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废水处理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司的高性能马铃薯淀粉加工设 备由于结构紧凑、操作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不仅能连续保证淀粉质量,而且降低生产的原料单耗。 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目前面临着环境污染、原料利用率低、产品成本高等问题。 马铃薯淀粉无废料加工工艺的实施是实 现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而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难题。 通过项目技术 工艺 的应用和创新,为固原市乃至我区 马铃薯 淀粉 加工行业 生产环境污染治理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从而开辟西海固地区马铃薯淀粉产业 健康 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项目建成投产后 可实现原淀粉生产装置含蛋白等有机质废水的全部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不新增污水排放源,可实现含蛋白等有机质废水污水零排放,减排含蛋白等有机质废水每天 1080 吨,年 ,年减排 COD 3800吨。 同时 可以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促进资源的重复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是 切实 可行的。 建议项目尽快批复建设。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 项目提出的背景 马铃薯淀粉产业是带动宁夏南部山区特别是西吉县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主导产业,也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西吉县因地形复杂,境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自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致使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常见的自然灾害尤以干旱最重,几乎是大范围、大面积常年发生,故有“十年九旱”、“连年春旱”之说,是我国贫困县之一。 但西吉县却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独特有利条件:一是人均占有国土面积相对较多,开发层次低,可供农业深层次开发的后续资源潜力很大;二是光热资源充足,垂直温差和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和生长;三是劳动力丰富,成本低。 西吉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的独特自然环境,使马铃薯成为当地主要的特 色农作物,马铃薯在西吉县“十年九成”,且由于西吉的特殊气候和地域关系,该县所种植的马铃薯品质优良、淀粉含量高,非常适合作为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原料。 从 90 年代初期,西吉县通过兴建第一家淀粉加工企业至今,在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发展中虽然出现不少波折,但马铃薯加工业给当地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十分显现,据西吉县农业部门统计,每年在农民收入中通过马铃薯种植以及加工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在 1/4以上;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淀粉加工业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2020 年西吉县种植马铃薯达 70 万亩,总产鲜薯 90 余万吨左右,在成为 宁夏 马铃薯 种植第一大县和“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同时,仅2020年西吉县近 40万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和加工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 1/3 约 500 元以上(据统计 2020 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1600元),而工业经济比重马铃薯加工业占到 1/2左右( 2020年全县实现工业产值 亿元)。 目前,全县形成稳定淀粉生产能力的企业 48 家,年产马铃薯原淀粉 1000 吨以上加工企业 15 家,加工各种精、粗淀粉的设计生产能力已达 15 万吨以上。 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外,全县还有 1000多家个体“三粉”(粉条、粉丝、粉皮)加工户,年加工“三粉”。 以上加工企业年平均加工转化马铃薯 40 万吨左右。 该产业的发展已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围绕马铃薯种植、加工转化而形成的相关的协会、营销、中介、信息等机构和农民经纪人大量涌现;使当地的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 毋庸置疑,在经济落后、工业底子极为薄弱的西吉县,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从起步就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发展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在维护一方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无法替代的地位。 目前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液、废渣的无处 理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状况已危及产业的生存,同时与国家所 倡导的经济产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战略思路相背离,要使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废水、废渣综合治理。 目前,西吉县马铃薯淀粉加工业所产生的废液、废渣的基本是无处理或预处理排放,这种无处理或预处理直接废液、废渣排放已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其生产期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中除废渣由当地老百姓就地用做粗饲料外,大量的废水基本上全部排入西吉仅有的一条河流 葫芦河(葫芦河系黄河的支流河),沿河排放的废水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COD、 BOD 和 NH H2S 等成份,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对该河流域及周边大气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 2020年 12 月 26日,中华环保世纪行 — 宁夏行动在我区开展的“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 活动调研报告《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处理与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在固原地区淀粉加工废水污染治理座谈会上发布,该报告指出,固原市特别是原州区和西吉县由于淀粉生产企业相对较多,生产用水均来自地下水资源,生产过程废水未加治理排放,对该区域内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将会严重污染黄河的一级支流清水河、葫芦河、渝 河等河流,不仅恶化固原地区的水环境,还将给 宁夏 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国家对黄河治理实行区域负责制,现在已着手对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重大改革,如果达不到治理目标,将限制或停止对该区域地方经济建设项目的审批。 这就牵扯到我区经济发展的大局。 而且就固原地区而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而且河流的经流量小,环境容量低,一旦造成严重污染,使其逆转的难度极大,不但影响经济的发展,还将直接危及群众的饮水安全;其次,搞好淀粉加工废水综合治理是固原地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水 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固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重大的因素,研究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固原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固原地区必须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课题。 只有解决了对现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才能支撑起固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搞好淀粉加工废水综合治理也关系着我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全局。 国务院批准,把宁夏作为全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省级试点。 《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经区党委、政府正式研究同意并已上报国家,现在一系列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已在我区逐步展开。 《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 标。 在固原地区,加快淀粉加工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能不大力抓好防污节水工作;第四,搞好淀粉加工废水综合治理,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也是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国家分布的《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要求。 在固原地区发展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也必须依法办事。 