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内容摘要:
地电阻值可以小于 10Ω。 新旧规范对地网要 求变化主要体现在降低了对接地电阻要求,同时利用提高 SPD 防护等级和适当增加地网来补偿。 大量事实同样表明:雷击故障同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并非接地电阻越小基站的防护能力就越强。 就目前情况来说,废弃接地电阻似乎不可能,但迷信接地电阻又不科学,能否建设更科学的接地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近年来的工程实施中,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方面采用大量的角钢和扁铁来建设地网,由于铁塔和避雷针容易引雷,大面积地网具有的天线效应也更容易遭受雷击损害;另一方面从工程实际应用中传统接地技术越来越受到地形和 其他因素的限制,征地困难、用户阻工、群众对基站辐射问题的投诉等日益增多,地网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 就 通信接地行业规范与要求来说,通信接地分为设备接地和电源接地,该接地要求是非常高的(如交换机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一般都是≤ 5Ω,甚至≤ 1Ω。 依据原邮电部设计院报批的《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对通信电源动力环境的接地要求就必须≤ 5Ω,这是为了保持开关电源正极电压稳定,对大地衡为零,不发生漂移。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部分公司和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按国标来要求低电阻(即≤ 5 欧姆),这是 个思想误区。 根据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 要求- 8 接地与防雷 (行标) 接地电阻 (W) 适用范围: 1欧姆 综合楼、国际电信局、汇接局、万门以上程控交换局、 2020 路以上长话局。 3欧姆 2020 门以上 1 万门以下的程控交换局、 2020 路以下长话局 . 5欧姆 2020 门以下程控交换局、光缆端站、载波增音站、地球站、微波枢纽站、移动通信基站。 10欧姆 微波中继站、光缆中继站、小型地球站。 20欧姆 微波无源中继站。 10欧姆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小于 100W 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15欧姆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为 101~ 500W 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20欧姆 适用于大地电阻率为 501~ 1000W 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接口处防雷接地。 表 1 通信行业接地电阻要求适用范围 2 系统接地防雷技术 方案 下图 5 为一个简单基站的示意图。 当雷击发生时,交流电源线、天馈线、光缆加强芯及避雷针处同时发生浪涌电流侵入,当雷电压侵入各端口时,由于这些端口均表现为电感性(或者高阻抗性),当某一端口(或者所有端口)对地(该地可能是防雷器件的接地、机壳接地,也可能是直流电源地)的阻抗低于其击穿电阻时,浪涌电流便通过该通道。 端口的 SPD 正是这种方法来旁路浪涌电流的,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由于在通信系统中存在着机壳保护接地、电。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相关推荐
上可以分四大段:艏、舯、艉、上层建筑。 船体的总装一般是在船台上进行,船台的类型有纵向倾斜船台、水平船台、半坞式船台。 船体合拢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事,且要求的精度比较高,合拢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分为船台准备与船体准备,最后在进行船台合拢。 船台的准备工序;画船台中心线、画船台半宽线、画船台肋骨检验线、画船台肋骨检验线。 船体上的准备工作:画出总段的船台定位线和对和线、船台装配临时支撑的设置、安装吊环。
的影响。 天气、温度、风力、大气折光等等自然条件的好坏都会影响测量仪器的精准度、工程控制网的精度以及测量人员的身体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引起监测数据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时一定要避免选择外界环境条件不良的时段。 在基坑监测中,应当对所提供的各项监测数据里出现的误差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了解并掌握监测结果中在所有过程环节当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大小、规律,并能够把握各类误差积累
与外力成如下关系: dFQ ( ) 公式中的 d 为压电系数, F 为外作用力。 当压电晶体受到 x 轴向的压力 xF 时,在垂直于 x 轴向的轴面上会产生电荷,其大小为: 图 石英晶体的晶轴 图 按特定方向的切片 压电晶体传感器测量加速度的研究 (论 文 ) 4 xx FdQ 1 ( ) 公式中 xF ,是 x 轴方向的应力, 1d 是 x 轴向压电系数。 同一晶体,当受到 y 轴向压力
件的加工,它不同于传统的车床,不需要改造、更新许多工夹具和检具,更不需要重新新调整车床。 因此,数控车床可以快速地从加工一种零件转变为加工另一种零件,这就为单件、小批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它不仅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而且节省 了大量工艺装备费用。 加工精度高 数控车床是以数字形式给出的指令进行加工的,由于目前数控装置的脉冲当量(即每输出一个脉冲后数控机床移动部件相应的移动量)一般达到了
用区域,加强其作为危险区的标识,使通过该区域的无关车辆降至最低限度。 灌区的布局应考虑三个基本问题: 的面积。 罐区和办公室,辅助生产区之间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灌区和工艺装置区,公路之间要留出有效的间距,罐区应设在地势比工艺装置区略低的区域。 :公用设施区应该远离工艺装置区,罐区和其他危险区,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仍能保证水,电,汽等的正常供应。 :良好的工厂布局不允许铁路支线通过厂区
制的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日益普及。 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 “微机电一体化 ”。 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 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 21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