热厂用电量 =14840 %=6077 万 kwh 供热厂用电率 =6077/8622521=( 4)发电厂用电率( %) 发电厂用电量 =159246077=9847 万 kwh 发电厂用电率 =(9847/131921)100%=% ( 5)供热标煤耗( kg/GJ) 总标煤耗 =(1101212+6870)/=805122t 供热标煤量 =805122%=329698t 供热标煤耗 =329698/8622521=( 6)发电标煤耗 (g/kwh) 发电标煤耗量 =805122329814=475308t 发电标 煤耗 =475308/131921=( 7)供电标煤耗 (g/kwh) 供电标煤耗 =475308/( 1319219847) = 热电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热电厂输出的热能和电能与其消耗的能量 (燃料总消耗量 燃料单位热值 )之比,表示热电厂所耗燃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也可称为热电厂总热效率 )。 对于凝汽火电厂,汽轮机排出的已作过功的蒸汽热量完全变成了废热,虽然整个动力装置的发电量很大,便无供热的成份,故热电比为零。 对背压式供热机组,其排汽热量全部被利用,可以得到很高的热电比。 对于抽 汽式供热机组,因抽汽量是可调节的,可随外界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当抽汽量最大时,凝汽流量很小,只用来维持低压缸的温度不过分升高,并不能使低压缸发出有效功来,此时机组有很高的热效率,其热电比接近于背压机。 当外界无热负荷、抽汽量为零,相当于一台凝汽机组,其热电比也为零。 因而用热电比和热电厂总效率来考核热电厂的是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 5. 1 热电比 热电厂要实现热电联产,不供热就不能叫热电厂,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供多少热才能叫热电厂应有个界限,文件应提出不同容量供热机组应达到的热电比。 热电比 =有效热能产出 /有效电 能产出 =Q/E=(各供热机组年供汽量 供汽的热焓 1000 ) /(各供热机组年供电量 3600 ) =( GI1000 ) /( N3600 ) 上式中; G—— 供热机组年抽汽 (排汽 )量扣除厂用汽量的对外商业供汽量。 当热电厂有一台背压机,一台双抽机时 G= G1 十 C2 十 C3g G G C3 为各机组不同参数的抽汽 (排汽 )量 t/a g 为热电厂的自用汽量 t/a I.为供热机组年平均的抽汽 (排汽 )热焓千焦/公斤 I I I3 为各机组不同参数抽汽 (排汽 )热焓 i 为对外商业供汽的热焓 KJ/ kg 有效热能产出 Q= (G1I2 十 G2I2 十 G3I3— gi)1000KJ/a N—— 供热机组年发电量扣除厂用电后的供电量 当有数台供热机组时 N= N1 十 N2 十 N3n N N N3 为各机组的年发电量 Kw. h n 为热电厂的年厂用电量 Kw. h 有效电能产出 E= (N1 十 N2 十 N3— n)3600 热电比= [(G1I1+G2I2+G3I3gi)1000]/[(N1+N2+N3 n)3600] % 5. 2 总热效率 总热效率 总热效率= (有效热能产出十有效电能产出 )/(燃料总消耗量 燃料单位热值 ) = [(GIx1000) 十 3600N]/(T1000q) % 上述中: T— 热电厂全年供电与供热总燃料耗量 t q— 燃料平均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KJ/ kg 其余同前。 1998 年电力工业的电厂热效率为 33. 08%,能源转换总效率 38. 62%,文件确定热电厂的总热效率为年平均不低于 45%,均高于上述数值、规定是严格的。 本指标计算结果 按上述公式,曾请三个设计单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