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制乙二醇有关工艺过程内容摘要:

用区域,加强其作为危险区的标识,使通过该区域的无关车辆降至最低限度。 灌区的布局应考虑三个基本问题: 的面积。 罐区和办公室,辅助生产区之间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灌区和工艺装置区,公路之间要留出有效的间距,罐区应设在地势比工艺装置区略低的区域。 :公用设施区应该远离工艺装置区,罐区和其他危险区,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仍能保证水,电,汽等的正常供应。 :良好的工厂布局不允许铁路支线通过厂区,可以把铁路支线规划在工厂边缘地区解决这个问题。 在装卸台上可能会发生毒性或易燃物的溅洒,装卸设施应该设置在工厂的下风区域,最好在边缘区域。 :维修车间和研究室要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维修车间是主要的火源,同时人员密集,应该置于工厂的上风区域。 研究室一般与其他管理机构比邻,但不能直接连接。 废水处理装置应置于工厂的下风远程区域。 高温煅烧炉应置于工厂的侧面风区域。 :主要办事机构应该 设置在工厂的边缘区域,并尽可能与工厂 的危险区隔离。 【三道防护线】 第一 道防护线 : ,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点的上风侧; b.为人为,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 第二道防护线 : ; 火器材 第三道防护线 :是提供有效的急救和医疗设施,使受到伤害的人员得到迅速救治。 【具体布局】 见附图 化工安全大作业 煤制乙二醇 化工二班 3010207050 温嘉玮 7 六 .有关工艺设计的安全设计 【过程物料的安全评价】 在整个工艺路线中主要设计的物质有煤,氢气, CO,亚硝酸酯,草酸酯,乙二醇。 : 闪点 23℃ ; 粉碎时产生的粉尘可能爆炸,大量吸入导致窒息。 :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 %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有毒气体,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机体因缺氧而坏死,甚至导致人窒息死亡 ,最高容许浓度为 20mg/m3. :闪点: 111176。 C,高闪点液体;易燃易爆,遇明火或者高热容易产生爆炸。 爆炸极限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 /皮肤接触;急性毒性:LD50:5890mg/kg(食入,鼠)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使用本品除引起粘膜刺激和头痛外,未见急性中毒病例。 : 无色液体;闪点 10℃ ; 本品属亚硝酸酯类,亚硝酸酯类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 大剂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易燃,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有毒品; 本品有强烈刺激性。 高浓度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 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加热分解产生易燃的有毒气体。 【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 】 该工艺包括的有潜在危险的过程有 : ,爆燃或强放热过程 化工安全大作业 煤制乙二醇 化工二班 3010207050 温嘉玮 8 有潜在危险的操作 :易燃或毒性液体或气体的蒸发和扩散 反应过程的安全分析 : ,高温高压反应装置,对反应器材质和加工质量要求很高; ,温度,催化剂的活性突变,仪表故障,管道泄漏,燃烧爆炸,开车停车过程的危险性; ,加工和贮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类型和整体性,操作和传热设施的设计,安装和控制是否恰当。 非正常操作的安全问题 : 离正常操作会发生什么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 ,停车或热备用状态时,能否迅速畅通而又确保安全; ,工厂的压力或过程物料的负载能否有效而安全的降低; 知或测得,如温度,压力,流速,浓度等极限值。 七 .有关职业毒害和职业病的防治 【有关物质的毒理资料】 ★ 煤 : 一、 侵入途径 :吸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肿瘤。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二、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易燃。 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可引起燃烧。 有腐蚀性。 ★ .CO: 一、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二、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中度中毒 化工安全大作业 煤制乙二醇 化工二班 3010207050 温嘉玮 9 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 4 小时 (大鼠吸入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 ~ , 4~ 8小时 /天, 30 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 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 猴吸入 ,经 3~ 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