为此,我们必须抛弃经济落后地区先污染再治理是不可避免的落后观念,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要树 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认识,要走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使经济发展和环 境保护良性互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废渣无处理排放若不加治理,则该产业面临着关闭的问题,若要使马铃薯淀粉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则必须进行废水、废渣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以彻底解决马铃薯淀粉生产所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为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单纯的污染治理受该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治理必须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加以综合治理。 马铃薯淀粉废水和废渣综合处理利用是西吉县乃至全区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固原市环 保局等相关部门曾和原傻傻集团公司等区内大型淀粉加工企业一道与上海申兰环保公司等多方环保公司寻求解决途径,但终因排放量大、处理工艺复杂、所需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而未能实现。 若单纯的靠企业投资进行污染治理,因投资成本大、投资效益低,同时,加之马铃薯淀粉生产利润相对低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解决马铃薯淀粉生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马铃薯淀粉生产中的进一步实践应用,并经对淀粉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渣的现场实验分析表明,其中有用 物质的附加值远比淀粉高,从中可提取蛋白质、粗纤维、 等产品,可使马铃薯工业产值和利润提高。 而污染源基本上就是未提取的上述产品所沉积产生的,也就是说,马铃薯淀粉加工所形成的污染越严重,浪费的资源也就越多,损失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如果不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无法提取,污染问题也将得不到有效解决,对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这种状况如不迅速制止,将严重制约马铃薯加工业乃至于西吉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理由,只有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 创新利用,对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废渣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一方面可将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渣中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予以提取,使企业形成新的产品和新的经济成分,并使淀粉生产废水、废渣达到最终排放清水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也将有效解决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项目建设有成熟的工艺技术路线和设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目前,荷兰尼沃巴公司所采用的无废料马铃薯淀粉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解决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实现了生产过程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提取了马铃薯中的淀粉、蛋白、渣纤维、有机质等有用成份,同时实现了生产过程水资源循环利用。 本项目设计拟引进荷兰 尼沃巴 公司生产技术和 主要设备,通过项目建设,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使该技术国产化并推广使用,一方面为公司另外三条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废水、废渣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解决西吉县乃至固原市马铃薯淀粉加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和 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 根据国家发改委 2020 年 12月 2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0 年本)》今后国家鼓励项目:第一类农林业类:第 32项之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含马铃薯加工利用)和第二十五类:其他服务业 第 3项之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及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设施建设和第二十六类: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之第 18项:“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公司及时提出该综合治理项目是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 另外,该综合治理项目也将为当地其它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综合治理帮助。 并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商务部( 13 号令)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2020年修订)》中已经把马铃薯产品深加工列为宁夏自治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也将马铃薯淀粉产业明确列为自治区重点发 展的特色产业。 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将马铃薯淀粉产业列为自治区“八大科技工程”之一,对其进行重点研究,以促进其发展。 固原市专门制定了《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十年发展规划》。 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项目废液、废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难题。 通过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路线和最终产品可知,项目实施后,项目对接生产线大大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提取率,同时该项目废水、废渣处理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为无废料马铃薯淀粉加 工生产技术,该技术对马铃薯淀粉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中所有的有效成份进行了提取,在实现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污染物零排放的同时,将一部分水循环利用于生产过程,从而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难题。 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降低淀粉加工业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提高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西吉县年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 810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联合国规定的极端缺水地区人均占有量 500m3的标准还低 164m3。 县域境内的葫芦河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 全县的经济发展只有依赖地 下水,水资源的匮乏制约工、 农业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 而目前全县境内所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均采用地下水,年消耗量是人民生活用水的 2倍以上,造成水资源匮乏局面日趋严重,而排放的废水几乎全部由地表吸收,直接污染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 本项目设计能力为年处理 2 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渣液 28万立方米,可生成循环利用水 12万立方米,使吨淀粉生产用水从治理前 16m3(其中原料清洗用水 7 m3/吨淀粉、生产过程用水 9 m3/吨淀粉 )降至治理后 11m3(其中原料清洗用水 7 m3/吨淀粉、生产过程用水 4m3/吨淀粉 ),从而大幅度降低 了淀粉加工业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本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变废为宝,显著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通过对该项目的工艺路线和最终产品分析,马铃薯淀粉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中有用物质的附加值较高,从中提取的蛋白质、粗纤维、有机肥等产品,可使马铃薯工业产值和利润提高。 该综合治理项目,一方面可将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中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予以提取,使公司形成新的产品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使淀粉生产废水、废渣达到最终排放清水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增强市场竞争 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